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大声:青花瓷器的翘楚, 宣德青花的艺术魅力
新闻阁今日最大声栏目为您提供手机凤凰客户端今日最大声栏目的网页版,让您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各地热点综合资讯。
明代宣德瓷是指(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瓷器,以青花最富盛名,因其胎质细腻纯净,釉层滋润沉静,釉色晶莹艳丽,纹饰多姿多彩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
青花松竹梅纹盘
这个时期不仅官窑产品质量极其讲究,数量有限的民窑产品亦很精细,颇中具典雅之风。宣德瓷器总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烧制精致的青花瓷器在后世获得了很高的评价,甚至超过了永乐朝瓷器,鉴于宣德瓷器的巨物大成就,后世竞相仿制,而尤以清朝康熙、雍正时期摹仿得水平最高,以清宫旧藏的宣德青花为蓝本,去精心烧造,造型、尺寸、纹饰都十分酷似原作,具有宣德青花的韵味。
青花缠枝莲纹执壶
如康熙朝仿宣德青花仕女纹碗、缠枝花纹钵缸,折枝花果纹花口碗,缠枝花纹鱼篓尊,海水异兽纹高足杯;雍正朝仿宣德青花竹石蕉叶纹玉壶春瓶、花果纹梅瓶、花卉纹书纹灯、团龙纹葵式洗、海水龙纹天球瓶、绶带耳葫芦瓶、牵牛花四方委角瓶;乾隆朝仿宣德青花锦纹盖罐、凤穿花纹罐、松竹梅人物纹盘、把莲盘、花果纹执壶等,都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有的仿品甚至比宣德瓷器本身更为精美。
青花缠枝莲纹盖罐
清康熙许谨斋有诗云:“新来陶器仿前朝,混入成宣价更高,”。不过仿制品终究是仿制品,总会打上其生产时代的烙印中,如果我们细心观察、潜心研究,就不难分辨。
青花缠枝莲纹瓶
宣德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成书于清代的《南窑笔记》宣窑中讲宣德青花“宣窑一种,极其精雅古朴,用料有浓淡,墨势浑然而庄重,青花有渗青,铁皮锈者”。
青花蕃莲纹卧足碗
明王世性《广志绎》中载:“本朝,以宣(宣德)、成(成化)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明张应文《清秘藏》论窑器中描述“我朝宣庙窑器,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汝窑敌。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清乾隆年间朱琰《陶说》谈宣德窑“按此明宣窑极盛时也,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
青花菱形开光双凤穿莲花纹长方炉
由此可见宣德官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想观念。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为青花工艺的典范。
虽然大部分地区的洪水正在缓缓消退,但对于那些失去家园的人来说,灾后重建又是他们面临的一个难题。拉杰卜 家住位于尼泊尔东南部的贾纳克布尔,他的房子在洪水中被冲毁。他说,他们能够想办法生存下去,但是希望政府尽快帮助他们重建被摧毁的房子。
拉杰卜 尼泊尔受灾居民:我们得到的帮助,只有两公斤大米一个帐篷,和一些来自不同组织(捐赠)的衣服,但我们的主要问题是房子已经无法修复了。
目前,当地政府已将救援物资紧急送往受灾最严重的南部地区。专家认为,森林砍伐和土地退化是导致灾难发生的重要原因,而缺乏准备以及机构应对无力,则加剧了灾难的反应。
近期,南亚多国持续遭受暴雨引起的洪水灾害侵袭。过去的两个月中,在尼泊尔、印度和孟加拉国,已有超过1000人死于洪灾,受灾人口约有4000万。
连日洪灾令印度多处无法正常运作,其中金融中心孟买多处街道严重淹水,交通瘫痪。在印度东部的比哈尔邦,当地农业经济因作物被水淹而遭受重创,数千人被迫放弃他们的家园。孟加拉国人口稠密、地势低洼,此次洪灾造成约70万处房屋受损或被毁,境内近三分之一的土地被淹。每年的6月到9月是南亚的季风雨季,易发生暴雨所致的洪涝和泥石流灾害。据外媒报道,今年南亚国家的洪灾情况比往年更为严重,救援机构正在尽一切可能为受灾地区提供援助。
(2017-09-03)
内蒙古站讯 今晨(5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出现浓雾天气,局地最小能见度不足100米,早上7时左右变成轻雾,至9时大雾天气彻底消散。由于正值出行早高峰,给当地交通出行带来不利影响。
今晨(5日),呼伦贝尔根河市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较低。
今晨(5日),根河市大雾弥漫,能见度不足100米。
今晨(5日),呼伦贝尔海拉尔在大雾中影影绰绰。
(2017-09-05)
紧张又激动人心的维秘面试结束了,日常君知道你们看到上秀模特的名单有喜也有失望,其实这一切都没关系的开心点儿哈!毕竟你喜欢的模特也尽力啦,她们每个人真的都很棒。
还是整理下心情,咱们还要等FB佩戴者公布和享受维秘秀视觉盛宴呢。
这两天在面试的余热中,维秘官方也陆续放出了不少模特面试的视频,其中有个叫Janiece Dilone的模特,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
2016年初次上秀就拿下了Pink环节的小闭,带狗出场的“狗仔队长”给日常君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今年当她面试时得知自己能再次上秀,开心的跳了起来!不过很多人的关注点都不在这儿,而是在她身上的秀袍上。
每年维秘除了秀服非常吸引人之外,秀袍也是逐年更换的,并且还会当做睡袍在各个店面销售。
看着Dilone身上的印花秀袍,日常君不禁的打了个冷颤,如果这真的是今年大秀的秀袍,那只能说维秘为了凸显中国风够拼的。
是不是维秘的创意大佬,受前段时间国内很火的“葛优文化”影响,推出了“葛优同款”改良版秀袍呢?相比较前几年的秀袍来说,今年的确实比较搞笑hhhh~
2005年的秀袍就是一眼击中的正红色
2006年就变成了枚红色
2007年和2006年的秀服颜色一毛一样,不过细节做的不同。
到了2008年维秘就开始主打粉色了,不过还是有些偏深的玫粉色啦!
