基础设施投资需要考虑效率,补短板领域投资还是需要的

8月12日,在新京报贝壳财经主办的“中国经济新格局:乘风破浪”夏季峰会上, 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就是否要以基建投资推动经济增长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余永定认为,要想让今年的经济达到2.5%的增速,投资需求应有比较大的增长。而曹德旺则认为,“即使没有这次疫情,中国经济有必要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了,不能再进行大规模无效的基建投资了。如果还大规模举债进行投资,哪里来的钱去投资?”

基础设施投资需要考虑效率,补短板领域投资还是需要的

从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投资始终是经济驱动的一驾马车,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以投资的驱动来促进经济稳增长,尤其在疫情带来的整体需求下降的情况下,这也不失是一个选择的路径。

但同时,我们需要考虑投资的效率,比如,在一些已经投资较为密集的领域,如“铁公基”(铁路、公路等),就没有太大的必要。而在通常所说的补短板,包括一些产业园区的一部分基础设施,部分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等,比如中西部地区产业园区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等,就能够提高一定的效率,甚至在一定程度解决产业瓶颈,从而解决一些产业发展的问题,我认为还是需要的。

此外,一些民生工程实际上也没有达到饱和的地步,一些区域的公路和铁路机场建设相对饱和,但对于中西部地区依然有很大空间去改善。从这一角度来说进行投资拉动,是符合效率的。

从理论上说,社会经济存在正常的波动,但从微观角度来看,企业、个体很难承受巨大的波动,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的“有形之手”进行调节,这将对企业和个体带来很大的影响。但调节也要以市场的规则、以效率的视角解决问题。我认为坚持以市场来配置资源的原则,对以优化投资拉动的效率、效益是有必要的。

基础设施的投资分为旧基建和和新基建。新基建主要着眼于未来,可以进行投资,同时也要量力而行。一个国家就像一个公司,负债率太多,为未来的事情做的太多也是不行的,要按照财政绩效评价等维度要调整好投资方式,也要引进民间资本,按照有效率的方式进行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这样建设效果也会好一点。

基建对经济的推动有利有弊,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腾飞的基础,一个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起飞阶段必须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我们今天的经济成果得益于旧基建,同时,我们也要立足于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基建,未来也有可能要依赖新基建的增长推动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发展。

另一方面,尤其到今天来说,一些传统基建的边际效益是递减的,而且它转换为消费拉动时存在一定的实质性损耗。市场上有声音对基建投资边际效益递减的诟病,我认为主要归因于没有很好地进行财政绩效或民生维度的评价。总体来说,我认为基建投资对于经济的拉动是利大于弊的。

□盘和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思源 编辑 赵泽 校对 薛京宁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126 字。

转载请注明: 基础设施投资需要考虑效率,补短板领域投资还是需要的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