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2021年春节档票房78.19亿,远超2019年春节档的59亿元,创下中国影史档期新纪录。其中,《唐探3》以35.5亿位列春节档总票房第一,《你好,李焕英》27.2亿排在第二,第三名《刺杀小说家》5.39亿。
在78亿档期票房中,一、二、三、四线城市的票房占比分别为13.19%、40.17%、21.92%、25.30%,比例分配与往年相似。从涨幅来看,相比2019年,各票仓均有较为明显的涨幅。其中一线城市涨幅最高,超40%。而三四线城市的涨幅也均超过30%,并未受到由“就地过年”倡议引起的返乡人数减少的影响。
从影院来看,春节档票房Top影院的门槛进一步提升。2019年春节档Top10的门槛是292万,今年则为336万。
以上均可看出,这个春节档为牛年的中国电影行业迎来了开门红。强劲的表现也带动了影视股上涨。2月16日,港股开市第一天,影视娱乐板块全线高开,猫眼娱乐开盘一路高涨22%,阿里影业涨幅则飙到37%,欢喜传媒最高涨至8.38%,IMAX中国涨幅最高,曾一度冲到82.5%。
创纪录时刻
除了大盘数据令人振奋之外,这个春节档也创造了诸多“高光时刻”。
1.最高单日票房
之前,内地电影市场最高单日票房为2019年2月5日的14.58亿,而这个记录在2021年的12月12日被打破,这一天全国票房为16.88亿,成为新的历史之“最”。
2.连续5天单日票房过10亿
今年春节档始于2月11日,止于2月17日,共6天。期间前五天票房均超10亿,而最后一天为9.79亿,离10亿只一步之遥,这在中国影史上是前所未见的。
3.春节档最高观影人次
今年春节档期间,观影人次达1.6亿,相比2016年翻了一番,创下春节档观影人次新记录。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原本考虑到上座率限制会有影响,但显然,这个春节档整体要比预期更好。
4.单片记录之最
大盘频频创记录,影片表现也不俗。整整等待一年的《唐探3》不仅自预售以来就拿下了春节档预售冠军,上映首日票房更是高达10.17亿元,刷新中国影史首日票房纪录。导演陈思诚也凭借“唐探IP”成为中国首位百亿票房导演。根据灯塔专业版显示,《唐探3》已经打破18项影视记录。包括单日票房记录、首日人次记录、最短时间破20亿等等。
口碑效应主导票房走向
口碑,也是这个春节档的其中一个亮点。
从整体上看,过往春节档都会有一两部质量明显低于及格线的影片加入战局,而2021年春节档最大的变化是,七部影片的质量都在水准线之上,在剧本、特效、情感等方面都有各自的长板,也都是用心之作。
从单部影片上看,口碑效应成了主导该影片票房走向的关键因素。对于等待了整整一年的《唐探3》,观众的期待之心早已累积到顶点。以至于上映首日便创造了10亿票房的记录,当日票房高出第二名7亿之多。上映第二日,票房破20亿。在7部春节档影片中无疑是“超级”的存在。然而,口碑成了其硬伤。
在豆瓣上,《唐探3》12日中午开评时只有6.8分,之后一路走低,目前56.6万人给出的评分已经降至5.7分,创下唐探系列新低。不少影评人和媒体都给出了“剧情杂乱无章”、“强行升华显突兀”、“塞得太满但处理得又不够好”等负面评价。这无疑影响了后面的票房走势。
而《你好,李焕英》则相反。贾玲导演的处女作,开画之前人们对其的预测是谨慎的。上映后,那种母女之间刻骨铭心的真挚之情,感染了很大一批人。该部电影倾注了太多贾玲对妈妈的思念,真是如她说,“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给你们看。”
相比于其他电影叙事方式以及视觉效果它并没有太大的冲击力,甚至“穿越”这种剧情开展都有点老套,可不少观众看过之后,感性远远超过了理性,以至于其评分从开画的8.1分涨到8.3分,在票房上也一路高涨,到2月15日成功“逆袭”,成日票房冠军。它和《唐探3》之间的距离还在不断缩小。今天截止目前,《你好,李焕英》以超2亿的实时票房排在首位。
原本以为是“一超多强”的局面,然而在口碑的影响下,变成了“双雄争霸”。
最贵春节档
与“观影人次增长”遥相呼应的是,今年春节档的票价也一度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部分影院动辄上百元的电影票,也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不小的震动。