粉嫩的秀袍打2009年开始咯!粉色白条纹简直少女心爆棚~
2010年时又调整了秀袍样式,纯粉色与黑色的袖边结合刚刚好~
2011年时又回到了枚红色,不过背后增添了bulingbuling的装饰和VS字样。
2012年秀袍则是变成了玫粉色外加黑色走边。
2013年又延续了“病号服”的潮流,粉白色相间的条纹加上黑色的走边,不过超模们穿上就是时尚诶。
2014年的黑色用的更大胆了,不过很性感啊毕竟是蕾丝的走边~
最Pink风主打色的还是2015年,粉粉相加嫩到没边儿~
2016年秀袍最亮眼的就是背后字样了,银灰色配上粉色格外美。
日常君知道你们看了这么多年大秀,关注的都是秀场上绝美的秀服,但看完这些年来变化的秀袍,有没有觉得维秘在细节上做的也很让人惊喜,不过今年的小花朵印花秀服,可能会吐槽声满满了。
其实不用这么刻意的靠近中国元素,随心点儿才好呢~顺便预警一下今年可能有的青花瓷秀服系列...
盖饭娱乐,动图内容供应者,为亿万网友创造乐趣。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悟理”:鸡不少
网友“风尘”:好
网友“- 半度微凉。”:每年必追我的女神AA
(2017-08-25)
北京时间9月12日,亚冠联赛四分之一决赛次回合比赛即将烽烟再起。届时广州恒大将坐镇主场天河体育中心,对阵上海上港。距离比赛开打还有一周时间,距离上海上港计划中的兵发广州还有5天时间。但是就在今天,上海上港方面收到了广州方面已经完成签约酒店的书面通知:“由于台风天鸽的缘故,导致酒店部分房间遭遇雨水侵袭,目前无法完成此次接待上海上港的入住需求。”至此,上海上港全队遭遇了不可抗力台风因素的巨大杀伤力,球队瞬间陷入亚冠客战广州无处可住窘境。
由于本赛季亚冠联赛方面改变了规则,客队酒店不再由主队提供,因此,客队都需要自行做好酒店选择、餐食等等备战工作。上海上港方面,本赛季中超联赛客战广州富力时,球队选择了四季酒店,通过入住体验,上港方面在结束富力之战时,就果断决定并向四季酒店方面明确表示:“之后亚冠联赛与广州恒大比赛时,将继续选择四季酒店。”6月份开始,上港方面与四季酒店进行了非常友好和细致的沟通及确认球队订房数量、房型、会议室、每日用餐时间、餐食内容等等细节并最终完成了合同。
只是,今天,来自广州方面的这份书面函件,让上港方面在天鸽过境多日之后,突然遭遇台风袭击,上港全队瞬间面临无处可住的窘境。客场比赛的前战工作并不是看上去就是订个酒店那么简单,能否火速在天河体育中心附近再找到一家合适球队的酒店?能否以最快的速度落实酒店可供球队使用的会议室?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敲定球队每餐食物的内容?等等许多问题,对于上港而言,都将成为眼下出发前最尴尬的难题。
征战客场,客战广州,每一场比赛之前都可能遭遇突发状况,上港方面很清楚每一次需要面对的困难,目前,上港方面必须接受不可抗力台风因素造成的艰难情形,上港俱乐部方面正在积极寻找能够接待球队完成客战广州比赛的酒店,希望在球队落地广州时,能够顺利入住酒店。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一尢”:想多了。。。哎。。无聊。
网友“威武广州”:原来我广州队有呼风唤雨的能力。
(2017-09-05)
《上海堡垒》是根据著名作家江南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这部影片讲述了在未来世界中外星的黑暗势力突然袭击地球,鹿晗饰演的江洋和舒淇饰演的林澜肩负起末世下拯救地球的重任,与幸存的地球人一起在中国上海与外星文明展开终极大战的故事。这部影片与其他影片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背景不是架空的,而是设置在中国城市上海,中国人也将首次以主人公的姿态迎战外星文明的侵袭,在影片中将会有外星“捕食者”、外星母舰、泡防御系统、终极秘密武器等高科技感和想象力设定。
