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漫长,还好有电影作伴。众多影展在下半年再次回到了我们的视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学院奖影展也将于8月5日开幕。这次,【现在电影APP】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携手,以云上展映的形式,邀请影迷们一起参加学院奖展映。
本次展映8月5日开始,8月9日结束,历时5天。展映包含10场直播,涵盖2部北京大学校园优秀作品,多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同学创作的短片作品。此外,展映活动还会再次放映2018年和2019年精选的20余部优秀短片。届时,主创和嘉宾们将在【现在电影APP】与观众朋友们直播交流。
活动期间,每天晚上都有部分影片的主创进行线上直播,与影迷观众们聊聊创作中的故事,更有特约业内嘉宾空降直播间。
参与方式
展映形式:线上播放电影+主创团队直播互动
展映时间:8月5日—8月9日
详细参与展映活动方法如下
请提前扫描二维码并下载【现在电影APP】
准时进入展厅观看
观影 · 日历
记下你心仪电影的播放时间,千万不要错过直播。本次展映活动全程模拟真实影院模式,影片将不回放或重播哦。
2020年获奖第十五届“学院奖”
获奖影片名单及获奖词
《以树之名》 ·最佳影片、优秀毕业作品
导演:王聪(2017级MFA)
在北京工作的刘士奇回到刘家屯,想收回自己名下的地,却遭遇“先人附体”的阻挠。他坚持着自己的立场,并尝试寻找解决办法,却发现了村里人尽皆知却无人点破的秘密……
《笼屋之夏》 ·最佳导演、优秀毕业作品
影片安静地描绘了两个少年在夏天的相遇,这是一个充满成年人现实规则的世界,但两个少年却围绕共同喜爱的摩托车而成为朋友,这份友情没有动机,也没有终点,只是在酷热的夏天为彼此填充了一段时光,在生命中留下一段痕迹。影片运用纯熟的视觉语言,缓缓地描绘了这场相遇,演员准确而适度的表演,导演精确自然的行动调度,加上沉心静气的节奏,让这个作品摆脱了学生毕业作品最常见的浮躁与匠气。
导演:陆洲(2016级本科)
百无聊赖的夏日,高二学生李佳文偶然结识楼上的群租者黄时彦。体验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李佳文与黄时彦产生了一段真挚的友谊。
《张贴》 ·最佳编剧
导演把自己在北大校园里经常闪现的新奇古怪的想象,变成一个议题与美学相互纠缠的饶有趣味的作品。他利用了北大学生与非北大学生的身份冲突,对围城中的北大学生指指点点,但到了最后,身份政治的批判被包裹进影像嵌套的美学游戏(或者是灵光乍现,或者精妙安排),嘲讽的适度与形式感的恰当,让这部短片赢得评委的认同。
导演:张越扬(新闻与传播学院2017级本科)
章贴和刘学在一次争执中相识,两人为了争夺公示栏上一块张贴海报的位置而出言不逊。章贴怀恨在心,记下刘学的寝室号,计划改天趁机砸坏刘学的摄影器材,却在作案时被刘学撞见。章贴急中生智,塞给刘学一张电影留学的海报便匆匆离去。
《爱的课程》 ·最佳剪辑
在极具时效性的故事语境中,传达出关于人性的恒久主题。作品对单一空间内的镜头调度和演员调度的有效处理,让叙事清晰而稳定。
导演:沈月(2017级MFA)
在疫情这段特殊的时间里,人们长时间相处于同一密闭狭小空间内,作者观察到此时人们的心理、情绪、行动等发生了许多或微妙或剧烈的变化。这些变化影响到了人际关系,甚至是人生轨迹。作品以疫情期间的都市为背景,咖啡店员小张在这一特殊时期住在咖啡厅看店,老顾客倪总常来光顾,二人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疫情结束后又将怎样面对他们的关系……
《我是不是安大傻子》 ·最佳纪录、优秀毕业作品
这是一部具有本土色彩的迷影纪录片,导演既不是回顾电影史,也没有追逐明星,而是对自己少年时代最喜欢的儿童电影中的角色“安大傻子”情有独钟,把他作为寻找的对象。在这场围绕一部老电影而展开的寻找,把两个陌生人的成长与生命体验融汇在影像中。这是一部迷影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对自我的寻找与尊重的电影。
导演:孟繁达(2017级MFA)
