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胡海清(右三)在陇南市佛崖乡湾儿村调解案件。 (资料图片)
□法治中国行·法官故事
人物档案
胡海清,汉族,1972年8月出生,法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现任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人民法院安化法庭庭长。曾被评为甘肃省基层法庭先进个人、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
□ 法制网记者 刘子阳
“公平、公正与正义是我永久的追求,道德与良知是我判决的底线。”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人民法院安化法庭庭长胡海清明白,选择做一名基层法官,就意味着清贫与寂寞。
在安化法庭工作的7年,胡海清扎根基层、心系百姓、恪尽职守。40多面锦旗倾注着他对审判工作付出的心血,诠释着一名法律工作者对法律的忠诚,也是对他最好的肯定。
锦旗背后故事感人
安化法庭的墙上挂着很多面锦旗,每张锦旗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2015年3月,胡海清在隆兴乡送达材料时,黄坪乡一位精神失常妇女来安化法庭要求将其丈夫“绳之以法”,并声称如不能解决问题将在法庭喝农药自行了断。
法警劝解两个多小时都没有效果。胡海清回到法庭后,首先为其买了方便面,当晚全庭同志对其做思想疏导工作,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胡海清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经过6个多小时耐心细致的的劝导,凌晨4点该妇女情绪缓和。第二天,胡海清还是不放心,找到其丈夫、孩子以亲情感化,并让其丈夫给该妇女2000元生活费。
胡海清的亲和力,使其在办案过程中更容易得到当事人的信赖,他参与审理的案件无一上诉、上访、缠诉,年平均调解率保持在92%以上。
2013年2月,安化的冰雪尚未融化,空气中寒意浓浓。一位白发苍苍身着单薄衣裳的老太太,领着两个孩子来到安化法庭。胡海清还未来得及询问,老太太就跪在他面前哭诉:因家庭矛盾,儿子失手致老伴死亡,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
“儿媳留下两个孩子离家出走了,我怎么抚养啊?是法院给我儿子判了刑,就让法院来管我的两个孙子吧。”老人越说情绪越激动。
胡海清为老人沏了一杯热茶,耐心听完她的讲述,从法律、伦理、道德等方面讲解,老人终于明白自己的错误做法。胡海清自己拿出200元钱给老人,让给两个孩子买衣服,而后将老人的情况与乡政府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沟通。经多方协调,乡政府给老人和两个孩子解决了低保,临走时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警车就是流动法庭
胡海清说,每当看到打离婚的夫妻重归与好、原被告握手言和、白发苍苍的老人得到儿女的赡养、农民工拿到被拖欠的工资,总感到有种轻松感和成就感。
安化法庭辖区有8个乡镇、158个行政村,人口14万多,与宕昌、成县、西和、礼县相邻,最远的行政村距法庭150多公里。
胡海清告诉记者,方便面和矿泉水是法官出行的必备品。很多当事人地处偏远山区,甚至有的地方至今不能通车,要步行十几公里才能找到当事人。安化法庭仅有一辆五菱微型面包警车,已行驶12万多公里,车况极差,每次下乡前必须检修,即使这样,五菱微面还是经常在下乡途中“撂挑子”。
马营乡、龙坝乡路途遥远,海拔在3000米以上,有些村落终年积雪不化。冬天下乡车辆只能停在半山腰,送达材料要步行两个多小时;夏天车辆行走在崎岖狭窄的山路上,一旁的万丈深渊让人不寒而栗,即使短短的几公里山路也要行驶一个多小时。胡海清说,为了方便当事人,乡镇的案件全部就地开庭,安化法庭的警车就成了流动法庭。
如果仅是给出一纸判决,对法官来说并非难事,可要做到案结、事了、人和,就必须耐心做工作,听到百姓的真心话,了解到百姓心里的苦衷,才能对症下药。
胡海清发现,有人打官司只是为了争一口气,有人只是想找人诉苦。基层法官不能只想着办大案, 要多和百姓沟通,帮助他们化解心中的疙瘩。
没有廉洁何来公正
“没有廉洁何来公正?收了当事人的钱,就不可能公正审判。”胡海清用最通俗的语言,说出再明白不过的道理。
张成生是安化镇官村的五保户,经济困难且没有收入来源,儿子拒不履行赡养义务,2016年5月,张大爷将儿子告上法庭。
庭审结束后,张大爷将自己刚领的低保费塞到胡海清手里说:“我年纪大了,什么也不懂,你一定要公正审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胡海清赶紧把钱送回张大爷手里说:“办案子我会,收钱办案真的不会。”后来,经过耐心劝说,张大爷的儿子认识到错误,向父亲道歉并主动赡养老人。
作为一名基层法官,胡海清正身律己,始终拒礼拒请。他将当事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确保每一个案件都能公平、公正,经得起历史考验,用行动换信任,用汗水换公正,用廉洁换权威。
运营人员: 赵颖 MX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