《上海堡垒》
《上海堡垒》
《上海堡垒》
在曝光的首款概念海报中是屹立在上海的著名地标“外滩摩天大楼”,在玻璃上映衬出末世之下顽强抵抗的上海一角,只见在天空中炮火密布,人类和外星的入侵者们正在展开着一场激烈的战争。故事的时间线是2035年,外星的黑暗势力突袭地球,企图要夺取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地球上有能源的镇子依次遭到重创,国家之间的边界被打破,各国的精英们联合起来组建军队,人类团结一致的抵抗外国侵略者,在所剩无几的能源城市建立名为“泡防御”的能量堡垒以抵御外星人的进攻。
《上海堡垒》
《上海堡垒》
《上海堡垒》
随着纽约、东京、新德里等堡垒城市的纷纷陷落,上海成为人类最后的希望。大学生江洋追随女指挥官林澜进入上海堡垒成为一名指挥员,与几位好友组成“灰鹰小队”迎击外星侵略者。鹿晗和舒淇两大偶像领衔主演,挑战从未涉及过的全新题材,鹿晗依然是从一名懵懂的大学生经过炮火的洗礼后蜕变成一个英雄少年,舒淇所饰演的林澜出生于军事世家,性格独立坚韧,与江洋并肩作战。导演称多年之后这些画面也许会成真,甚至开玩笑想在其中客串一个角色,江南也亲自参与到剧本创作中,电影将会在2019年上映。
(2017-09-15)
一、“越窑青瓷”释义
“越窑青瓷”作为中国古代瓷器的一个品种,对鉴赏和收藏古陶瓷的朋友来说可谓“家喻户晓”,它从中唐起就为人所知,晚唐时已声名鹊起,为众多诗人墨客所吟诵。北宋以后虽然退出百姓的日用领域,但在鉴赏界却令名长享至今,成为被称道千年的雅玩,这在陶瓷史上委实可称奇观。
越窑系青釉印纹豆
“越窑青瓷”顾名思义,就是越窑烧制的青瓷。但是,何谓“越窑”?却不是一个能轻易准确解答的问题。 “越窑”具体所指是什么时间,哪个(哪些)地方的窑场?曾经众说纷纭。
首先“越窑”之“越”固然是个地域名称,但是它却有多义性,作为属地名称它起码可以有这么几种指称:越国、越州、越郡、吴越、吴越国、越地等。这几个地域名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界定并不是完全重合的:
越国:乃东周诸侯国(史称越国为夏朝少康庶子于越的后裔所据),公元前306年,为楚所灭。强盛时疆域北达江苏,南入闽台,东濒东海,西到皖南、赣东,雄踞东南。
越州:于隋代大业元年始置,为隋唐到宋高宗绍兴元年之前州郡名称,屡改“会稽郡”又复之,南宋绍兴元年升为绍兴府。辖区约今浙江省浦阳江(义乌除外)、曹娥江流域及余姚市地。
龙泉窑青釉净瓶
越郡:绍兴府别称。
吴越:是春秋吴国、越国故地的并称,泛指现在的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安徽南部、江西东部一带地域。唐宋以后所称“江南”,大致也在此一区域。
吴越国:(907年——978年)是唐末至宋初 “五代十国”时期之一国,由浙江临安人钱镠所立,以杭州为首府。占地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其范围包括今之浙江省全部和江苏省的苏州、福建省的福州。历三代五王,至公元978年最后一任国主钱俶纳土归宋,历时70余年。
越地:1、秦汉以前指古百越族所居之地,因百越族居住地非常广泛,遍布整个江南至两广海南,故有“交趾(今越南)至会稽七八千里”之谓。2、唐宋后“越”指杭州湾以南的“越州之地”。
按上面关于“越”字的几种指称,其时间有先后,范围有大小。那么哪一种符合在古陶瓷语境下“越窑”之“越”的定义呢?或者说,“越窑”该如何定义呢?