30年前,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以北京亚运会为题材创作了《我的九月》,该片既是中国体育电影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儿童电影的佳作。作为尹力导演的胶片处女座,上映后即获得了“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安大傻子”张萌荣获“童牛奖”最佳小演员称号。30年过去了,北京已经成功举办过奥运会,影片中的市井生活物是人非,尹力导演成长为中国“第五代”代表人物,剧中另一位主演“高二傻子”张国立已是“老戏骨”,每年九月都会通过电影频道和社交媒体“刷屏”。但30年来,剧中男一号“安大傻子”却销声匿迹。
《往生》 ·最佳人气、优秀毕业作品
作为一部具有探索精神和先锋气质的影片,作品里的空间、人物与物象均具高度的隐喻性和象征性;作为一部极其风格化的个人影片,作品具有某种令人迷惑而又迷恋的特质。
导演:沙士淳(2016级本科)
平庸的建筑设计师陈双在失业后被逐出城市,开始流浪,以拾荒为生。在群山尽头,他误入一幢未完工的现代风格建筑。在这里他遇到了神秘的少女邓楠,她的母亲是建筑师,在这座大楼尚未完工时,销毁图纸,并从楼顶一跃而下,留下这座尚未完工却已然成为废墟的建筑。王双住进大楼,为得到邓楠接纳,试图帮助她测绘建筑图纸。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自己与邓楠和这座楼有更隐秘的连接。
《旷野之上》 ·最佳创意
通过在故事、画幅、表演和对话等方面具有探索性的重复技巧,影片呈现出特定时空里的人性特征与心理深度,并在冷静的节制中流露出情感。
导演:奚明杰(2017级MFA)
《旷野之上》是一部场景、时间、人物都较为集中的影片,在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却隐含了多层主题的表达,是一部具备人性思考和社会意义的作品。影片围绕着主人公洋洋讲述了疫情之下一个江南村镇所发生的故事,以时间循环为特色,带有浓厚的奇幻色彩。
《李茂的意外》 ·优秀毕业作品
用充满生活质感的摄影机笔触,描绘了小城青年人生的偶然与必然。
导演:满江红(2016级本科)
辍学青年李茂意外得到了一块滑板,东奔西撞的生活变得有了目标,一连串事件接连发生。小镇青年的生活变得动荡不安,最后戛然而止。
《往日即事》 ·优秀毕业作品
剧作以余华小说为基础,在清冷的小镇空间里,以相对简洁、冷峻而又克制的镜头语言和影音风格,讲述人与人之间的孤独与伤害的故事,叙事完整,画面精细,是一部颇见功底的优秀作品。
导演:熊果诚(2017级MFA)
影片改编自作家余华的短篇小说《黄昏里的男孩》,通过三个小男孩一天的经历和遭遇勾勒出人物所生存的空间环境和社会氛围,试图表现个体所面临的普遍暴力状况。
《时光慢递》 ·校园优秀作品
作为一部具有北大宣传特点的故事长片,影片较好地平衡了故事与情感以及校园风貌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声画比较精致,制作颇有野心。
导演:王思涵(环境科学学院2013级本科)
历年学院奖 优秀作品
关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学院奖”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学院奖”是一年一度的影视文化活动,自2005年起,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连年举办“学院奖”评选和颁奖活动,评选并展示艺术学院影视编导专业的本科生和MFA电影方向的硕士生的毕业作品。
本次参与展映的影片均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学院奖”获奖影片,以2020年获奖影片为主。
影片中既有以平凡的小城生活为题材、书写不平凡人生命题的影片,也有呈现复杂社会关系、具有鲜明人物个性和动人情感力量的影片。同学们以不同角度和呈现方式,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影视盛宴,展示了北大艺术学院学子的电影创作风采,体现了北大电影创作爱好者对校园生活、社会现象及青春成长独到的思考与表达。
2020学院奖联合【现在电影APP】的线上影展是首次举行,整个活动的策划、制作和统筹安排,都由艺术学院MFA同学为主力自主完成,其中2017级MFA同学即将毕业,这次活动既是对他们毕业作品的展示,也是一次与母校特殊的告别。
【现在电影APP】谨希望以观影的方式,让影迷们在平凡的日子里,与素昧平生的人一起分享内心的柔软。夏天或近或远,这样的浪漫未尝不比蝉鸣蛙噪炙热。
原标题:《北大学院奖云展映来了,快来查看影展片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