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向一位博主投稿称,“当地的游泳馆每天都有女性带儿子进来,不止一个,都是十多岁的,长得人高马大。”该网友叫工作人员来处理,“工作人员说小男孩还小,管不了,他妈妈说‘孩子又看不懂的,就你精贵怕看!’旁边的男孩还在笑。”
这样的新闻几乎年年有,前一阵还有类似的男童进女厕的事件也曾引发过热议。不过跟女厕不同的是,游泳馆更衣室没有隔间,这次热议的事件中,男孩的年龄也不小,因此舆论的水花更大一些。
无论是从其它顾客的隐私保护,还是从孩子的性别意识培养上来讲,带十多岁的男孩子进女更衣室都显然是不合适的。当着陌生异性的面换衣洗浴,就算异性只是个孩子,人们也难免会有尴尬和不适。而这样的事情发生,受害的可能还有孩子本身。孩子们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性别教育是不可缺失的一环,在孩子懂事后,依然把他们带入异性更衣室,容易造成孩子性别意识的混乱和性早熟。
但问题出在,带男孩进女更衣室的妈妈们可能并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人们的文明观也在不断转变。我们依靠基本的公共生活规则和文明素养来与陌生人相处,也以此来保护自身的权益不受侵犯。让孩子独自更衣或独自在外等待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这些妈妈们将这样的安全考虑置于其它顾客的隐私权之上,显然没有做到对他人、对规则的尊重。但在公共空间内的相处,公共精神和规则意识却恰恰是最需要的。
杭州游泳馆女更衣室门外标牌
而性别教育,也是父母们的文明观在育儿中的体现。一般认为,孩子在3岁左右就已经明白男女之分了,父母们需要从小教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角色,从而为他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正确处理两性关系打好基础。其实,去厕所、澡堂等区分性别的公共空间,恰恰是帮助孩子树立性别意识、涵养公共意识的契机,父母们在此时的正确示范和提醒更能帮到孩子。
也需要看到,文明的培育和公共空间秩序的维系也离不开公共设施的配套。可能对于父母来讲,尤其是孩子年龄较小时,独自带娃外出时确实存在着现实的困难。尤其是在全面三孩的背景下,我们更要提升公共空间对育儿和母婴的友好程度,这其中就包括第三卫生间、母婴室等空间的配备和管理。
而对于游泳馆来讲,若是真如网友所言,“每天都有妈妈带儿子进来”,面对这样明显的需求,即使不能单辟出一间屋子,也应该通过拉帘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或是提示工作人员主动帮助同性的儿童更衣。面对顾客的投诉建议,也可以采取树立或张贴标语的方式,明确几岁以上儿童不可进入异性更衣室,或是提示家长在家中或车内提前给孩子换好泳衣。
十多岁的孩子进异性更衣室,显然不能以一句“孩子又看不懂”来搪塞。提升社会的文明水平,虽不能一蹴而就,但也应该重视每一次的文明实践,激发不守规则的耻感,让人们对公共秩序保持一份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