古代文献和近现代学界对“越窑”的定义其实也很不一致。
越窑系青釉印花三兽足洗
最早提及越窑青瓷产地(窑口)的文献当是中唐时的陆羽(733年—804年),他在《茶经》卷中说:
盌,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夀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處越州上,殊為不然。若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類雪,則越瓷類氷,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緑,邢不如越三也。晉杜毓《荈賦》所謂“器擇陶㨂出自東甌”甌,越也。
甌,越州上,口脣不卷,底卷而淺,受半升已下。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則益茶,茶作白紅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紅;夀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皆不宜茶。
陆羽在这里提到了两样茶具:茶碗(盌)和茶瓯(瓯)。他认为这两样饮茶器皿都是以越州所产为最佳(越州上)。并且他还给出了评其为上的理由:瓷质美(“类玉”“类冰”)、视觉效果佳(“越瓷青而茶色緑”“青则益茶”),这个理由同时也点出了“越州瓷”的瓷质和釉色。他还对“越瓯”的具体形制进行了描述:“口脣不卷,底卷而淺,受半升已下”。陆羽上述对“越瓷”茶具的瓷质釉色和形制之描述与传世越窑青瓷器完全吻合,由于有这样具体的描写,使得我们很容易将这段文献中出现的“越州(碗)”“越州(瓯”“越瓷”“越州瓷”与我们这里说的“越窑青瓷”若合符节地对应起来,据此我们可以得知最早明确提到越窑青瓷的文献是陆羽的《茶经》。并且第一次提到越窑青瓷的产地(窑口)的也是陆羽的《茶经》。陆羽《茶经》虽没有明确出现“越窑”一词,但上述引文中之 “越州”,我们根据上下文具体语境很容易判断出它是指称瓷器的产地(窑口)而非一般的行政区域,而引文中之“越瓷”之“越”、“越州瓷”之“越州”同样也是指称瓷器的产地而非一般意义上的行政区域。
有人认为最早提到越窑的是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非也。陆诗虽然明确出现“越窑”这一词语(“九秋风露越窑开”),但已是晚唐时期了。(按陆龟蒙卒年在公元881年,较陆羽卒年晚77年)
由于传统瓷器品种之名称往往与产地组成合成词,是故凡出现“越瓷”“越州瓷”“越瓯”“越瓶”这类合成词者,往往也就点明的该瓷品的产地(窑口)。我们正是根据这个构词特点对古代文献中有关越窑青瓷产地的词汇进行检索,得出最早提到越窑的文献是陆羽的《茶经》。
考察最早出现越窑概念的时代目的在于便于我们确定“越窑”之“越”在古陶瓷原初意义上的区域所指,以避免此概念的随意扩大或缩小,过去关于越窑青瓷的创烧、窑场分布、熄火时间以及其产品特征、流向等等问题的异见,往往是因对越窑所指区域的认知不一所致。
越窑之“越”既然是中唐人(陆羽)最早提出,那么中唐时期的越州自然是陆羽指认的烧制越窑青瓷的具体区域。因此,陆羽所认知的“越窑”就是中唐越州所在区域烧制瓷器之窑场,更确切地说,即是陆羽生活年代(唐玄宗开元21年——唐德宗贞元20年)所称越州范围内之窑场。
但是陆羽指称的“越州”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作为“越州总管府”或“越州都督府” 和“浙江东道”(相当于现代的地级市、“大市”)的“大越州”,一是仅指“越州总管府”或“越州都督府”和“浙江东道”治所之“小越州”(即会稽县,今绍兴市越城区)。
根据近现代对越窑窑址的调查和发掘,越窑窑场主要集中在上虞曹娥江流域(早期)和慈溪上林湖地区(中后期),这两个区域在陆羽时代属于“大越州”浙江东道的上虞县和明州。
如陆羽的“越州”是指“大越州”,即当时浙江东道所辖越、婺、衢、明、台、处、温7州,则越窑青瓷的窑场固然在其覆盖之范围,但却未免失之宽泛,因为烧制“越窑青瓷”的只有越州属县上虞和明州慈溪和鄞县,其它5州并无越窑青瓷烧制。并且浙江东道(“大越州”)的婺州、温州还生产其它品种之青瓷:即婺州瓷和瓯瓷,它们在唐代也自有其以地域命名的商品名称,不易与“越窑青瓷”视为一物。且婺州瓷在陆羽的《茶经》中也被提及,是故陆羽 “越州瓷”之“越州”应该非指“大越州”可明矣。
