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由中宣部和国家电影局直接推动,北京市立项并组织创作、大力支持的电影《长津湖》在京举行了专家研讨会,该活动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电影局)主办,多位专家围绕即将上映的《长津湖》展开了热烈的研讨。《长津湖》将于9月30日正式公映,目前预售已突破1亿元。
■浓浓的英雄态、青春态和生活态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詹庆生表示,自己看了两遍,非常激动,“《长津湖》不光填补了中国战争片题材的空白,也充分展现了当前中国电影工业的雄厚实力和中国电影创作、制作的最高水准。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长的片尾字幕,因为参与电影的工作人员超过了1.2万人。”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王一川提到了电影中的一个细节:当战争来袭时,普通人家的孩子和国家领导人的孩子一起走上了战场,“一边是主席的孩子毛岸英主动请战,一边是普通农家的孩子义无反顾地走上战场,双重视角叙述体现出的是中国人民同仇敌忾、无畏牺牲的精神,也是我们的军队为何能以弱胜强的根本原因。而最重要的,是这部电影回答了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打那场仗。”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胡智锋表示,影片呈现出了浓浓的英雄态、青春态和生活态,拍出了中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传承,对人的尊敬以及对生命的尊敬,“这一次我们选择了平视敌人和对手,这个新视角的提供,代表了新时代中国人那种强烈的民族自信、国家自信和文化自信。71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中华民族站起来之后第一次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今天,这样的精气神必将被重新点燃,《长津湖》一定会再度引爆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
■这正是我们当下最需要的电影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田卉群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一句话:“以前有一位非常擅长拍战争电影的导演说过:‘每隔50年就是人们合上历史教科书准备遗忘的时候,所以我们需要电影来防止我们遗忘一些事情。’《长津湖》正好是我们当下最需要的电影,它表现了英雄主义,同时又加入了我们在这个时代用电影重现这场战争的目的和意义,我们可以通过这部电影去审视历史,去弘扬英雄主义精神,去宣扬和平的重要。要让今天的年轻人知道,战争是最原始、最残酷、最野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个时候出现《长津湖》这样一部电影是非常及时的、珍贵的、必要的。”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表示,《长津湖》是一部非常考验创作能力的大体量作品,用伍家三兄弟的故事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串联起来,体现出国家命运和家庭命运息息相关的命题。
■真挚的情感成就了精神的高度
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李向东透露,自己曾在2019年去过朝鲜的长津湖,在那里看到志愿军的墓地,有一种悲壮感,“《长津湖》真的触发了观众的内心,也点燃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火花,这个民族的精气神和民族品格在新时代是更有必要去宣扬和提倡的。”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电影局局长王杰群在研讨会的最后,对所有到场的专家老师表示了由衷感谢:“《长津湖》用真挚的情感成就了精神的高度,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无畏的志愿军的铮铮铁骨,体现了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深远的启示意义;同时,这部影片的拍摄也让世界看到了在疫情常态化下,中国是如何拍出一部优秀的、让大家喜爱的电影,这个方案也是值得大家去探讨和学习的。”
■链接
于冬:
创作规模制作规模
均创纪录
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解释,为什么选择用三位导演共同完成一个故事:“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着非常重要地位的三个大导演,共同完成一部作品,共同讲好一个故事,创造了一个先例。实际上三位导演背后还有A组B组C组,大大小小加起来有16个组在跟着导演同时推进,就这样拍完了一部大片。”
至于分工,于冬透露:“陈凯歌导演负责拍摄志愿军入朝鲜的部分,徐克导演主要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和生动细节的展示部分,林超贤导演更注重惊险刺激的战斗场面,以及在动作设计当中完成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塑造。再加上黄建新导演作为总监制来协调,摄制组里的人加起来超过了7000人,如果把三个组并行叠加的时间拉平来算的话,前前后后至少需要400多天。加上兰晓龙13万字的剧本初稿,后期来自全世界80多家特效公司的大力支持,《长津湖》既在创作上创造了先例,也在制作规模上创下了纪录。”
来源:北京晚报 | 记者 王金跃
流程编辑:u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