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国内人均GDP上升,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逐渐提升。曾今百姓生活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里,已经悄然多了一个"奶"。当然,提到中国的乳制品市场,蒙牛绝对是不可不提的品牌。
8月14日,蒙牛还入选了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成份股,跻身港股可持续发展表现排名前30,被资本市场认可为港股可持续发展表现最为卓越的企业之一。
(图源:雪球)
就在8月26日晚间,蒙牛乳业发布了截止2020年6月30日的中期业绩报告。业绩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蒙牛各项业务均已实现了强劲复苏,但财报发布翌日,蒙牛股价收跌2.61%,截止8月28日港股收盘,蒙牛股价却反涨10.42%。那么,资本市场对于蒙牛这份财报究竟抱持着什么样的态度?回归到这份财报,我们应该如何去解读?
营收同比下滑5.8%,奶粉与液态奶成增长"黑洞"
从上半年的财报数据来看,蒙牛在营收上喜忧参半。特殊时期影响了中国乳业的发展,使得蒙牛在第一季度奶业上下游业务端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从3月起,蒙牛逐渐恢复正常,4月实现了同比双位数增长。
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375.34亿元,同比下降5.8%。但蒙牛的可比业务收入为人民币368.877亿元,相较于2019年上半年337.154亿元,同比增长在9.4%左右。
蒙牛的主要业务分为,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及其他产品。上半年液态奶的收益为325.653亿元,占总收入的86.8%;冰淇淋的收益为22.292亿元,占总收入的5.9%;奶粉收益为22.819亿元,占总收入的6.1%;其他产品收益为4.571亿元,占总收入的1.2%。
可以发现,蒙牛的营收下滑主要是受到液态奶和奶粉两个分支的影响。液态奶的业绩下滑更多的源于国内乳业竞争愈发激烈。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液态奶行业的销售量同比增长0.03%,全国乳制品销量增速仅为1.09%。乳制品行业增长趋于停滞,存量市场下竞争愈发激烈。
在鲜奶的冷链运输方面,光明、三元、新希望均在各自的优势区域对蒙牛发起进攻;而在奶源的争夺上,伊利在四川、安徽、浙江、湖北等地拥有自建、合作牧场2000多座,加大了奶源的布局力度,对蒙牛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除此之外,三元股份、中国飞鹤、天润乳业等后起之秀,也瓜分了蒙牛一部分用户。
而奶粉的业绩不理想则是与蒙牛去年出售君乐宝、收购贝拉米有关。据悉,去年7月,蒙牛公告表示以40.11亿元的价格出售君乐宝股权,同年9月,蒙牛又以约71亿元的对价收购澳大利亚奶粉品牌贝拉米。一买一卖之间,蒙牛的奶粉业务深受影响。
君乐宝一直都是蒙牛奶粉业务收入增长的最大"功臣"。金融数据和分析工具服务商万得数据显示,2017-2019年,蒙牛奶粉业务收入分别为40.4亿元、60.2亿元、78.7亿元,而同期蒙牛旗下奶粉业务主要平台雅士利的营收分别为22.8亿元、30.3亿元、34.3亿元,其中的差额部分主要来自君乐宝。而从目前来看,并购贝拉米暂未对蒙牛的奶粉业务起到提振作用。
除了受细分业务的影响,舆论的压力同样对蒙牛的营收造成了部分的影响。据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的数据显示,蒙牛产品出现过"异物"、二维码被掉包等问题,这些都对蒙牛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疫情过后消费者对营养的认知和意识有所提升,这从长远来看对于包括蒙牛在内的乳品行业而言都是利好因素,人们会更多地消费酸奶、奶酪等乳制品。如果在下半场蒙牛能够在质量方面赢回口碑,在液态奶和奶粉业务加宽护城河,或许能借市场红利赢得新突破。
净利跌超四成,高投入未能带来高收益
除营收下滑外,在上半年蒙牛的财报中可以发现,净利润数据是蒙牛2016年以来,首次出现同期下滑。报告显示,上半年蒙牛毛利为146.52亿元,同比下降5.9%;毛利率为39.0%,较同期下降了0.1%;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12.1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1.7%。
蒙牛表示,主要是因今年第一季度的系列举措导致额外成本的增加,包括为保证员工健康安全、正常复工复产而投入了额外疫情防控费用;为尽快降低渠道库存而投入了额外营销费用;向社会捐赠现金及乳制品。
蒙牛官方的解释确实也是净利速降的原因之一。反映到财报数据上,今年上半年,蒙牛的经营费用上升3.1%至139.924亿元,占集团收入比例上升至37.3%。销售及经销费用达到114.996亿元,比去年增加1.82亿,去年同期为113.177亿元;其他费用9.44亿,去年同期为5.76亿元,其中捐赠支出4.46亿元,是去年同期的48.88倍。
另一方面,从财报中可以发现,乳企第一季度的业绩都略显惨淡,二季度开始复苏。比如蒙牛纯牛奶收入增速第二季度同比增长超过30%。但是,在业绩复苏的背后,是蒙牛为了去库 存,产品都进行促销,渠道费用蚕食掉企业大部分利润。
但净利下滑、成本增加,并不是一无所获,蒙牛销售支出增加的背后,其品牌营销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也给行业带来了启发。蒙牛今年在品牌营销方面,选择了与《青春有你2》和《创造营》等大热选秀节目合作。
以创造营为例,节目首播获得2.3亿播放量,全渠道237个热搜,话题度持续攀升,从多个维度吸引着年轻人的关注。蒙牛与此类高流量节目通过广告植入、直播、应援榜单等方式,建立起更加立体、更长线的品牌综艺营销链条。
所以即使在受到疫情影响的2020年上半年,蒙牛在京东依旧保持了60%以上的高增速。在刚刚过去的6月1日京东 618 开门红,蒙牛当天销售同比去年增长 74.8%,创历史新高。
虽然因为公共卫生危机,蒙牛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但蒙牛也借品牌共创,以高流量为基准,成功通过有趣的节目内容打开年轻消费群体的突破口,助力蒙牛实现品牌曝光度提升以及效果转化的双重效应。现在正所谓得Z时代者得天下,蒙牛能否抓住机遇或许可以期待一下。
蒙牛还有何底牌?