而如果陆羽所指“越州”是指大越州治所,即今绍兴市的越城区,则此处并未发现成规模的唐代青瓷窑址。其实陆羽时代的越窑青瓷生产中心已移到明州的慈溪上林湖区域,所以如陆羽所指越窑青瓷产地“越州”是指越州治所会稽县,也是错误的。
越窑系青釉双系卣
由于陆羽的兴趣在茶艺,他只是将越窑青瓷作为一种上乘茶具来介绍,对于“越州瓷”的产地不可能有具体的实地考察,所以他指称的“越州瓷”其实只是沿用当时瓷器市场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而已。而这种市场约定俗成的命名往往具有随意性,所以“责名求实”往往不得要领。如果根据陆羽时代的实际产地,则称之为“明州瓷”应该更“严谨”些。但是当时市场既然称之为“越州瓷”,应该也是事出有因,估计有二因:其一是早期的越窑青瓷烧制中心上虞是越州的属县,故以所属州名命之;后来烧制中心虽移到明州,却仍沿用旧称。其二是会稽县作为大越州的治所,固为一地区经济文化中心,自然也是越窑青瓷的一大集散地,以商品集散地来命名商品名称(而未以产地命名)也是自古以来很常见的做法,就是到现代也有这样的情况。如“丹东石”实际产自岫岩县而非丹东,因为丹东是其集散地故约定俗成名之。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虽然中唐的陆羽第一次提到了越窑青瓷的产地,但是这个“产地”在陆羽那里并没有一个具体确定的区域,只是一个大致的、模糊的、市场约定俗成的地理空间,它与“越州”这个行政区域有关,但不等同于越州。
这个作为越窑青瓷产地的“越州”的概念之含混性在中晚唐其他提及“越州瓷”的诗文作者那里都是一样的,包括陆龟蒙诗题所称的“秘色越器”。而且这个产地的概指性和含混性一直延续至南宋。首次对越窑青瓷的产地做出具体明确指认的是南宋的陆游。他在《老學庵筆記》卷二(著于南宋淳熙、绍熙间)中说:
耀州出青瓷器謂之越器,似以其類餘姚縣秘色也。然極麄樸不佳,惟食肆以其耐久多用之。
引文中提到耀州青瓷“谓之越器”,乃当时市场的一种商业化称呼,以为越窑青瓷久负盛名,故以“越器”为号召。此情形就像如今将非洲黑黄檀(紫光檀)称为“紫檀”或“大叶紫檀”一样,都是傍名器之名。该处引人关注的是作者提到了“秘色”瓷的产地余姚县。陆游提到的“秘色”瓷即是越窑青瓷中的精品,乃越窑的中心窑口——上林湖窑场所烧制。他在上引文中第一次明确指出越窑青瓷(秘色瓷)产地在余姚县,这是相当具体而准确的一个定位。陆游生活时代的余姚县隶属绍兴府,上林湖窑场(现为慈溪市桥头镇上林湖村)当时即属于余姚县所辖(桥头镇历史上一直是余姚县所辖,到1954年行政区划调整,桥头镇才划属慈溪),而越窑青瓷的早期窑场上虞县(现为绍兴市上虞区)与余姚乃临县,唐代一度并入余姚(长庆元年并入余姚,次年复置)。所以陆游的这个越窑青瓷产区定位比之前指称的“越州”更具体明确,也更准确,证诸现代的考古发掘所揭示的越窑青瓷窑场遗址,可谓基本吻合。
其实在陆游生活的时代,越窑已经熄火多年。陆游这个关于越窑青瓷产地的说法是怎样得出的?笔者以为很有可能是出自其亲临越窑遗址勘踏所得。毕竟他是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且晚年也在家乡终老,越窑遗址与其家乡近在咫尺,所以能得出这么一个相对具体而准确的指认。但他的这个指认并没有在当时得到普遍认同,如生活于两宋之交的庄绰在其《鸡肋编》(成书于绍兴年间)中尚云“(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此已将龙泉青瓷与越窑青瓷混为一谈了。可见南宋人对于越窑青瓷的具体产地大多还是不甚了了。在其后的元明清时代,提及越窑青瓷的作者似乎也不太理会陆游的这个说法,仍然以“越州”这么一个含混不确的区域名词来界定越窑青瓷的产地。
其实元明清的私人著作已经基本不提越窑青瓷。如元代孔齐之《至正直记》、明代田艺衡之《留青日札》、陈继儒之《妮古录》、宋应星之《天工开物》、文震亨之《长物志》、曹昭之《格古要论》、高濂之《遵生八笺》、清代刘廷玑之《在园杂志》、程哲之《窑器说》、佚名之《南窑笔记》等均有论及历代瓷器,但皆无只字提及越窑青瓷,可见越窑青瓷在南宋以后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唯在史志(《宋史》、《浙江通志》等)和类书、清帝咏瓷的《御制诗》中有所涉及。即使一些比较有影响的私人专著如清代梁同书的《古窑器考》、朱琰的《陶说》、蓝浦的《景德镇陶录》等,其涉及“越瓷”或“秘色瓷”者,也都袭用前人之说,对于越窑青瓷的产地均未有丝毫发明。至于《景德镇陶录》认为 “南宋时秘色窑已移余姚,迄明初遂绝”,于秘色瓷窑址所在之说明虽较前人具体,但对窑口时代的指认却错得离谱。且又将越窑和“秘色窑”视为二处,亦谬。(按这个说法盖源于明代李日华《六研斋笔记》,延至民国郭葆昌《瓷器概说》仍曰“南渡后……秘色迁于余姚”,对此陈万里先生在1943年发表之《故宫一部分古瓷之商榷》一文中已予以辨正)
