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第四篇
做投资指的是购买一项资产,并希望获得理想的回报,但这里的关键词是“希望”,因为回报来自于未来,所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巴菲特说“一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什么意思呢?鸟指的是资产回报,为了获得回报你可能需要把整个灌木丛买下,但具体如何对灌木丛定价?很多投资者是看见了很多鸟,甚至是想象很多鸟在灌木丛里,并根据这个想象来定价,而巴菲特认为灌木丛有再多的鸟也不如你手里已经抓到了一只鸟,因为灌木丛的鸟是不确定的,而你手里的是确定的。
巴菲特说的是投资中要寻找更多的确定性,而一般人却不这样看,他们并没有一只鸟在手里,却会出非常高的价格买下灌木丛,所以很容易犯错,巴菲特说你买下灌木丛的时候,必须问自己几个问题:
1 你怎么肯定灌木丛里有鸟?意思是你怎么确定你能从这项投资中获得回报
2 它何时出现?你希望的回报什么时候可以实现?
3 无风险的资本利率是多少?也就是说假设你不买灌木丛,而是买没有风险的国债,回报率是多少
不管我们投资的是农庄,股票,房产,还是债券,投资者都需要问自己这三个问题,那如何衡量购买的价格贵不贵呢?一般用股息率,市盈率,市净率,或者成长率,但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和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的数量,还有实现的时间挂钩,要不就没有办法估值。
如何看待成长?关键是项目投入的资金和未来产生现金数量,如果投入的钱比未来可能产生的现金还多,那么这种成长不是在创造价值,而是在毁灭价值。巴菲特特别强调,不存在“价值投资”这个词,投资本来就是要创造价值,所以在投资前面加一个“价值”纯粹是多余,同时不要把“成长”和“价值”分开,因为成长本来就是投资创造价值的方式,分开只会让人显得无知。
对于价值的判断有三个因素:
1 利率,这是国债利率,代表的是无风险收益,你的任何投资回报都不能低于无风险回报率,这非常简单,但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或者说违背了这个原则,他们以非常高的价格买入,获得的回报比买国债的收益率都低
2 价值,就是这个资产的价值,对于股票背后公司价值的判断,其实很难精准
3 成长,就是对未来的成长率,也非常难判断
按照巴菲特“一鸟在手,胜于二鸟在林”的原则,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能投资,那就是资产的回报率高于无风险的回报率的时候,如果按照我们常用的估值方法就是盈利收益率,也就是用每股收益除以股价,要求大于5%的国债收益率,很多股票尤其是估值很高的科技股,成长股是达不到这个要求的,比如xx精密今年每股收益预期是0.77元,除以34.58元的股价,无风险收益率是2.22%,比要求的低了一倍以上,另外一个例子,隆x股份,预估今年每股收益是1.34元,那么无风险收益率是6.18%,高于无风险收益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而只看估值的情况下,巴菲特会选择后者。
资产回报率在不同的时期完全不一样,在市场悲观的时候,即使用最保守的算法资产的估值也非常低,比如2018年10月到今年1月期间,大多数优质龙头公司的无风险收益率超过了5%,之后在行情好转后的1-4月份,股价上涨幅度惊人,所以良好的投资时机总是出现在悲观的时候。
而另外一个极端是即使用这宽松的标准衡量也无法确定一定有鸟儿出现,但投资者却会出非常高的价格买下那片灌木丛,这往往发生在新兴行业里,而他们之所以买下完全是投机,他们指望后面有一个更傻的人来接手。
有时候投资和投机之间的区别是难以衡量的,所以人们会以相对未来现金流来说估值极高的价格购买,比如在1999年12月互联网高峰时期,一份盖洛普公司的调查显示,所有的投资者对于未来的投资回报预期是年化19%,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假如把所有美国公司当成一个灌木丛,即使到十年之后的2009年也容不下这么鸟,也就是说产生的利润满足不了投资者的预期回报,这只能说明当时资产的估值太高了,这就是非理性繁荣,人们像中了毒一样以极高的价格买入极其平庸的公司,他们的理由是这些公司未来会创造巨大的价值,必须承认有些年轻的公司确实会为社会和投资者创造价值,但有些公司终其一生都是在亏损的,这就不是在创造价值,而是毁灭价值。
那如何理解这些疯狂时期的投资呢?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创造价值,而是发生了财富的转移,通过推销大量根本没有鸟儿的灌木丛,推销员们把大众数十亿美元资产装进了自己的口袋,他们关注的是从投资者那里赚钱,而不是如何为投资者赚钱。
而只要是泡沫总会破灭,因为总有一根针对准每一个泡沫。
而巴菲特和芒格在掌管伯克希尔公司几十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试图在还没有成气候的无数公司中选出胜率微乎其微的赢家,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那么聪明,他们的做法非常简单,就是坚持“一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的原则,投资中无法精准的衡量一个公司未来现金流到底是多少,产生的利润是多少,但他们总是用最保守的方法估值,他们的标准是即使发生了意外也不会造成严重是损失,但即使是这样他们也经常犯错误。
巴菲特对最看好的“灌木丛”是通过协议整体收购的方式进行,但这种收购最多给他们一个合理的回报,而如果要获得超额回报,必须是在市场极其悲观的时候。
正是因为坚持“一鸟在手,胜过而鸟在林”这种不断以低价买入确定性高的投资原则,巴菲特几十年的投资回报极少发生亏损,他50年中只有二次是亏损的,惊人的复利效应最终让他成为全球最成功的投资人,一度列为全球财富榜第二位。
内在价值,账面价值,市场价格
这是三个投资者要搞清楚的概念:
内在价值:指是是一个公司在未来存继期间产生的现金流折现,通俗点说就是一个公司能活多少年,把这些年产生的现金流加起来折现就是一个公司的实际价值。
但是内在价值计算其实非常难,他并不是一个精准的数字,而是一个模糊的范围,而且估值也会随着利率而变化,每个人算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
账面价值,一般用净资产替代,包括多少存货,设备,土地,原材料等等,这些东西的价值是按照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但和公司真正的内在价值相差很远,因为有些公司创造价值根本不依靠这些,比如互联网公司没有多少固定资产,但他们能创造大量的利润。
而且同一个公司在不同的时期,账面价值和内在价值也相差很远,比如1964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每股账面价值是19.46元,但其实这个数字远超过公司真实的内在价值,因为当时公司的收入都是一些利润低下的纺织业务,这些业务未来已经没有希望了,甚至卖出去只能当废品,但到了1996年公司已经脱胎换骨,控股了很多公司,公司的每股账面价值15180美元。
那如何理解账面价值和内在价值之间的区别呢?举个例子,一个大学生接受教育花的所有成本,包括学费,伙食费,甚至包括他因为读书而放弃打工赚的钱,这在经济学上叫做“沉没成本”,所有这些都是账面价值。然后估算这个学生一
生中能创造多少收入,用总收入减去总的账目价值,就是他的内在价值。
那如何估算呢?下篇文章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