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爱情进行曲》定档今年的大年初五,《乡村爱情》系列即将迎来它的的第九季。《乡村爱情1》首播时间是2006年的9月30日,一时之间火遍大江南北。从第二季开始,《乡爱》系列改为春节期间首播。因此,从2008年起,过年回家看《乡爱》似乎已经成为了许多家庭的固定节目,这部已经在中国荧屏上活跃了11年之久的国民喜剧大IP,直到今天还拥有着极为广泛的受众群体,上至白发苍苍的古稀老人,下到95后的网红小伙,都是《乡村爱情》极为重要的观众群体。咱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乡爱》系列究竟为什么可以这么火,而且一红就红了这么久?
首先,我认为喜剧连续剧比较“长寿”似乎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现象。情景喜剧经典《老友记》一共十季,《老爸老妈浪漫史》一共有九季,《生活大爆炸》也正在播出第十季,《摩登家庭》(观剧)也已经播完了八季。相比于情节紧凑、需要紧跟剧情的探案剧、谍战剧、宫斗剧等其他类型,喜剧具有得天独厚的“低门槛”,《乡村爱情》系列更是把喜剧无孔不入的“侵蚀性”发挥到了极致。
从剧作结构上,《乡爱》系列更像是美国的情景喜剧,大概每15分钟左右就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小段落,每5分钟就会出现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幽默,让观众可以自由地“出入”。不用担心因为与家人的交流或是接个电话而错过任何剧情,也不用每天留出固定的时间守在电视机旁,但是只要你一有时间打开电视,它就很容易把你的注意力留在那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身上。
其次,《乡村爱情》具有良好的地缘文化优势。比较一下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和观众满意程度调查表,我们基本可以确定一个事实,即春晚对北方观众的吸引力远远大于南方观众。而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性笑星,赵本山以及他所代表的东北文化已经非常深入人心地在广大观众心中成为“幽默”的代名词。
《乡村爱情》系列由赵本山亲自导演,由本山传媒制作发行,故事中的众多角色更是由赵本山的得意门生、春节晚会上的一众熟人们联袂出演,对于大部分的电视观众来,尤其是北方电视观众来说,那吸引力简直是大大的有啊!换一个角度来说,《乡村爱情》已经成为了东北、甚至整个北部中国的综艺代名词。长江流域的观众看湖南卫视,珠江以南的观众看凤凰卫视,黄河以北的观众们看什么?那当然是看《乡村爱情》了!
第三,《乡村爱情》从第二部起就选择了一个非常机智的播出时间。中国人在放假的时候好像都比较喜欢在电视上看到熟悉的东西。就像当年上学的时候,一到暑假,打开电视机《新白娘子传奇》和《西游记》永远都在那里等着你。
喜剧连续剧特别容易让人产生熟悉的感觉,都是家长里短,全是鸡毛蒜皮,说话办事都是套路。在喜剧里,几乎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个自己的“邻居”,久而久之剧中人也就渐渐成为了你的邻居,你好像很熟悉他的过往,即使你已经不记得他去年做过什么事了,但是你还想知道他今年会出哪些丑。总想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生活,这是人性。
《乡村爱情》确定在春节期间播出,这就意味着它总会在你有闲有钱有心情的时候出现,让你看到熟悉的人身上会发生怎样一些陌生的事儿,轻松好玩无压力,所以观众们都喜欢。
更何况,掰着指头数一数,热播的国产剧里面好像也没有几部是适合大家喜气洋洋过大年的时候看吧?宫斗剧里总死人,不吉利;爱情剧里总亲亲,当着爹妈面看太尴尬;家庭剧里婆媳关系一般都处不好,所以处不好的婆媳没法一块看;能称得上合家欢的也就只有普及爱国主义的抗日神剧了,但大过年的一家人团团圆圆看手撕鬼子,恐怕不合适吧?所以,选择只有那么多,乐乐呵呵的《乡村爱情》当然会很受欢迎。
综上所述,《乡村爱情》系列之所以能这么火、一直火,基本上占据了从类型到文化平台再到播出时间的“天时地利人和”。其实,不管你是不是来自东北,是不是出身农村,是不是还愿意接受这种所谓的通俗文化,只要你坐下来看上一会儿《乡村爱情》,你都会被编剧对人情世故的细腻体察心生佩服。更何况,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农业大国,还有那么多的农村人口和农村观众,一年到头写给他们文艺作品能有多少呢?在人口如此众多的中国,任何一个“小众”其实都是“分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到底《乡爱》还是火在了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