此种混乱状况延至清末和民国前期仍是如此,如刘浏之《匋雅》、邵蛰民余启昌之《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介绍越窑均寥寥数语,简率笼统,于具体窑场仍未明确,而彼时颇具影响的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对越窑青瓷竟未着一字。
越窑青釉直颈瓶
民国赵汝珍《古玩指南》说“论瓷器者,首曰柴、汝、官、哥、定,前乎此,虽有越州秘色,但原器久已失传,故不计焉。”这反映了近代瓷学者的一个普遍态度,也是越窑窑址失考的一个客观因素。
这种对越窑青瓷窑场所在的笼统而模糊的认知一直到陈万里考察越窑遗址后才有一个彻底的转变。陈1935年5月首访上林湖,在陈子山采集到一批越窑青瓷片,回来撰成《余姚上林湖仿古记》短文一篇,文中确认“余姚上林湖为五代越窑窑基所在”。这应是历代古陶瓷著述中对越窑青瓷窑址的第一次确认。1936年12月,陈又获得绍兴古城村唐户部侍郎王叔文夫人墓出土之越窑青瓷7件(执壶2,盘子2,圆盒1,水盂1,花插1)。这批精美成熟的越窑青瓷因为有墓志铭纪年(元和五年)而意义尤为重大,陈氏在《唐代越器专集引言》中确认这批越瓷为“上林湖出品”,这样就将上林湖烧制成熟越窑青瓷的时间从一年前断言的“五代”上推到了唐宪宗元和年间(中唐)。
陈万里先生对于越窑青瓷具体产地的勘定在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历次窑址调查和考古发掘中得到了进一步确认,目前窑址定位已不存在争议,争论的是“越瓷”“越器”“越州青瓷”之“越”如何理解,是不是指唐代的越州?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但却不见有深入探讨者,这里通过笔者的梳理相信这个历史疑问已可以有答案了。
这次的梳理也让笔者重新检讨了十二年前出版的小书《越州青瓷》(2002年福建美术出版社)的错误。在拙书第二章笔者曾断定“‘越窑’就是‘越州窑’的简称”,看来这个结论有失简单化,而《越州青瓷》的书名现在看来也有失妥切。
“越窑”之释义已如上文,下面何谓就是“青瓷”的问题。
中国最早出现的瓷器品种即是青瓷。这是有瓷器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规律决定的。毕竟瓷器的产生发展与其它人类生产生活用具一样都遵循着又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线路(此仅就制造技术而言,非就艺术而言。如果仅采取艺术的视角,则后问世者未必比先问世者高级)。换言之,青瓷是瓷器中条件限制最低、最容易制造的瓷器品种(当然这是相对于后起的其它瓷器品种而言,如就其本身的成熟过程而言也经历了漫长的成长岁月)。例如与白瓷相比,它的胎土和釉药的淘练和配置在去除杂质这一环节没有白瓷要求的那么高。如何将胎釉中的呈色金属杂质淘洗至不影响白瓷釉色(白色)的正常呈现,中国工匠们摸索了500多年(如果从东汉成熟瓷器——青瓷算起的话),到南北朝才烧成真正的白瓷。
“青瓷”之释义仍需按“青”和“瓷”二义分释之。
越窑青釉菱花口盘
先说什么是“瓷”。
“瓷”字不见于许慎《说文解字》原本,北宋大徐本(徐铉)《说文》新附之,曰“瓷:瓦器。从瓦次聲。”此表明瓷器到北宋仍视为一种“瓦器”。那么什么是“瓦”,许慎训曰“瓦:土器已烧之总名。象形。”又,《说文》训“匋”(即“陶的本字)曰“瓦器也。从缶,包省聲。”是则在徐铉那里“瓷”“瓦”“匋”三字皆指同一物,形声别而其义一也。
因此根据徐铉的定义,凡一切土(无论是陶土抑或瓷土)烧制之器皆为“瓦器”“陶器” “瓷器”。可见在徐铉那里,陶器和瓷器是不分的,同一件陶瓷器,可称之为“陶器”亦可称之为“瓷器”。而事实上在许慎的年代,瓷器(青瓷)作为一个新的“窑器”品种已经烧制成熟,已经足以将之与陶器和釉陶区分出来。
其实,西汉人邹阳在《酒赋》中即有“醪酿既成,绿瓷既启”,此为文献中最早出现“瓷”字者,但彼时之“绿瓷”是否就是后世所言之瓷器,尙难确定。现在普遍的看法是到东汉时中国才出现成熟瓷器(青瓷)。所以邹阳赋里提到的“绿瓷”可能是一种原始青瓷或者釉陶(汉绿釉器)。(《北史》卷九十“时中国久絶琉璃,作匠人无敢措意。稠以绿瓷为之与真不异”是则抑或为绿釉之琉璃器。)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九“菰米饭法”有“菰榖盛韦囊中捣瓷器为屑”句,则此时所谓“瓷器”者定有“坚致”之胎质,但是否即是现在所言的瓷器亦未可知。
