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IPO,成本控制之下的单一产品和技术路线隐忧

  文|陈雪松

  “造车新势力”成员似有乘风破浪之势。在蔚来汽车之后,又一家造车公司理想汽车将在美股上市。

  根据招股书信息显示,理想汽车本次发行股票分为A类、B类,每股面值0.0001美元,计划最多募资金额1亿美元,后续数字可能会更新。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理想汽车之所以急于上市,有两方面原因:与股东方的对赌协议,以及通过上市增加融资渠道,进行“补血”。

  今年上半年,理想ONE累计交付用户量突破万辆。不过,在销量规模增长的同时,理想汽车亦有两点隐忧值得关注:一是对单一车型的依赖,二是增程式电动车相关的技术路线风险。

理想汽车IPO,成本控制之下的单一产品和技术路线隐忧
  对理想汽车创始人兼CEO李想来说,这始终是两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两年亏损40亿元,对成本的严格控制

  前有特斯拉、蔚来汽车股价借势大涨,后有小鹏汽车产能规模大幅提升,理想汽车在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的处境愈发复杂。

  造车是一场巨量资金的投入,除了技术能力,比拼的更是长期的现金流实力。与蔚来汽车的大把“烧钱”、大笔亏损相比,理想汽车在资金投入方面较为谨慎,追求的更多是一种小而美的状态。

  招股书显示,2018年,理想汽车营收为0,因当时理想ONE尚未投入量产。2019年,营收为2.8亿元人民币。今年一季度,营收升至8.5亿元人民币。

  同期,2018年净亏损为15.3亿元,2019年净亏损24.4亿元,两年合计亏损额不到40亿元。

  40亿元听起来仍像是个天文数字,但如果与蔚来汽车相比,这个数字并不算多。2019年,蔚来汽车的净亏损为113亿元,是理想汽车的4.6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车的亏损已经大幅收窄:净亏损7711万元,较上一年同期的3.58亿元,降幅达78.5%。

理想汽车IPO,成本控制之下的单一产品和技术路线隐忧
  此外,理想汽车的毛利已由负转正,先于蔚来汽车。

  2020年Q1财季,理想汽车的毛利率为8.02%,整体毛利率为8.45%。对比蔚来汽车,后者当季的毛利率为-12.2%,公司预计要到Q2才可以达到5%,整体业务毛利率达到3%。

  究其本质,在于两家公司对成本控制的不同路线。作为一家追求小而美的汽车公司,理想汽车对成本控制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

  李想曾在多个公开场合谈到成本控制策略,“理想汽车超过3200人的团队,只有两个VP,连高级总监都寥寥无几。行政要求出差经济舱都必须买折扣最低的,经济酒店都要两个同性在一起住。理想ONE的上市发布会用了不到200万拿到上万的订单。”

  在最近一次评论拜腾汽车因成本控制不力,而出现经营危机时,他表示:“这么难的行业,必须训练一个从18层地狱为起点往上爬的创业企业,熬出地面才能有更强的竞争力。”

  财务数据佐证了这一点。Q1财季,理想汽车的销售和日常行政费用仅为1.13亿元人民币,而蔚来汽车Q1的这一费用为8.48亿元,7.5倍的差距。

理想汽车IPO,成本控制之下的单一产品和技术路线隐忧
  与蔚来汽车大手笔花钱不同,李想信奉的逻辑是“健康的现金流才是王道”。当然,每一种商业模式都是各家公司的一种选择,成本控制对企业后续发展是否有效,仍待观察。

  产品结构单一,可能面临技术路线调整

  如此重视成本控制,是否意味着理想汽车比较缺钱?

  答案是肯定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盈利难是行业共识,理想汽车上市原因之一,也是希望开拓二级市场新融资通道,及时“补血”,进行后期投入,缩小与同行差距。

  截至3月31日,理想汽车手握10.5亿元人民币现金流。自2015年以来,该公司进行过多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过120亿元人民币。C轮、D轮融资中,都有美团创始人王兴的身影,两次共募集到10.8亿美元融资。

  从股东结构来看,李想是理想汽车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25.1%,王兴及其关联方美团为第二大股东,持股23.5%。

理想汽车IPO,成本控制之下的单一产品和技术路线隐忧
  理想汽车母公司车和家,成立于2015年7月,目前,理想汽车旗下只有一款车型:理想ONE。从2018年10月发布,到2019年11月量产,截至今年上半年,理想ONE累计交付用户量为1.04万辆,进入量产万辆“俱乐部”。

  值得注意的是,在销量规模增长的同时,理想汽车有两点隐忧值得关注:一是对单一车型的依赖,二是增程式电动车(EREV)相关的技术路线风险。

  前文提到,理想汽车现在旗下只有一款车型,就是理想ONE,产品结构较为单一。

  招股书中提到,在2022年推出新的增程式电动车SUV之前,理想汽车的业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想ONE的销售和成功,如果某种特定车型无法被市场很好地接受,公司的销售会受到重要影响。

  同时,理想ONE的单一标准配置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可能无法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统一定价也可能会大大超出一些客户的预算。

  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技术路线。

  其他新能源汽车厂商选择的都是纯电动汽车(BEV)技术路线,而理想汽车是唯一一家选择“增程式电动汽车(EREV)”的厂商,但这却给其带来很大的压力,来自市场的、政策的。

  简单来说,纯电动车就是完全靠电能驱动,而增程式电动车是用燃油发动机进行发电,当电池电量充足时,汽车采用纯电动模式行驶,而当电量不足时,发动机将为电池充电,提供电动机运行的动力,即增程模式。优势当然显而易见,续航能力较长,又解决了充电难的问题。

  不过,增程式电动车在市场中似乎并不讨喜,出现一些负面评价,加上很多消费者对概念并不理解,营销起来就显得非常吃力。

  今年4月,李想放弃了这种提法,产品定位改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他解释称,“一方面,增程式电动车工信部归类为插电式混动车,另外,从市场反馈的角度,增程式产品也被多数消费者认为就是混动,所以我们决定不再提增程式电动的概念,重新定位为插电式混合动力。”

  但烦恼不会因提法不同而凭空消失。对当下技术路线的坚持,给理想汽车带来了诸多压力,削减了其与行业竞争对手PK的底气。

  从补贴角度来讲,不同的动力型号,国家补贴不同:纯电动汽车最高补贴6万元/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最高补贴5万元/辆。但今年“新政”设置了30万元的补贴门槛,让理想汽车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理想ONE零售价为32.8万元,不在补贴范围之内;降价又容易引发消费维权风险。

  这让它在特斯拉、蔚来汽车面前,短期处于劣势。特斯拉“不差钱”,可以迅速降价到30万元以下,拿到补贴;蔚来汽车“换电模式”受官方认可,不受30万元补贴门槛限制。

  “我们承受与EREV有关的风险。”理想汽车在招股书中写道,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可能计划升级或改造车辆,推出具有最新技术,包括EREV技术的新车型。

  这意味着,理想汽车未来很可能面临技术路线的调整,公司业务存在不确定性。至于后续可能产生的影响、市场是否买账,以及上市后股价表现等,我们将持续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720 字。

转载请注明: 理想汽车IPO,成本控制之下的单一产品和技术路线隐忧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