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题:多项指标刷新纪录 铁路货运如何跑出“加速度”
新华社记者樊曦
来自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家铁路日均装车15.26万车,同比增长3.4%;单日装车、卸车最高达到170867车、183971车,联袂刷新历史纪录。被称为宏观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运行“晴雨表”的货物发送量累计完成16.93亿吨,同比增长3.6%。
一路飘红的指标向世界释放出中国经济动能恢复的积极信号。上半年,铁路货运究竟如何跑出“加速度”?让我们一起解密货运增长的背后。
(小标题)开启全天候“快递”模式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今年上半年,全社会物流总需求受到影响,铁路货源不稳定、不确定,困难、压力交织。
如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对铁路部门来说,这是一次大考。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方面,铁路部门开启全天候“快递”模式,开通快运绿色通道,组织力量日夜抢运物资和各类抗疫人员。
1月25日,正月初一,浙江、江苏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近300人需乘高铁驰援武汉,国铁集团迅速安排医疗队从杭州、南京分乘高铁到合肥会合,再换乘前往武汉。在合肥南站中转时,52名铁路干部职工组成接应小组,及时转运随车携带的12吨药品、800余件防护服、口罩等用品,仅仅40分钟就完成转运工作。
另一方面,国铁集团与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定期召开货运增量电视对话会,查问题、找原因,为推动货运增量出谋划策。
“在高效运送疫情防控物资的基础上,铁路部门加大了企业原材料、电煤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物资运输供给,主动服务政府、企业,了解复工复产安排和原材料输入、产品输出等物流需求,帮助企业恢复生产。”国铁集团货运部主任赵峻说。
为进一步降低铁路物流成本,铁路部门决定自3月6日至6月30日实施阶段性下浮货运杂费措施,向企业和货主让利约3.8亿元,积极对冲疫情对物流环节的影响。
(小标题)紧抓“公转铁”
对铁路货运来说,大宗物资运输是重头戏和“龙头”,而煤炭则是重中之重、关键所在。抓好煤炭“公转铁”运输,就牵住了货运上量的“牛鼻子”。
货源78%以上为煤炭的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以“公转铁”运输为重点,6月以来,日装车连续保持在1万辆以上。
同时,我国重载铁路的代表——大秦铁路运输潜力也得到充分释放,上半年单日运量创新高。6月18日,大秦铁路运量完成138.42万吨,超出2018年6月10日的历史纪录1.6万吨。
铁路货运系统密切关注和分析火电企业发电量、直供电厂库存等关键性指标变化情况,协调主要发电企业利用铁路发运电煤。
不仅是煤炭,铁路部门还积极争取冶金、化工、水泥、建材等非电煤大宗散货“公转铁”运输,把发展集装箱作为货运增量的主要方向。
今年以来,铁路集装箱装车连创新高。5月单日装车6次刷新纪录,最高日装车33628车,并实现“三个首次”,为货运增运增收提供了新动能:全月集装箱日均装车首次达到2.9万车以上,全月集装箱日均装车占货运装车比重首次达到18%以上,全月集装箱发送量增幅今年以来首次达到40%以上。
(小标题)逆势增长的中欧班列
6月25日6时01分,一列编组50辆、满载武汉及湖北其他地区企业产品的中欧班列,从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汉西车务段吴家山站开出,驶向万里之外的德国杜伊斯堡。这趟列车是今年该站开出的第49列中欧班列。
当地时间6月23日23时许,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满载着41个集装箱、1000吨电解铜的中欧班列隆隆启动,开往中国武汉。此趟班列也是塞尔维亚首趟发往中国的物资专列,实现了中塞两国间中欧班列双向满载运行。
武汉是中国经济社会逐步回归常态的生动注脚,高质量开行的中欧班列也成了中国经济复苏的一个缩影。2019年以来,被誉为“钢铁驼队”的中欧班列运输品牌越来越闪亮。新增多条线路,采用数字口岸系统,运输货物品类日益增多……更多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味道”以更快速度驶向更多国家和地区。
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的“成绩单”依然亮眼。上半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5122列,同比增长36%;单月开行数量连续4个月刷新历史纪录,5、6月份连续突破1000列,6月份达到1169列,创单月开行数量最高纪录。
赵峻表示,国铁集团始终将保证中欧班列稳定运行作为重要任务,强化口岸站运输组织,加强与海关和境外铁路的沟通协调,促进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和货物发送量在疫情期间实现逆势增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