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李鸣钟:改革后的创业板将更包容、开放,构建中国新经济发展“加速器”

时代周报记者:黄嘉祥

“目前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各项工作准备就绪。下周一(8月24日)我们将迎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首发企业上市交易。这标志着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8月22日,深交所副总经理李鸣钟在“2020中国上市公司论坛”表示。

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18家企业将上市交易。截至8月20日,深交所已受理365家企业的创业板首发上市申请。按证监会行业分类划分,创业板申报企业广泛分布于52个行业,其中189家新申报企业涉及40个行业。申报企业还涉及文化艺术、新闻出版、批发零售等新模式、新业态产业。

李鸣钟表示,申报企业中既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也有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的行业领先企业,整体覆盖面更广、包容性更强,与科创板形成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发展格局,总体符合“三创”“四新”板块定位,整体上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他介绍,创业板注册制企业申报的积极性很高,各省市都申报了一大批优质拟上市企业。“我们深知,有企业,有市场,中国经济才有未来。企业数量多、覆盖广、质量优,充分体现出中国经济的活力、韧性与后劲,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是“存量+增量”改革,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承前启后的关键步骤。

在李鸣钟看来,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的情况下,推进创业板改革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凸显了创业板改革在全面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下一步工作如何育新机、开新局,深交所深刻地认识到要集中力量办好资本市场自己的事,必须持续提升资本市场的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激发市场的主体活力,助力产业转型升级,让创新成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持。

他表示,这轮创业板改革是“存量+增量”的探索性改革,是阳光化、可预期的注册制改革,同时也是更加市场化的发行上市改革。

李鸣钟说,创业板改革首次将增量与存量市场改革同步推进,为全市场注册制改革探索路径。一方面,融资、并购重组同步推行注册制,另一方面统筹改革、发行承销、上市交易、信息披露、持续监管、退市等一系列的市场机制。“总体上看,这次创业板改革,考虑对既有制度延续性和注册制新要求的平衡,最大限度减少对存量市场的影响。”

从深圳上市公司结构看,资本市场支持创新创业作用明显,现在战略新兴企业996间,市值14万亿元,占深市的45%,高新技术企业1651家,市值21万亿元,占深市总市值的67%。

数据显示,创业板公司年均研发强度超过5%,持续高于A股平均水平,9成以上公司拥有国际或国内领先技术,6成左右公司的产品、技术能够实现进口替代,107家公司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25家公司拥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09-2019年,创业板公司平均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20.85%。

“从过往以及本次创业板改革的实践来看,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培育孵化创新创业企业、促进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企业做优做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资本市场当有所为,也大有可为。”李鸣钟说。

李鸣钟表示,通过创业板,境外看到中国创业的力量、创新的力量,看到中国经济的巨大活力和潜力。改革后的创业板,将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全力支持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发展,构建中国新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搭建产业迭代跃升的“起跳板”,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创新发展动力。

“这也是我们办事业、抓改革的努力方向。”李鸣钟说。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438 字。

转载请注明: 深交所李鸣钟:改革后的创业板将更包容、开放,构建中国新经济发展“加速器”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