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涉足商业早已屡见不鲜,有人赚得盆满钵满,有人铩羽而归,还有一种是让人看得扑朔迷离,不知他到底是赚是亏。
比如李亚鹏,大家甚至都不知道,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从初代顶流小生转型成商人,而今每每听到关于李亚鹏的消息,无外乎是关于他的商业理想和仍未还清的债务。
如今转战短视频的李亚鹏,却又给大家呈现了另一种状态:喝天价咖啡,收藏过亿名石,名下产业市值数十亿,这些似乎与大家认知中的“负翁”李亚鹏又大相径庭。
从“富翁”到“负翁”再到“炫富”的李总,让人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扑朔迷离之感,只是如今低调炫富的李亚鹏,再怎么看仍不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有钱人”。
纵观他的转型,始终充斥着三个字:理想化。
而在2021年8月3日,李亚鹏正式入驻短视频平台,并喊出口号“分享有温度的生活”。
曾几何时,他用尽全力试图用商业来帮助自己逃离演员这个身份,可最终他还是回到了演员上。
他试图依靠短视频,推广传统文化,而第一步就是要为自己立一个文化人的人设,只是没想到惨遭翻车。
起因是在重阳节之时,李亚鹏发出了一期登山旅行的视频。
在此过程中,他介绍起了重阳节的来历并引用了一句古人诗词:“明代张岱云说,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云并非人名,而是“说”的意思,李亚鹏显然没有提前做好功课。
本想秀才华,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谁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还惨遭网友嘲讽“没有文人命,却得了文人病”。
其实相较于视频本身,大家更好奇的是通过视频内容而窥探到李亚鹏的真正用意。
一个顶着巨额欠款的人,却在视频中“低调”地展示着自己的财力,那么李亚鹏到底有没有钱呢?
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单单从视频本身的用意来看,他至少不像一个真正的有钱人。
这里的不像,恰恰来源于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他的有意或无意地“显摆”。
在他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李亚鹏曾介绍过朋友咖啡店的“镇店之宝”,每年全球产量不超过八十公斤,有钱也未必能喝到的咖啡。
接着李亚鹏用他180万的咖啡向大家演示,用碗是如何品尝咖啡的。
而后李亚鹏还曾发视频表示自己收藏了一块石头,买时花了15万,然后经过专家鉴定,那块石头价值1.8亿人民币,收藏的古董都是价值连城。
李亚鹏早前也写书法,并且在立春的时候还写了一幅春联,结果网上就有人爆料称:李亚鹏写的那一副对联,有人开价500万要买走。
尽管李亚鹏本人也很惊讶,但他也表示自己的书法确实挺值钱的,曾经自己的书法作品就卖出了200万。
而此前有大V曾爆料,李亚鹏前几年在北京郊区买了块地,被他改成了农家乐,这块地皮后来涨势喜人、价值不菲。
这似乎又在证明着李亚鹏不俗的商业眼光,以及他自己所言的“我不缺钱”。
而日常生活中的李亚鹏,看起来也是实打实地过着有钱人的生活,他曾被拍到开着价值四百多万的奔驰车带着小女友去商场血拼。
也曾被爆料在他的生日宴上,单单是一瓶名酒就价值不菲,一顿晚宴更是天价。
不光如此,其实早在许久之前,他在参加《鲁豫有约》的时候,就表示过自己的茶叶八千块一斤。
被外界理解成是因为资金原因与王菲离婚时,李亚鹏也曾在采访中特意强调,自己比王菲有钱。
种种迹象看下来,李亚鹏好像从来不曾因为当初的四千万欠款而心烦,相反活得依然风生水起。
只是他越展示富足,越是透着一股“心虚”。
正如他曾用短视频记录了自己一天的工作内容一样,真正的有钱人,谁有时间和精力在短视频平台展示自己的生活吗?
青年时期的李亚鹏,是命运的宠儿,二十多岁凭借一部《将爱情进行到底》晋升当时的一线小生行列。
此后星路一帆顺风。
2000年的《笑傲江湖》,2001年的《射雕英雄传》,2004年的《天下第一》。
从徐静蕾到周迅再到许晴,堪称“女神收割机”的她,经典作品也是一部接着一部。
一夜成名的李亚鹏,享受着轻而易举得来的名利,然而或许从做演员的那天起,这本就不是他的初衷所在。
他曾经说过:“钱有时候是一个标准,超过我作为演员,作为所谓的明星挣到的钱,我就更有理由去瞧不起这个行当了。”
简而言之,他瞧不上自己“演员”的身份,加之在得到荣耀之后,李亚鹏内心的浪漫因子在不断涌动,更加怂恿着他总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拍戏带给他的财务自由,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增加了追求梦想的可能。
于是在事业很可能再上一层楼的时候,李亚鹏任性地和经纪人商量“此后自己一年只拍一部戏”,其余的时间他要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而这个“事情”,就是跨界商业。
“我不适合做演员,我的理想是当一个商人。”这是若干年后李亚鹏在节目中对自己的一个定位,只是他忽略了“理想”和“妄想”之间的区别。
在确定了从商之路后,李亚鹏每年几乎只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在拍戏,其余时间都用在了经商上面。
只是,经商和演戏一样需要天赋,显然李亚鹏在商业方面的天赋堪堪。
通过李亚鹏的从商经历来看,他或许从一开始都不应该选择经商这条路,一个理想的浪漫主义者,并不适合在风高浪急的商海中搏击。
而真正让李亚鹏陷入泥淖的,还要属他涉足房地产行业。
