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论坛|圆桌论坛:持续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5月28日,由人民日报社《国际金融报》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品牌建设论坛”在上海召开。

近年来,中国品牌异军突起,以多样化的产品形式参与全球竞争。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品牌的整体形象得到稳步提升。本届论坛围绕中国品牌与国际市场的关系,结合当前国内外抗疫复产的特定环境,共同探讨如何使中国品牌振兴消费市场,推动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的交流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复苏。

在“持续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圆桌论坛”上,《国际金融报》总经理杨冬,上实投资(上海)有限公司金融投资董事总经理王国进,浙江凯银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红,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蔡峰青,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阴皓明,分享了各自对企业如何应对全球品牌竞争,及中国品牌在疫情下如何提升全球形象的看法。

提及中国品牌和国外知名品牌在竞争中的优势,杨冬认为中国有很多好企业,在与国际知名品牌企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比如华为、美的、联想、海尔。它们的核心技术在全球市场中处于领先位置;在全球布局了研发中心、销售团队,产品和团队与目标市场高度适配;坚定不移地实行了国际化战略,在海外市场上投入了重兵加速拓展市场。

以人民日报社《国际金融报》所在的财经媒体行业为例,头部的产品媒体之所以能够常年在全球财经媒体市场话语权形成经久不衰的头部位置,是因为对新技术锲而不舍的追求、拥有比较专业的人才队伍、坚定不移执行全球化战略等原因。国内财经媒体要想成长为真正在全球市场上有长远影响力的媒体,要从数字化、专业化、全球化三个策略想办法进行坚定执行。

从资产管理行业来看,朱红强调,资产管理行业最重要的是投资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产品做好投融管退,给投资人较为良好的投资回报才是品牌建设的基础。她认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优秀的资产管理机构已经取得了投资人的信任,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应,但中国投资机构“走出去”在海外布局的比较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相对较少。

王国进也提到,中国品牌总体水平在国际上地位是有限的。“2019年《世界品牌500强》,中国只有40个品牌入围,而且前10名中没有中国品牌,中国品牌最好的排名是28名。”但他认为,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随着中国企业内生竞争力的增强,中国的品牌优势在国际品牌的排名也在逐年提高。

而在从事实体经济的阴皓明看来,假如不能替代国际品牌,那与它融合合作也是很好的道路。2012年,金螳螂收购了全球顶尖的室内设计企业。“金螳螂和国际品牌合作,做了很多作品,效果非常好。假如双方能够有很好的合作,也许不仅仅是竞争的关系,更多是优势互补合作的关系,最终也许能够实现1 1>2。”

来自日资券商蔡峄青则认为,国内的券商投行实力非常强:资金实力强、客户基础强、业务范围广,这是国内券商品牌今后非常有竞争力的地方。“但野村是一家有95年历史的券商,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有很好的公司理念和文化,在国内的业务会借助集团的文化、品牌宣传实力提升国内品牌。从服务客户、产品、综合服务能力角度,我们是非常有信心的。”

每个行业不同,品牌建设渠道和方式自然不同。那么,从各自品牌来看,如何定位并传播自己的品牌?

杨冬总结了优秀企业打造品牌的三个策略:精准定位品牌,引起目标用户的情感共鸣;通过精准密集的广告投放,迅速占领目标用户、消费者心智阶梯的顶端;通过塑造企业价值形象、企业责任形象、企业家形象,并在社交媒体和主流媒体上进行高效传播,进而达到提升企业在公众舆论形象。

杨冬介绍,《国际金融报》主要是提供原创深度财经新闻,目前形成全媒体传播模式。在全天候、全媒体、全网域传播模式下,每周可以收获7000万 的阅读量,极大地提高了《国际金融报》在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两个市场当中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新闻媒体的形象可以是原创深度财经新闻、观点、评论。未来,会继续提升《国际金融报》在全媒体运营效率和传播效果。希望在每一个热点财经事件发生的时候,读者都会期待读到《国际金融报》的深度报道”。

在朱红看来,所有公司、所有行业的社会责任是一样的,要对股东、员工、社会负责,要为社会创造价值,但行业的不同,品牌传播的方式不同。“每个企业有自己的品牌文化,打造自己的品牌文化,这是别人不能复制的竞争力。凯银旗下涉及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留学、教育规划等行业,资管行业最重要的是投研能力和风控水平,在每个产品都安全回报的基础上品牌才有价值。像留学行业,在品牌建设上可以用一些互联网、5G等新业态新技术结合的手段和方式,去宣传产品”。

王国进则强调,品牌不是刻意做出来的,而是水到渠成的。要打造品牌,首先要打造产品和服务。

除了是上实投资(上海)有限公司金融投资的董事总经理,王国进的另一个身份是作家,已出版财经小说《资本迷局》,即将出版《融资风云》。他对中国制造业的成长做了系统研究后认为,真正能够不断成长、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最终由国内走向全球的企业必然有持续的创新能力,能够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环境创制、融资创新等。而所有的创新离不开最最核心的创新——机制创新。

阴皓明对王国进的观点予以认可,最重要的是归根到底的“1”(产品)——有没有得到客户的口碑。“在行业经常说一句话,做好产品就可以交到一批朋友,占领一片市场。所以,无论什么样的口碑、品牌,源自于你有没有优异的产品。”阴皓明指出。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聚焦在二级市场,所以产品、服务、研究能力就是公司的硬核。“能够维持公司品牌长远发展的,一定是客户。所以,硬核一定要做好,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长远地计划品牌建设。”蔡峄青强调,公司在品牌宣传、建设上不会追求速度,更追求深度。

结合当前全球疫情情况,中国品牌该向世界展示什么,中国品牌该怎样做才能提升自身在全球的形象是备受关注的议题。

对此,杨冬鼓励中国品牌提升自身在全球的形象,在产品质量的不懈追逐,具有“工匠精神”的追逐。另外,企业可以考虑拿出利润帮助真正出现困难、产业衰退非常厉害的海外合作伙伴和企业,做非常有担当、有责任、有大爱的企业。

在问答互动环节,杨冬还坦言,“相比海外品牌,中国品牌野心不足,中国消费市场实在太大了,很多企业在中国消费市场吃得非常饱。在国内市场还没有完全占领完备的情况下再占领国际市场,企业缺乏安全感,没有很大的动力。”很多国际知名品牌有上百年的历史,中国品牌大部分是改革开放之后陆陆续续形成的,短短几十年时间积淀明显不够。与国际品牌产生竞争或快速成为国际品牌,可以采用并购的资本手段。尤其在经济低迷、逆周期的海外并购。

朱红表示,作为资管行业企业,凯银非常希望在疫情中帮助实体企业转型升级,能够帮助企业助力资本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凯银留学希望帮助中国学子在境外非常低迷的环境中回到国内学习,重新获取学业进步,这样品牌自然会有价值。

王国进则精确地指出,中国企业要想把品牌影响力继续做大,一要抓住全球消费者的痛点和痒点,“痛点”是他需要什么,“痒点”是让消费者更舒服从而买你的产品和服务。他强调,要想使影响力越来越大,必须要有好的创新机制。

蔡峄青表示,疫情在增强国人对品牌的认知和赞同度。在蔡峄青来看,国内消费能力远远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拥有14亿人口消费群体的大国,我们的产品质量、产品的设计理念更符合国内消费者才是做产品企业的首要任务,疫情给了企业好的机会。

记者 王莹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982 字。

转载请注明: 中国品牌建设论坛|圆桌论坛:持续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