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观:炎亚纶批台湾综艺有理有据,可惜有点晚
炎亚纶日前在社交网络上说,台湾娱乐工业“已非寒冬可以形容,已经是大冰河时期”,他批拍剧前剧本、演员训练、勘景、服化道不做好,电视台总在出产快餐产品,“没有进步,还一直在退步”。
说台湾娱乐工业进入死亡倒计时,并不新鲜。但炎亚纶的这番炮轰至少有几点,是我们在思考台湾娱乐工业时很少用心着墨的。先放过不表,我们看看谈台湾娱乐产业衰落时,我们都在说什么。
说到台湾娱乐业大衰落,从产业层面来说,这是大势所趋。大陆崛起,韩国娱乐独霸东亚,欧美娱乐长驱直入,台湾要想守住昔日在流行音乐、综艺等领域唯我独尊的霸主地位,已经是痴人说梦。
一种是经济决定论。伴随着大陆经济的腾飞,台湾经济日益衰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于是,解决方案如吴宗宪所说,“开拓内地的市场!如果我们的节目能在内地顺利落地,那台湾的这些问题就解决了。”
以上都是外部决定论,但炎亚纶之难能可贵在于他将炮火对准内部人士。他讲的是人心。
首先,剧本、演员训练等没做到位,这是职业操守的问题。钱少、市场小不是演艺人员粗制滥造、丧失专业水准的理由。当然,这不只是台湾的问题,记得之前大陆演员陈宝国就曾批评,今天的年轻演员拍戏不背台词,最近冯远征也批评中国话剧演员基本功太差。
其次,电视台总出快餐产品,这表明从决策者到执行者,对于台湾娱乐要向世界输出何种价值观这一根本方向性问题上,显出了致命懈怠。娱乐关乎金钱,关乎快感,但也关乎道德,关乎价值。早在上世纪末,大陆著名传媒学者吕新雨就撰文批评台湾娱乐节目娱乐至死、格调低俗的乱象。
以韩国娱乐产业为例,韩国娱乐有一以贯之的价值观:韩国性。按照作家毛尖的说法,韩国电视剧永远用韩国泡菜来抒情。
然而,我们往往看到,台湾产业从业人员没有足够的向内的自省。经济不景气、市场狭小等说法,可以给自己留出一个安全的位置,似乎就可以轻轻松松撇清自己的责任。或许,对于大部分人台湾艺人、从业者来说,本土市场不景气,北上大陆捞金就可以解决问题,因为自己的腰包并没有受到实质性的影响。 但是炎亚纶颇为难得的是,他之“恨铁不成钢”背后有对本土产业的忧虑、思考,他并不因为外部原因就放弃了对自身的问责和要求。
平心而论,台湾娱乐业的穷途末路难道不是自作自受、固步自封酿下的恶果吗?仅就综艺节目来说,曾经,台湾已故艺人高凌风断言“大陆综艺至少落后台湾综艺二十年”,在高凌风的时代,他眼中的大陆综艺指的主要还是以央视综艺节目为代表的充斥着假大空的节目,在这样的节目面前,台湾综艺节目的恶搞、大尺度、娱乐至死的风格基本重塑了中国观众的三观。
《康熙来了》(视频)是台湾综艺的集大成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当所有台湾电视人沉浸在康熙风靡两岸带来的迷醉之时,殊不知盛极必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康熙的走红代表的是台式综艺节目已经走到极致,有点回光返照的意味,在走红之时就已埋下祸根。从资本运作的角度看,靠廉价投入;从主持风格看,靠女主持吃男嘉宾豆腐;从选题看,二奶、素颜、初夜,怎么耸动怎么来,不断自我重复。按照这种制作模式继续操作下去,即便往蔡康永、小s脸上再打十管玻尿酸让他俩永远唱双簧,也不是长久之计。
吴宗宪说台湾节目能在内地顺利落地的话,就一了百了了,真的如此吗?且不说韩国、欧美等多样的综艺生态早已将观众全线包围,现在的台湾节目如果引进大陆,胜算几成呢?即便从音乐类型的选秀节目来看,大陆的节目样态都要比台湾丰富得多,大陆起码有鼓励原创的《中国好歌曲》(在线观看)这样的业界标杆致力于为华语音乐输送原创血液,台湾同类型的原创音乐节目要追溯到几十年前的民歌大赛了。
然而,即便现在炎亚纶有出来批判,似乎也已经为时已晚。娱乐产业塑造观众的情感认同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毁掉观众的期待,要想东山再起,重建观众的情感,恐怕至少也需要一代人的时间。
当然话说回来,我也注意到,每论及台湾娱乐产业的衰落,就有大陆网友作幸灾乐祸状,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吧。大陆娱乐产业如此蓬勃,但又在多大程度上为世界输出了真正原创的精品呢?如果没有庞大的观众基数,如果没有背后汹涌的热钱资本,大陆娱乐产业又有何颜面嘲讽对岸的衰落?
说一千,道一万,炎亚纶这一番批评的正能量在于:怪市场、怪钱少,成天倒苦水其实是对自身责任的不作为。大局如此,但职业精神不能丢。局势艰难,更要有排除万难的勇气和决心,抡起袖子,重头再来吧。正如《美丽岛》里唱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