初入地产界,李亚鹏就以1.63亿元拿下了丽江束河的一块地,打算建成总投资35亿元的雪山艺术小镇。
当时,为了给雪山小镇打响名气,李亚鹏遍请圈中好友杨坤、胡军等人,号召大家在这里置业,并成立了“中国好机友俱乐部”。
其实早在2013年,李亚鹏以新人姿态正式踏入地产界时,他就曾放言:“不以盈利为目的,只为了寻找人生价值方向”。
如今再看他这番话,不禁觉得些许可笑。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人,何为商人?这一点李亚鹏在日后的采访中也曾亲口承认“我不算是一个商人”。
从广义上来讲,李亚鹏似乎想把自己定位为“儒商”,以此来区别那些沉浸于铜臭之中的利益型商人,换言之,他是在用金钱来堆砌自己的梦想,来满足自己的文艺理想。
倒不是说有理想不对,只是既然将自己置于“商人”的位置上后,在谈理想之前,就必须先谈钱。
正如李亚鹏自己曾说过的:“把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商人。你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要标榜自己是一个商人。大家说的儒商只是一种外壳而已,核心一定是追求利益。这点我始终做不到,追求利益就要铁腕,我天生是一个追求平等的人。”
所以在商人这个层面上来看,李亚鹏从始至终都不是一个合格的有钱人。
细看李亚鹏的从商经历,大部分出于他的理想主义。
他设立“嫣然天使基金“,源自女儿李嫣的“兔唇”,他想为更多承受同样痛苦的家庭做些什么。
他举办“COART”艺术嘉年华,是为了延续他自己过去二十年的艺术生活。
他说:“毕竟在这个行业20年,还是有一些对于艺术的看法和理解,还是有一些想去表达的东西。”
后来,他又成立了“书院中国”,初衷不过是因为“这是我为自己去做的一件事”。
难道李亚鹏真的不在乎钱吗?并非全然如此。
成立“嫣然天使基金”时,他带头捐款100万,当时他就说:“100万对我来说,不是一个小的数目。”
后来在节目中,李亚鹏表示“对商业上的输赢无所谓”时,主持人说道:“你有输的资本,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资本。”
对此,李亚鹏也曾承认:“我也输不起很多,这都是相对的。比尔盖茨输100亿美金他也没问题,我输1000万就会很痛苦了。”
所以总而言之,在李亚鹏的商业世界里,钱,不是不重要,只是钱从来不是他首先要考虑的事情;从心,才是重中之重。
他想要的从来都是演员身份无法带来的,但商人身份可以给予他的仰望和成就感。
2017年,李亚鹏又高调宣布在河南郑州启动他的首个中国文谷文旅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0亿元。
当时,李亚鹏兴致勃勃地请来于丹、王立群等不少文化名人为项目站台,这个项目后来李亚鹏撤出,由金科接盘。
2019年,李亚鹏再次在江西赣州以7.8亿元的总价买下了4块地皮,打算在这里延续自己的中国文谷项目,总投资在61亿元,堪称三次地产投资之最。
只是随着李亚鹏的地产“大饼”越画越大,他的欠债也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多。
直到李亚鹏因为项目欠下4000万元巨债,因无力偿还苦苦哀求债主“我们已经无路可走了,需要我跪下,需要我趴下,需要怎样我都可以。”
此录音一经曝光,外界一片哗然,昔日的顶流小生,何以在20年间落到如此窘迫境地。
他如此梦想着成为一个商人,却始终做不到成为一个真正的商人,十年一觉商人梦,终是黄粱一梦一场空。
而就在前不久,李亚鹏旗下公司再新增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为58万余元,目前该公司被执行总金额已经达到245万元。
那个嘴上说着“我希望自己做一些喜欢或者是真正想做的事情”的李亚鹏,或许再难圆他的商人梦。
大家常说一句俗话,叫做:一个人越缺少什么,越急于向大众显摆什么。
纵观李亚鹏十几年来的从商之路,我们似乎很难将其界定到一个明确的身份,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他从前瞧不上的演员身份,其实一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而他也屡屡在自己有钱人的身份上大秀演技。
在商业上的屡次折戟沉沙,让李亚鹏似乎嗅到了另外一条门路。
2010年10月24日,李亚鹏开通了微博,他标注在微博首页上的身份包括:嫣然天使基金发起人、嫣然天使儿童医院发起人、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发起人、中书控股集团董事长。
他似乎有意用这些标签,来向世人证明着自己过往十几年在商业道路上的成绩。
实际上,相比于他的这些title,大家更感兴趣的或许依旧是他的债务情况。
人们常说“闷声干大事”,往往越是高调,越是在急于向大家说明着什么。
就像李亚鹏不断地通过奢侈的咖啡、奇石等来炫富,看似低调,无非就是在解释着:外界传闻不可信,我还很有钱。
虽然事实到底如何,我们无从得知,但他的系列操作,属实不太像真正有钱人的行为。
如今的李亚鹏将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做短视频中,自然不是为了消遣时间。
如果当初的李亚鹏仍选择走在演员道路上,如今的他何尝不能成为中生代演员的中流砥柱,然而诡异的是,他从始至终都不享受做演员的成功,反而享受起当“李老板”的“负债”。
一个活在理想世界的乌托邦,悬于半空的李亚鹏梦想着在商场上裂土封侯,然而事实上,他从未真正走进过有钱人的世界,至少在表现形式上,他更像一个演员。
甚至是一个试图用秀演技来渴求外界认同的“少年”。
作为商人,他怀揣着强烈的理想主义,注定他很难成为自己口中那个“90分”的成功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