蒙牛财报发布后,8月28日,荷兰合作银行发布了2020年"全球乳业20强"榜单,蒙牛集团上升两名跻身8强阵营,已连续12年入榜。凭借聚焦高端、高品质战略和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前瞻性策略,蒙牛持续实现高质量增长,再次刷新排名。
受此利好消息影响,28日开盘后,蒙牛的股价一度大涨,盘中最高涨幅近15%。并且业绩发布后,包括小摩、瑞信在内的多家国际一线投行给予蒙牛正面评级。受资本唱好的背后,蒙牛的底牌是什么?
1. 高端市场仍值得发掘
数据显示,蒙牛的众多细分业务增长未能达到预期,但高端常温奶、高端鲜奶、高端奶粉等品类却给蒙牛上半年业绩做出了关键性贡献。蒙牛聚焦高端而取得丰厚回报,关键是顺应了乳品消费升级的大势。
蒙牛中报显示,特仑苏上半年增长19%,二季度甚至超过了30%;每日鲜语上半年实现了三位数增长,稳居高端鲜奶领先品牌;低温酸奶继续占据行业前列,优益C LC-37增长80%,冠益乳"小蓝帽"增长超过50%。
由于疫情影响,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食品与营养健康产业分会,发出的《天天饮奶健康中国人》倡议中建议国民多增加奶及奶制品的摄入。再加上人们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消费升级,高端奶在国内的市场潜力越来越大,蒙牛在高端奶市场上的投入或能成为其今后的一大增长点。
2. 版图扩展失利难阻蒙牛国际化
对于蒙牛在高端产品上的超预期增长,不得不提的就是其对于高端奶源的前瞻性布局。蒙牛此前就在澳大利亚收购了贝拉米和Burra Foods。与中国国内奶源相比,这两家公司具有更好的质量和成本优势。不仅有利于蒙牛高端产品的发展,而且能助力蒙牛的国际化发展。
美中不足的是,蒙牛最近在Lion-Dairy & Drinks Pty Ltd的业务拓展中受挫。蒙牛发布的公告显示,就有关收购LLD的交易,鉴于该公告中所述的其中一项条件未能于先决条件届满日期达成,订约方于2020年8月24日以书面方式终止股份买卖协议。
LDD拥有多个标志性乳业品牌,这些品牌在乳饮料、酸奶、低温果汁及植物饮料的市场地位澳洲排名第一。对澳洲LLD收购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蒙牛所期望在澳洲形成的高效协同的产业链。这或许导致蒙牛未来一段时间内高端化和国际化的脚步暂时受阻。
3. 借可口可乐赋能,低温奶成潜藏"王牌"?
除高端奶外,蒙牛近年来同样也在加大对低温奶的布局。从2017年开始,蒙牛便开始了低温鲜奶业务的全国布局。2017年4月,蒙牛正式成立鲜奶事业部,低温鲜奶品牌包括每日鲜语品牌和现代牧场品牌等。
业绩数据显示,成立仅三年,蒙牛低温鲜奶业务成长迅猛,尤其今年上半年进一步实现了突破性增长,几乎翻倍。但低温奶市场并非蒙牛乳业的强项,随着国内奶源供给相对趋紧以及区域性乳企的崛起,增加了蒙牛乳业在低温奶市场竞争的难度。
随着人们的消费需求从"喝上奶"到"喝好奶"的转变,低温奶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随之而来得的是入选国家优质乳工程的企业名单显示,在进入巴氏鲜奶的企业名单当中,新希望、三元、光明、现代牧业等赫然在列,都已取得优质乳认证。
虽然蒙牛通过对现代牧业的并购重组解决了一部分的难题,并且最近在低温奶领域与中粮集团的可口可乐达成了合作,但双方能否在原料和品牌上互补短长,实现各自产业链的横向整合最大化,还需要继续观察。
总而言之,蒙牛的中期业绩报告因为公共卫生危机的影响,部分数据表现并不理想。但在报告期内,蒙牛同样在高端奶和低温奶领域取得了一些进步。后疫情时代人们消费需求提升,围绕有机、低脂、减糖、强化营养等各项新消费需求和趋势不断推陈出新,蒙牛能否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赛道中抓住这波市场红利,我们将持续为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