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是每个中国人心头的一颗“朱砂痣”。几代人的“回忆杀”里,除却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瞬间,更多的是对春晚人的思念与感怀。
一年又一年的春晚舞台,孕育出了影响过几代人的春晚“四大巨头”。巨,是因为,他们霸屏时间足够长、影响也足够深远;头,是因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堪称翘楚。
春晚四巨头中,有人是主持界的泰山北斗,有人用近40年的经典歌声浸润了一代代观众,有人带领全球华人一起体味家国情怀,也有人在这个舞台上留下了太多的欢声笑语。
“主持巨头”赵忠祥
前段时间,赵忠祥去世两周年的纪念日,也是他80周岁的冥诞日,国内顶级的主持圈为其举行了塑像揭幕仪式。
倪萍、杨澜、敬一丹等名嘴到场悼念,他们讲述赵忠祥的生平经历,倪萍更是现场哽咽,雕像由知名雕塑家陈建新设计雕塑。
这个仪式虽然引来了很多不同的声音,同时也勾起了人们对于赵忠祥和即将到来的春晚的回忆。
39年前,第一届春晚的第一个镜头,就是赵忠祥。那时的赵忠祥年轻英俊,标准的国字脸,他还是中国第一位男播音员。
1983年,赵忠祥宣布一个国家级大型文艺直播晚会正式开始。
他用稳健醇厚的播音腔,字正腔圆的公布春节晚会的热线电话和有奖猜谜规则,彰显了真实与可信。
赵忠祥真正开始主持春晚是在1984年。
经过1983年第一次春晚的尝试之后,翌年除夕到来之前,全国人民都沉浸在对春晚的期待中。在主持人的选择问题上,经验丰富的赵忠祥,是众望所归的第一人选。
此后,他连续主持了十五届春晚。连续十五年主持春晚,对于一个主持人来说,这是何等的荣光与辉煌!
更何况,赵忠祥所经历的春晚,也是全国老百姓家家户户翘首以待,对春晚期盼值最高的时期。
在赵忠祥主持春晚的年代,中国大地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年俗文化。
在主持界,赵忠祥被视为宗师级的人物。倪萍和杨澜视其为“引路人”,汪涵甚至用主持界的“祖师爷”来形容他。
赵忠祥自己曾说,“我从来没有觉得在主持技巧和业务上有什么难的,难的是你的主持要服从晚会的整体风格,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不能出错。”
作为第一个由新闻播音员转型的主持人,只要他一出现,经他口说出的话,就是权威。
真实可信,在过年欢乐气氛的烘托下,不由得不让人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安全与稳定。
所谓国泰民安,福禄寿喜、家有余粮等等如此情愫自然产生,那是一个特定年代给予人心的特定慰藉。
难怪宋丹丹饰演的白云大妈脱口而出的,“我十分想见赵忠祥”,是他受到万千中老年妇女拥戴的真实写照。
与其说是对国腔,国脸,国嘴的念念不忘,不如说是对纯真年代的念念不忘。
每到传统春节,在漫天烟花和爆竹声声的炸响与气味中,上了年纪的人似乎总能清晰地回忆起春晚最鼎盛的年代里,电视里传来的国家电视台主持人字正腔圆的开场语。
他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每年的春节,他都站在那儿,告诉我们新的一年来了。如果说声音是一门艺术的话,那么在中国的主持人行当里,赵忠祥已经站到了巅峰,之后皆是跟随。
他被时代选中,不是谁故意为之。
如今斯人已逝。但他的声音或许伴随着春晚一起,永远地留在了国人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歌手巨头”李谷一
通过春晚这个舞台而扬名立万,红透半边天的歌手大有人在,几乎每个人都能哼唱出那么两首从春晚听来的流行曲。
但有一首歌和一个人,却成了春晚舞台上辉煌顶端的传奇,且经久不衰!