从上如图可以看出,对比往年,今年的春节档票价确有不小程度的上升。其中一线城市平均票价为60元,比2019年涨幅超10元;而二三线城市均为50.5元,四线城市则为48.5元,相比2019年,涨幅在5-6元之间。
部分三四线城市,平均票价也都达到了55元左右。一些剧情向的影片诸如《熊出没7》的售价普遍在55元以上。甚至有观众拍到某些影院显示的价格普通厅都已经接近300元。
今年春节档的“高票价”成为了众多观众所关注的话题。一部分人认为,春节适当的涨价行为,是合理的。从往年来看,春节档作为一年之中最为火爆的档期,票价均有上涨。而今年情况更特殊,几乎每一家影院都等着春节档来救急、回血,由于防疫所需,影院在人力、物力成本在上涨,在这种情况下,提升票价是应当被认可的。这部分人认为,春节期间所有的物价都在上涨,人们对票价上涨的敏感度未免也太敏感了点。而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票价的上涨持否定态度。
确实,从感情上讲,大部分观众都不希望票价上涨。然而,票价问题并不会以一部分人的意志为转移,影院毕竟是企业,在不违法的情况下,想办法追求效益也是正常行为。
事实上,从这个春节档的表现来看,市场对这个“最贵春节档”的票价还是认可的。
从上表可以看出,尽管票价有明显的上涨,但观影人次并未下降,涨幅反而超过票价。一边是高票价,一边是破纪录的观影人次和票房成绩,这也证明了观众对于春节档的渴望,对于心仪影片的向往。相比票价,他们更在意的是观影这件事情本身。
同时,从历年春节档的票价和人次来看,观众是否进场,跟票价的高低关联度并不大。对于高票价这个问题,观众更多是通过影院和影片的对比和筛选来选择,但不能阻止他们进场。比如早年的《阿凡达》,动辄是七八十一张,IMAX则是普遍维持在二三百,但依然是门庭若市。观众普遍不会在意多花5块钱观看一部电影,观众更在乎的是品质,观众也乐意给优秀电影多花一些钱。从这点决定春节档命运的依然是每部影片的质量。
春节档之思
今年春节档也带给我们很多思考。这其中,“理性”一词成为关键。
一是要理性看待春节档的成绩。这个“最牛春节档”的诞生,有很多因素:
在“就地过年”倡议下,使得很多一二线城市有比较强电影消费习惯、消费能力的人群没有回家过年,为提升观影人次带来有利条件;
2020年,受疫情的影响,春节档消失,影院也直到下半年才复工,人们压抑了一年的观影热情得到激发;
今年春节期间,很多文化娱乐活动减少,长线旅游也几乎是停滞状态,这使得“观影”成了最佳的娱乐选择;
……
以上因素都表明了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这也说明这次春节档的火爆一定不会成为影市的常态。作为电影人,应当理性看待这个春节档的表现,不能就此判断今后电影市场一定会一路高歌。
二是要理性看待票价问题。票价应不应该涨,各有各的说法,这不是关键问题。重点是电影行业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增量,即观影人次的增加,这才是对票价水平和影院服务的认可。如今,大部分影院提高了服务水平和观影体验,这是观众认可票价提升的一大因素。
影院的票价,绝不是阻碍观众走进影院的唯一因素。观众是否走进影院,跟影院自身的服务、体验和产品的水准完全相关。今年的头部电影,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公众在春节假日的心情和诉求,所以在观影人次上均创新高。而《刺杀小说家》《侍神令》《人潮汹涌》等影片尽管质量都在水准线之上,但由于和节假日的契合度不是很高,就很难获得足够的市场空间。
就拿《人潮汹涌》来讲,无论主演的票房号召力,题材还是质量,都不止这点票房。也许,换个档期就能有足够的口碑释放空间,《人潮汹涌》或许可以像饶晓志的上一部作品《无名之辈》一样获得长尾效应。
这也说明,提高影片质量对电影市场有重大直接的关系。
作为后疫情时代的第一个电影春节档以及电影市场最重要的档期之一,今年春节档格外受关注。其强劲的表现,为2021年的电影开了一个好头,也极大地刺激了电影人的信心。这背后,是中国电影人的坚持与中国观众的守望。在春节档的助力下,截止目前,2021年全年已达120亿。期盼中国电影能够得到健康可持续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