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大暴发之下,经济是否会走向大萧条?甚至倒退回上世纪30年代?昨晚,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做客央视《新闻1+1》带来相关解读。
朱民直言,这一次的危机的情况比2008年要严重得多。因为2008年的只是一个金融危机,金融不好影响到了总需求。而新冠疫情给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侧面带来了冲击,所以对经济的影响是远远超过2008年的。在2008年全球经济跌幅在0.2%-0.3%,但是今年一下就跌到三个百分点。
至于会否退回上世纪30年代的局面,朱民表示,经济衰退是板上钉钉,不过是否走向大萧条还是取决于疫情。如果疫情又经历严重的二次暴发,从现在的区域转到非洲、南亚等地,时间又拉得很长的话,其实也不能排除。但从目前情况看,他不认为全球会进入经济大萧条。
中国经济
最大挑战来自外部
朱民介绍,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我们能够真实地把数据报告反映出来,是一个好事。从结构上来看,消费下降了19%;投资下降了16%;第二产业下降了9.1%;第三产业服务业下降5.6%。对总供应链的影响冲击很大,这是这次疫情影响的一个特殊的地方,它不是一个金融危机,它是一个地球危机。
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的经济在3月中旬开始触底反弹,所以我们也看到3月份的数据比2月份的数据好了很多。不过,开工以后我们马上遇到了一个很大的挑战——随着全球疫情的暴发,贸易停下来了,我们没有订单,这是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
我们要从内部的复工走向外贸企业向内转移,开拓内需,开拓内部的市场,来维稳今年的经济。我觉得第二季度经济会逐渐提升。
全球化不可能取消
新基建将是未来投资重头
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冲击的大背景下,外国资本不但没有流出中国,反而加大了对中国的投入。朱民表示,投资将成为今年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头,相比2008年“非典”疫情冲击下,为拉动经济投资主要集中在物理方面,今年的投资将更多着重于“新基建”。
“新基建”已经成为当前经济投资领域的热词,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三大方面,内容涵盖5G、区块链、人工智能、
智慧能源等。
朱民分析称,这次疫情危机“危中有机”,通过进一步加大“新基建”投资力度,更主动地推动中国经济结构改革,将带动中国经济更加高质量发展。当前,外国资本不但没有流出中国,反而加大了对中国的投入。中国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最大的市场,今年开始将有全球最强的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发展有信心、有韧性。
有人担心:这次疫情危机会导致全球化终结吗?朱民坦言,在全球疫情的冲击下,保护主义已经出现,局部地区的矛盾和全球的对立更加明显,意味着全球化的后退。但与此同时,全球化不可能取消。因为当前全球整个经济的关联性、信息的关联性、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性正在加强,全球化发展是大势所趋。
来源:央视《新闻1 1》、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孟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