唐代张戬在《考声切韵》说“瓷,瓦类也,加以药面而泽光也”,则对瓷器的认识略有进步,但并不准确,且仍将之归为“瓦类”。宋司马光的《类篇》与丁度的《集韵》则对瓷器的胎质有所界定,提出“陶器之坚致者”的观点,较之同时代之徐铉有进步,但仍未将瓷器看做是有别于陶器的另一物。实际上唐宋以后虽 “瓷”之名称在文献中已不鲜见,但称瓷为“陶”的情况仍很普遍。如“近者余安道孙献策榷饶州陶器”(苏轼《东坡志林》、“饶州景德镇湖田市,乃烧造陶器处也”(南宋洪迈《夷坚志》)等,元代蒋祈《陶记》整篇都在说景德镇瓷器,篇目却是“陶记”。明人称瓷器为“窑器”的很普遍(“窑器”一词始于宋人),称“瓷器”者亦不少,但仍有称瓷器为“陶器”者。不过没有将陶器(如宜兴紫砂器)称为瓷器者,清代亦然。清代对瓷器的称呼仍是或瓷或陶,未严格区分,如乾隆时人查俭堂“国朝陶器美无匹,迩来年窑成第一”诗句,咏的是当时著名的年窑瓷器。古人的这个认识一直延续到近代,如清末民初寂园叟刘浏主要论瓷器之著作仍名之为《匋雅》,其自序中则曰“初名瓷学”又曰 “匋之坚致者,厥名曰瓷”(按此乃沿用宋司马光的《类篇》与丁度的《集韵》的说法),说明那是的学者对于陶器与瓷器的界说还是很不严格的。
瓷器的严格定义是在近代对瓷器的各项理化性质和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后才作出的,根据测定的结果对瓷器的原料成分、烧成温度、吸水率、气孔率、硬度、强度、透光度等项目的数据化描述才真正将瓷器与陶器严格区分开来。
那么瓷器都有哪些理化性质和理化指标呢?或者说符合怎样的理化性质和理化指标才可以称之为瓷器呢?
一般有如下几项指标:
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或高岭土。
抗弯强度在600公斤/平方厘米以上。
显气孔率在7%以下。
吸水率在4%以下。
烧成温度在1200℃左右(不低于1050℃)。
根据主要数据,我们可以得出有别于陶器的成熟瓷器的一些主要特征:
1、器胎因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成分而呈一定程度之结晶结构和玻璃相。
(陶器胎体无结晶结构和玻璃相)
2、硬度和抗弯压度高。
(陶器硬度和抗弯压度低)
3、胎体致密,基本不吸水。
(陶器胎体松软,亦吸水)
4、烧成温度高。
(陶器烧成温度低)
另瓷器普遍上釉,而陶器普遍不上釉。但此项特征并非绝对,如有素胎瓷、素三彩瓷即非上釉之瓷器,而釉陶则为上釉之陶器。
越窑青釉刻莲花纹盒
再说“青瓷”。
如上所言,青瓷既是瓷器品种之一,也是最早出现的瓷器。那么何为青瓷?顾名思义,青瓷就是“青色的瓷”(此“色”乃指包在瓷器外表的釉色,非指胎色也)。如今说“青瓷”一词乃沿用古称(《白孔六帖》卷十四引唐沈既济《枕中記》有“其枕青瓷而窍其两端”句,可知最迟在公元9世纪的唐德宗贞元年间(即沈既济生活年代)已出现“青瓷”一词。但是什么是“青色”呢?在古代语言环境中,“青”作为一种颜色的指称,其范围相当之广,既包括绿色和蓝色两大色系的所有颜色以及此两种颜色的混合色,有时还包括黑色(如“青丝”“青衫”指黑发黑衣)。可以说,“青色”几乎包括除暖色和白色外的所有冷色和中间色调。因此,如果从釉的颜色定义,则青瓷可以包含草绿、翠绿、深绿、蓝绿、灰绿、墨绿、天蓝、蔚蓝、灰蓝、黑蓝……等等十几种颜色,而这种命名所指釉色的多样化也符合历代青瓷产品的实际,如同属青瓷之属,越窑青瓷、汝瓷、耀州青瓷、龙泉青瓷……诸种不同窑口青瓷的产品釉色在色相、质感、明亮度、透光度、饱和度、纯净度、折射率等等方面均大异其趣,即使同一窑口的青瓷,在上述色质诸方面的差异也不小,如同是汝瓷,就有天青、天蓝、粉青、翠绿、大绿之别。因此,根本无法用一种固定的颜色(如“绿釉”“蓝釉”等)来定义青瓷,而“青色”则以其对色彩的广谱性定义将所以青瓷可能呈现的釉色归入其中,这就是“青瓷”一词从唐代一直沿用至今的缘故。
但是,是不是只要釉面呈现“青色”的瓷器都可以称之为“青瓷”呢?不是。例如明清时代景德镇烧制的“粉青釉”“冬青釉”“天青釉”“霁蓝釉”“瓜皮绿”“郎窑绿”“秋葵绿”“苹果青”等品种均不归入青瓷。这是因为它们与明代以前的传统青瓷在原料配方、釉的金属呈色剂、烧窑工艺等方面并非同一。如传统青瓷的原料是瓷石单一配方,而明清景德镇瓷器是加入高岭土的复合配方;传统青瓷釉的“青色”金属呈色元素是铁分子,而明清景德镇瓷器的“青色”金属呈色元素是铜或钴;传统青瓷的“青色”是使用还原焰气氛烧成,而明清景德镇瓷器的“青色”多使用氧化焰烧成。
