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是指制定项目质量策略、目标以及支撑目标达成的过程和关键措施,遵循公司相关流程对项目进行管理,确保项目的过程和交付符合项目的质量要求。
质量管理包含交付的质量管理和过程的质量管理,项目团队通对客户需求、产品市场定位等分析,确定项目的质量策略。结合公司的基线数据与项目团队能力,明确项目目标、目标达成的关键措施,明确项目遵循的流程并有效适配,标识潜在问题。
制定项目质量计划,全员参与执行质量计划,并通过过程监控和交付件评估,保证项目达成质量要求,并为组织的能力提升积累过程资产。
以下质量管理理念对项目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以客户为中心:质量定义满足客户要求,即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满足客户要求,为客户创造和传递价值,实现客户满意和卓越经营目标。任何时候都要聚焦于客户,认真倾听客户需求,完全实现给客户的承诺,衡量质量好坏的标准是是否满足客户的要求。了解、评估、定义和管理期望,以便满足客户的要求。这就需要把“符合客户要求”(确保项目产出预定的结果)和“适合使用”(产品或服务必须满足实际需求)结合起来。
一次把事情做对:就是按照事先确定的要求,争取第一次就把自己的工作做到符合要求。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停下来解决,再继续工作,绝不容忍缺陷。要达成最终的客户满意,就必须把“用户第一”扩充到组织内部,即下道工序就是上道工序的用户,必须突出且明确每道工序/每个环节的交付质量,在流程每个环节把好质量关,让每个环节的交付符合要求,上游不把污水排放到下游,一次把事情做正确。许多人做事时常有“差不多”的心态,对于主管或客户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会觉得对方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满,认为差不多就行,往往就是很多的差不多最终会产生质量问题。
实时构建质量:从项目一开始就随时构建质量,形成零缺陷文化,不要容忍缺陷,发现缺陷应立即停下来解决,以保证在坚实的质量基础上前行,避免缺陷遗留带来高额成本。开发和测试紧密协作,测试人员参与到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共同预防缺陷的产生。
预防胜于检查:质量是规划、设计和构建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不是质量控制,而是质量保证,即不是事后检验输出的质量(然后返工),而是事前保证输入和活动的质量(以确保输出质量)。预防错误的成本通常比在检查中发现并纠正错误的成本少得多。预防,就是指事先了解工作过程,而知道如何去做,检查整个过程,找出每个可能产生错误的机会,并对其进行控制。
{!-- PGC_COLUMN --}
全员参与:每个项目成员都是项目成功保证的一部分,产品质量与每个成员紧密相关,每个人都可能引入缺陷,也可能预防或者发现排除问题。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项目带来成功。团队成员只有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增强质量意识,才能在工作中高质量的交付。
持续改进:由休哈特提出,并经戴明完善的“计划—实施—检查—行动(PDCA)循环”是质量改进的基础。另外,执行组织采取的质量改进举措(如QCC等),使得项目成员立足于本岗位工作,不断识别改进机会并实施改进,既能改进项目的管理质量,也能改进项目的产品质量。
管理者的责任:项目的成功需要项目团队全体成员的参与,但是项目经理及上层管理者有责任为项目提供所需资源,明确项目所遵循的要求、过程,并及时对团队成员的优秀表现给予激励,促进持续改进。
无论什么项目,未达到质量要求,都会给某个或全部项目干系人带来严重的负面后果,甚至可能断送组织的前程。如:为满足客户要求,而让项目团队超负荷工作,就可能导致疲劳、错误或返工。为满足短期的进度目标,忽略了产品的质量,最终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
业界也有一贯以质量第一标榜的某著名的汽车制造商,由于盲目扩大规模,导致质量严重下滑,给公司声誉带来毁灭性打击的案例。
图中的关键活动并非仅在图示的阶段中出现,某关键活动放置在某阶段仅说明该项关键活动在某项目阶段体现地尤为明显。
质量策划:主要在项目概念阶段和计划阶段进行;
质量保证与控制:主要在项目的计划和执行阶段进行。
一、质量策划
质量策划是指识别和制定项目及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标准,以及为达到这些要求和标准所需要的技术、过程、工具、关键措施等,确保最终结果满足客户要求。
质量策划的目标是使项目运作过程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有章可循,主要内容包括:分析和理解外部质量要求(主要是市场策略)和内部约束、产品质量目标(质量目标的制定要有客户视角,目标要可衡量),清晰的定义出项目的研发质量策略(如架构质量策略、DFx质量策略等)、合作策略(技术合作等)、过程和工程方法以及质量目标,分析同类或者历史项目中出现的问题、标识项目的质量风险,确定达成质量目标的质量计划和活动。
通过质量策划有助于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偏差,如需求的理解偏差、设计偏差、实现偏差等。
项目经理与项目团队成员必须全程关注,并积极投入到质量策划中。特别需要注意,进度是刚性和明确的,而质量往往弹性比较大。当进度和质量出现冲突的时候,往往容易“平衡”掉质量,设置质量红线是比较好的方式,确保产品达到最基本质量要求。
研发项目的质量计划通常包括质量要求、质量策略、过程策划、质量目标、关键计划、审核评估计划和执行活动。
项目经理的关键动作:
根据项目任务书中项目的交付策略、质量策略、能力基线以及项目当前实际情况确定项目的质量目标(含过程度量指标和产品质量目标),回顾历史项目或者历史版本的经验教训以及优秀实践,并确定为达成本项目质量目标的相关活动,避免历史问题重犯。
系统分析本项目的交付件,制定明确的交付标准,包括可靠性、可服务性等DFx特性。如果涉及硬件交付,必须包括可制造性、可供应性等。对于迭代项目,需要制定每个迭代的完成标准,并严格执行,杜绝带病迭代。
分析项目的交付特性,标识项目技术风险以及隐含问题。可采用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等方法。
定义达到交付标准的措施,如采用包加载提升版本升级效率等。
清晰的定义出本项目的过程和工程方法。
质量策划需要最终获得上层管理组织的审核和批准。
二、 质量保证与控制
质量保证与控制是指通过过程审计和评估等手段确定项目遵循质量策划中定义的过程和方法等,通过质量度量分析、质量专题分析、交付件评审、代码走读、持续集成、测试,以及发布评审等活动,确保交付件达到质量目标。
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通定期发布质量报告,持续集成、实时报告、走动管理等措施,及时暴露质量问题,推动质量问题的解决。
需要注意的是质量状态应该尽量做到实时化、可视化和容易获取。对组织或流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交相关优化建议,项目团队好的实践,及时固化到组织及资产中。
项目质量计划中的过程改进计划是质量保证工作的依据,将前期质量策划的结果在版本开发过程中贯彻执行,确保达成质量要求。项目状态报告中包括质量测量指标、工作绩效信息、质量控制测量结果,当实际与目标出现偏差时,需要对偏差予以分析,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将可借鉴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形成组织过程资产。
项目经理的关键动作:
将项目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项目状态、度量数据等信息与质量计划相比较,识别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
实施质量审计,识别改进点和好的实践,针对改进点制定改进措施和预防措施,好的实践要予以固化;
针对质量问题,使用质量工具进行根因分析,采取纠正措施,使版本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达成既定目标。积极推行预防措施,并固化到组织流程中,保证同类问题在后续版本中不再重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