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6614亿元。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
“今年上半年面对严峻风险挑战,全国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一系列政策作用下,中国经济运行先降后升、稳步复苏。”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7月1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的来看,上半年我国经济逐步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市场预期总体向好,社会发展大局稳定。
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有哪些亮点,抓实“六稳”“六保”的同时,释放了哪些政策红利,下半年中国经济又将会呈现出怎样的走势?对此,人民网财经专访专家学者,对中国经济“半年报”进行解读。
成绩来之不易
GDP增速由负转正 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
“上半年经济由负转正,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各主要经济体二季度双位数下滑背景下,我国经济实现了3.2%的正增长,成绩来之不易。”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学院研究员刘英表示,上半年,我国在有效控制疫情下扭转了经济下行势头,在稳步复工复产下,经济出现趋势性向好特征。二季度由负转正,表明经济正走上稳步复苏的轨道。
从季度看,指标明显改善。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由一季度下降6.8%转负为正;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8.4%转为增长4.4%;服务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5.2%转为增长1.9%;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0个百分点。
从月度看,指标逐步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增长,服务业生产指数连续两个月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四个月降幅收窄,出口额连续三个月正增长。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当前供给侧恢复得相对较快,从新经济新动能来看,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51501亿元,同比增长7.3%。国研新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克力表示,数字经济和网络经济的持续发力正在成为增长新动能的最大贡献来源。这反映出稳增长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有望在下半年推动中国经济更上台阶。
“二季度中国经济迅速恢复正增长,展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表示,一季度,中国经济遭受新冠疫情重大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果断采取一系列财政、货币政策,聚焦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确保了“六稳”工作的顺利进展,保障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政策效应显现
就业物价总体平稳 基本民生保障有力
“上半年,在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的前提上,相关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延申在经济恢复发展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六保’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对冲了疫情带来的重大冲击。”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
看就业——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2.7%。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连续两个月小幅下降,其中25-59岁群体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2%,比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低0.5个百分点。
看物价——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呈现趋势回落,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8%,涨幅比一季度回落1.1个百分点;核心CPI同比上涨1.2%,基本保持稳定。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处于温和上涨区间。
“受疫情影响,服务业和消费受冲击较大,是拖累一季度经济下行的重要因素。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情况下,各项支持复工复产的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服务业是吸收就业最为重要的领域,促进服务业发展是实现“六保”的重中之重。数据显示,二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实现了由降转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也比一季度大幅收窄15.1个百分点,表明服务业和消费的恢复趋势较为明显。
除了用好“政策工具箱”,新经济新动能在应对新冠疫情冲击和经济恢复中也发挥重要作用。许宪春指出,随着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及人们疫情防控意识的增强,新型消费模式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由此可能释放巨大经济增长动能。应当借新冠疫情带来的机遇,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模式。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新一重”建设被作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重要举措。“在新冠疫情导致传统投资需求下降的情况下,将新型基建投资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未来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给投资提供了有力抓手,对拉动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许宪春说。
市场预期总体向好
下半年经济持续恢复有基础、有支撑、有信心
要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中国经济“下半场”该如何保持定力?
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9%,连续四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连续四个月回升。表明企业信心基本稳定,对市场预期总体向好。
朱克力认为,中国经济保持定力、开启未来的关键在于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制度创新,打破传统物理边界和要素市场化体制机制约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深度融合以及治理能力提升;与此同时,以推动产业融合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构筑以新基础设施为运行基础、新生产要素为内在源泉、新市场主体为有生力量、新协作方式为组织形态、新治理体系为长效支撑,在这“五新”协同发力下有机运行的新经济生态系统。
刘尚希强调,上半年政策趋于应急政策居多,这只是阶段性的制度安排,于下半年而言,不能限于当前的政策层面,要将眼光放长远,在改革方面着重发力,在经济运行稳步复苏的背景下,加强改革措施和体制机制的创新,以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使短期政策有利于形成长期制度安排。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汤继强表示,下半年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海外需求变动。应对这些问题,保持发展定力还是应该在扩大内需上持续加力,落实重点领域投资,全力激活城市消费、农村消费、网络消费;推动数字化转型,深化数字经济革命,以此拉动各行业加快恢复;培育良性市场主体上,协助小微企业、高科技企业活下来、活得好;保障民生,稳定就业,扎实做好教育、医疗、重要商品保供稳价等工作。
展望下半年经济走势,刘尚希指出,考虑到潜在增长率下降的长期因素和疫情冲击的短期因素,以及国际因素,下半年中国经济或呈趋于平稳状态的发展态势,我们要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要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畅通供需循环,以改革的办法促进高水平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