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家谈 | 下半年经济工作如何实现稳中求进

本文转自【人民论坛网】;

高帆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国在面临复杂多变的格局时,要通过制度和政策优化使经济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充分发挥释放出来,从而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撑。

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的自我修复能力是稳健的,在未来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我国经济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会得以保持和延续。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贸易保护主义、不平衡发展等因素相互叠加,对中国经济发展形成了冲击,同时也倒逼和加快了我国的经济转型进程。在这种复杂严峻形势下,我国需要统筹考虑短期应急方案和长期改革方向,需要依托系统化、组合型政策来实现经济的“稳中求进”,需要借助自我修复能力来实现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要通过制度和政策优化,使经济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被充分发挥释放出来,从而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撑。

基于此,一方面,我国要关注国内外格局的动态变化,做好政策工具储备,对域外疫情发展和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做好应对预案。立足于“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调整宏观经济政策,适时适度改变财政、货币和产业政策,统筹考虑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强调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强调集中精力做好“六保”工作,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特别是在财政政策中明确提出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些都体现出通过财政货币政策来舒缓短期的经济下行压力。在这些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很可能在因疫情冲击而快速“探底”之后出现逐步反弹。2020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中国GDP增长率分别为-6.8%和3.2%,在某种程度上即呈现出这种增速反弹的明显趋势。另一方面,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的自我修复能力,从长远角度理解发展的基本趋势,坚定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信心,避免因短期的经济政策调整而延缓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摆脱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思维,保持对经济发展理念、战略目标、制度安排的定力,依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来形成发展的持久动能。

就此而言,2020年上半年,我国政府先后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等就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些安排都体现出这样的基本思路:从基本面、长期趋势的视角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依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解决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问题,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这种发展思路与对我国经济强大自我修复能力的认识逻辑具有内在一致性,并能在根本上支撑我国达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战略目标。

依据上述考虑,当前我国应将短期的经济政策与长期的改革方略结合起来,以此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组合式目标的实现,利用组合型政策来实现组合型目标是可取的,也是必须的。在确保疫情可控的前提下,采用分类分级方式实现复产复工,通过降低税负、拓展融资渠道等提高企业经营活力,稳定企业的就业创造能力。注重增强对粮食、能源等基础产品的储备能力,依靠扩大开放范围、放大国内市场等保持产业链、供应链顺畅,增强对域外疫情冲击和金融风险的防控能力。同时,我国还应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着力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筑牢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城市类别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放松农村人口的进城落户限制,以此夯实和增强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发挥国内消费在驱动经济发展中的“压舱石”作用。

此外,我国还立足于信息化快速发展、全球化格局转变以及产业竞争态势激烈的背景下,瞄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生态环保、健康养生、教育医疗等领域积极布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知识化,提高产业的附加值、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视农村的就业“蓄水池”功能和经济“稳定器”作用,深化土地、资本等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推动农村土地使用权的社会化配置,尽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现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等在城乡间双向流动,通过完善市场价格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回报率、土地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促使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向创新性、持续化、集约型的增长方式,以支撑我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原文责编/谢帅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915 字。

转载请注明: 经济大家谈 | 下半年经济工作如何实现稳中求进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