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采访,龚琳娜提到最多的,竟是她的邻居。
也难怪。疫情中,她住在大理,与远在德国的丈夫老锣以及两个儿子分隔两地。享受不到老锣的好厨艺,小儿子给爷爷奶奶烤的意大利披萨,她也只能对着屏幕流流口水。
一日三餐,她开始关心粮食和蔬菜,当然,时不时还得靠邻居“接济”。
邻居小女孩送来樱桃,她要激动地发一条微博。邻居杨老师送来荷花和新鲜的无花果,再发一条。周末教邻居们唱歌,值得发一段25秒的小视频。
他们唱的是老锣写的《快乐歌》,被称为“一分钟神曲”。一屋子人,有老有少,大家跟着龚琳娜一边手舞足蹈,一边念念有词。一个白头发的老奶奶,总是慢半拍,却笑得露出牙龈。
这些年,总有在大城市待腻了的人想要逃离,大理,是最热门的选项之一。在大理,龚琳娜的一天是什么样的?
每天早上,她6点起床。“因为周围鸟太多了,它们会把你唤醒。”
7点开始练歌,9点半就练好了。之后她就出去散散步,修剪修剪花草,和邻居一起打打太极。
“原来我的生活里没有这些,总觉得只有唱歌重要,其他什么都不重要,但现在,我要去面对琐碎美好的日常生活。”龚琳娜说。
疫情中她还开始练古琴,听众是一只叫妙妙的白猫。
到了晚上,她就看书、看电影,10点钟,邻居能看见她准时关灯,上床睡觉。
她发了好多关于邻居的微博,评论区总有一群人艳羡不已:“我也想和龚琳娜老师做邻居。”
和邻居们一起唱歌
太好奇了,龚琳娜的邻居,都是谁呀?随便翻翻她的微博,就能认识一两位。
一位叫真真的女孩,是龚琳娜“邻居合唱团”的一员,刚考上了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将要学作曲。从2017年开始,她义卖自己的诗集,捐了800多本书去云南鸡足山山区的关李小学,之后还一直远程教孩子们音乐。
还有一位邻居石一,是龚琳娜的小徒弟。石一在山里长大,从小会模仿各种鸟叫。龚琳娜在微博发了她的“哨音”,网友评论:“天赋异禀”“这竟然是人类发出的声音”“可以和百灵鸟交流了!”
邻居石一
龚琳娜最近在录制她的新专辑《山海神话》,就请来小邻居石一与自己合作,唱出凤凰的鸣叫。《山海神话》将收录10首老锣新作,每一首都有超高难度的声乐技巧。
龚琳娜希望用不同的声音和技巧,表达不同神兽的性格特征和独门绝技。比如凤凰,除了漂亮,还有高尚的品德,那就需要不同寻常的高音,石一的声音正适合。
教邻居唱歌可不是玩玩,教着教着,龚琳娜竟然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声乐教学法,全是独门秘籍。关键是简单易学,还挺幽默。
比如,邻居问她,怎么练声啊?龚琳娜就和老锣一起发明了“哼哈练气”,还录制成了时长10分钟的练声曲,全程都是“哼哼哈哈”的劳动号子。
怎么唱高音啊?龚琳娜想到早晨公鸡打鸣的声音,就带着邻居们一起模仿,没想到这么一练完,《青藏高原》都敢挑战了。
和邻居们一起唱歌
在龚琳娜看来,没有声乐基础的人,讲道理没用,重要的是实践。最好的方式是玩游戏,玩着玩着就会了。龚琳娜为此研究了各种各样自然界的和中国音乐的声音,找到速成的方法。
除了邻居,龚琳娜还想把这些练声方法教给中小学的老师,教给山区的孩子,希望能给孩子们带来自信和快乐,让音乐回归本真,让孩子们把中国的声音唱出来。
“其实,这些技巧不是我发明的,是我采风学来的,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过去十几年,我一直都在探索创新,但每一次创新都会牢牢抓住中国音乐的根。”
声乐教学这件事,龚琳娜的邻居们也来帮忙了。前几天,邻居真真又去了关李小学,教孩子们唱了从龚琳娜那里学来的《快乐歌》。
不少专业声乐学生也在学习龚琳娜的声乐训练方法。龚琳娜认为,学院派常把西方的声乐技巧奉为圭臬,是因为有理论,成体系,方便教学。“中国音乐不能一味被西方牵着鼻子走,我们需要好好研究民歌、戏曲的发声方式,总结出中国声乐的门道,唱出汉语的美。”
当然,过去半年,龚琳娜也不能天天待在家。3月底,龚琳娜曾去大理周边的山村里采风。6月,她又和西北民谣音乐人张尕怂一起去了宁夏,拜访了不少民间艺人,学习“花儿”,了却多年心愿。少了龚琳娜,邻居们的生活也少了不少色彩吧?
这不,龚琳娜的邻居们又该想念她了,因为她离开大理来了上海。7月20日至29日,她要在在上海夏季音乐节(MISA)舞台上,一口气唱三场。
龚琳娜与余隆指挥的上海交响乐团一起,为夏季音乐节排练 蒋迪雯 摄
开幕音乐会,她将第一次和指挥家余隆合作,唱灵感来自古诗词的作品《山鬼》和《静夜思》。闭幕音乐会,她将第一次和作曲家谭盾合作,唱《敦煌·慈悲颂》的第五幕“心经”。
7月22日,还有一场“山水田园”专场音乐会,在黄浦区城市草坪音乐广场上演。这场音乐会上,她要唱一首崇明山歌《潮水娘娘》。
“这首歌非常难学,我听了无数遍,学了无数遍,但是我还是要勇敢地把这首歌唱给上海观众听。这是我第一次在现场唱这首歌,不光要唱,我还会现场教观众一起唱。”
在MISA,跟龚琳娜学唱歌,上海观众也能体会一把和她当“邻居”的感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