这就是李谷一和她的《难忘今宵》。
每年春晚在《难忘今宵》中落幕,已经成为几代中国人的集体回忆。
没有任何作品能够在春晚的舞台上持续了将近40年,但李谷一和她的《难忘春宵》是个意外。
《难忘今宵》在这个舞台上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流行的歌、和唱歌的人,而这首歌却始终屹立在这个舞台上,保持着万年常青的生命力。
从1983年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李谷一,娇媚可人,却也是困惑满怀。
她演唱的《乡恋》歌词情感细腻婉约,曲调缠绵悱恻,唱法让大众耳目一新,也让部分人站出来质疑。
但鉴定任何一个文艺作品从来都是人民说了算。第一届春晚上设了四条热线,全都在李谷一上台时接到要看《乡恋》的来电,那是全国人民第一次践行了什么叫打call。
李谷一在首届春晚舞台上,一口气唱了六首歌,《拜年歌》《春之歌》《知音》《年轻的朋友》《问声祖国好》《一根竹竿》。
然后《乡恋》的前奏响起,这首歌消解了李谷一心头的阴霾,同时成为内地流行音乐的先锋。
1984年春晚舞台上的《难忘今宵》,更是成为了代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一个经典符号。
《难忘今宵》是名副其实的“春晚之王”。
这首歌在1984年第二届春晚首度亮相后,由于导演更迭、晚会流程和技术相对不成熟等原因,整个80年代都没有再登上过春晚舞台。
1991年,执导首届春晚的导演黄一鹤再拿导筒,《难忘今宵》被起用。
整个90年代,《难忘今宵》断断续续5次登上春晚,进入新世纪后,基本上确立了每一年都是春晚的压轴地位。
李谷一老师的《难忘今宵》,就像新年的钟声一样,每当她唱着这首不变的压轴曲目走上舞台,每个人的心里都会升腾出一股特别的情愫。
这股牵动着全国人民的情愫,是李谷一老师继续“称霸”春晚舞台的最大底气。
“演员巨头”成龙
7次登上春晚的成龙大哥,是春晚舞台上的另一面旗帜。
他在全世界都享有极高的声望与影响,是名副其实的“华人之光”。
作为华人代表,成龙身上承载着中国人的形象,同时也承载着中国的文化。在他的电影里很容易就能“读”出中国的文化元素与意义。这也是他能多次登上春晚舞台的重要原因。
今年68岁的成龙已经在影坛闯荡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硬汉、拼搏和爱国精神也已经成了他的人格标签。
2018年春晚,吴京和成龙两位功夫巨星携手登台,演唱了一首大气磅礴、热血沸腾的爱国歌曲《中国》。
他们饱含热情地唱出了中华儿女那股对祖国的热爱,和在这个时代身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之情。
作为功夫巨星,成龙还曾经在春晚的舞台上表演过武术类节目。2014年的春晚节目《剑心书韵》中打了一套柔中带刚的太极拳。
令喜欢中国功夫的外国人也看得如醉如痴。功夫英雄和春晚的组合,激发出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成龙第一次登上央视春晚,是1993年,表演武术《龙鼓喧天震四海》,当时的他意气风发年轻帅气,一身民国武打装扮,又唱又跳又表演棍术。
迷恋成龙电影的人们感觉心中的偶像走下了神坛,那个激动真不是盖的!
2005年,成龙再次登上春晚,演唱歌曲《男儿当自强》,同样获得满堂彩。正是因为他的演唱,也使得这首歌火遍大江南北,人人都能哼唱几句。
这么多年来成龙大哥在世界各地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的概念,为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发扬者。
在多元化港片类型里独树一帜,保持自己的风格,把自己的独特与当下潮流一起上桌,也都是大众喜欢的口味。
他有一种独特的能力,就是让人一直喜欢他,喜欢他的片子、捧他的场。
“小品巨头”赵本山
他一张口,什么味,东北大碴子味?不重要!
他一露脸,什么形,老太太“鞋拔子”形?不重要!
他小学文化,农村出身,穿一身中山装,戴一顶小破帽。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能带给人们,在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笑声,单纯的笑声,没有寓教于乐那种的。
总能给观众带来这种笑声的赵本山,离开春晚的舞台也已经10年了。10年前一到春晚最常听见的话是,
“赵本山出来就喊我”、“轮到赵本山没”、“看完赵本山,再去放鞭炮”。
曾经,对老百姓而言,央视春晚与年夜饭一样重要,而赵本山的小品就是这场宴席中最重要的主菜。
这两年总有呼唤赵本山回归春晚的声音,没有赵本山的春晚,少了一份快乐,也少了一份期待。
赵本山的第一个春晚小品,叫《相亲》。羞涩的徐老蔫面对相亲对象,褶子脸上出现了忸怩的神情,成功逗乐了观众。
后来又推出了经典的“铁三角”和白云黑土系列,笑点之密集,至今都被人津津乐道。
赵本山给观众带来了太多太多的欢乐,标志性的中山装,标志性的小盖帽,和他标志性的舞台腔调,只要一出场,台下就会爆发出一阵掌声。
他嘴里蹦出的金句,直到今天都被人奉为经典。
要啥自行车啊。
凑合过呗,还能离咋的。
你大妈已经不是你大妈了,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其实,在东北,赵本山这样幽默的人物到处都是,只是那时候没有自媒体。时代给予他太多的恩典。
早年赵本山的作品,留给了我们太多的笑声。后来他带徒弟上春晚,越来越不被观众买账。
但往事随风,他曾经带给我们的欢乐,是真实的。往年守在春晚前坐等赵本山的日子,也是真实的。
春晚“四大巨头”各自有着和时代交相辉映的天赋异禀,是精英也是幸运儿。
在命运的征途上,他们和一台神奇的晚会金风玉露喜相逢,却也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各奔前程。
有人去世,有人退出,有人仍旧称霸舞台,春晚“四大巨头”引人唏嘘,而作为看客的你我仍在津津乐道。唉,舞台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