因此,青瓷的定义不仅包括釉色,还应包括瓷器原料、釉药呈色配方和烧成工艺的规定性。准确的定义青瓷,应该是:以单一配方瓷石为主要原料,以铁分子为胎釉致色剂,主要在还原焰气氛下烧成的高温瓷器。
(2017-08-26)
提起青瓷,唐朝诗人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形容它的色泽之美,宋代庄绰在《鸡肋篇》中也有记载:“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龙泉这个地名曾不止一次出现在古代文人赞颂青瓷的诗句里,可见其地位非同一般。
有人说:世界青瓷在中国,中国青瓷在龙泉。这话一点不为过,上垟作为现代龙泉青瓷发祥地,已经成为了中国青瓷文化的象征,是独一无二的青瓷小镇。其位于浙、闽、赣结合部,三省交通要塞处,“中国青瓷小镇”是龙泉上垟镇的别称,核心景区是披云龙泉青瓷文化园。
走进青瓷文化园,”龙泉一日,青瓷千年“几个字便映入眼帘。龙泉青瓷是在五代北宋时期日益发展兴旺起来的,进入南宋后,龙泉青瓷的釉配方产生了革新,配制出了石灰碱釉,可以施厚釉,烧成的产品乳浊失透,如玉石般莹润青翠。
龙泉青瓷与其他瓷种不同,它追求的是内敛美、静态美、纯净美,因此最难的,在于对釉色的把握。其产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白胎和朱砂胎青瓷,著称“弟窑”或“龙泉窑”,另一种是釉面开片的黑胎青瓷,称“哥窑”。
“弟窑”青瓷釉层丰润,釉色青碧,光泽柔和,晶莹滋润,胜似翡翠。有梅子青、粉青、青、淡兰等不同釉色。“哥窑”则以瑰丽、古仆的纹片为装饰手段,如冰裂纹、蟹爪纹、牛毛纹、流水纹、鱼子纹、膳血纹等加之其釉层饱满、素有“紫口铁足”之称,湛称瓷中珍品。
现代的龙泉青瓷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在此基础上更有了新的突破。师傅们先后成功研制出紫铜色釉、高温黑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和天青釉等。在工艺美术设计上也有了“青瓷薄胎”、“青瓷玲珑”、“青瓷釉下彩”、“象形开片”、“文武开片”、“青白结合“等。
作为龙泉最具特色的国家级青瓷文化旅游景区,披云青瓷文化园里不仅可以参观到国营龙泉瓷厂遗址,还设有青瓷传统技艺展示中心,手工坊、国际陶艺村、购物街及青瓷大舞台,每年都会邀请世界各地陶艺大师来小镇创作交流,举办艺术交流活动,以此来提升龙泉青瓷艺术水准。
目前,整个青瓷小镇已经聚集了四十多家青瓷生产企业,数十位国际陶瓷大师在上垟设立工作室,并成为了中国美院、景德镇陶瓷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等高校实习基地,在这里你可以购买到不同种类的青瓷作品,每一件都是精美至极。
当然,如果你想要一件独一无二的作品,那不妨去手工作坊亲自尝试一番,里面会有师傅们亲自教学,令你在短时间内便能做好属于自己的青瓷艺术品,无论最终做成的是碗,花瓶还是水杯,都值得纪念和珍藏的。
龙泉青瓷是人工制造的翡翠,是山川精华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晶,面对这样的极致之美,似乎所有的语言都失去了力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人知道中国这个青瓷小镇。
(2017-09-06)
(2017-08-28)
当地时间2017年9月12日,菲律宾马尼拉奎松城,一场风暴袭击过后,城市道路被洪水淹没。当地的孩子们苦中作乐,在满是积水的街道上游泳、打篮球。
当地时间2017年9月12日,菲律宾马尼拉奎松城,一场风暴袭击过后,城市道路被洪水淹没。一名男子抱着一大块泡沫在积水中游泳出行。
没腰的积水为奎松城的居民们出行带来不便。据菲律宾《商报》报道,热带低气压“马玲”12日横跨菲律宾吕宋岛中部地区,造成恶劣天气,导致至少4死17失踪。
奎松城的一名男子用简易小船帮助民众渡过积水路段。菲律宾气象局指出,短短两天内,“马玲”为吕宋岛中部地区带来近两个月的降雨量,大岷区及外围省份多处出现积水,低漥地区水深及胸,部分城市停电,各级学校停课,总统府也宣布政府机关停止办公。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文昌湖孙峰”:放到菲律宾马尼拉坐滩
网友“胡大侠港货”:菲律宾马尼拉
(2017-09-13)
本文来源于新闻阁:转载请保留链接,不保留本文链接视为侵权,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