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巧合。
前些天我探刚刚聊过被誉为网剧鼻祖、悬疑巅峰的《毛骗》系列。
聊到系列终结篇时,无意多提了一句:
《毛骗》“第一网剧”的传说,暂且告一段落。
用词精准,暂且。
刚过没几天,《毛骗》系列新作的消息就传了出来。
是巅峰过后再续传奇?还是时过境迁狗尾续貂?
这回聊聊翘首期盼六年之久,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毛骗》番外篇——
>>>>传奇,继续书写
主创对《城市的边缘》(以下简称《城市》)的定调是熟悉又陌生。
豆瓣开分9.0,依然是国剧顶尖水准。
熟悉是因为它延续《毛骗》的风格,陌生是因为它的格局远不及《毛骗》宏大。
毕竟这是一个相对独立,属于宝哥的故事。
宝哥是谁?一切还得从《毛骗》聊起。
毛骗,指的是街头小毛骗子。
领导者赵宁召集一伙各有所长的城市边缘人,组成了诈骗团队。
这伙毛骗一边设局劫富济贫,一边应付地下江湖同行们的算计。
团队有扒手冬冬、诱饵安宁、技术黎伟,以及新人小宝。
小宝骗术老道,随父亲在街头骗吃骗喝长大,但为人轻浮、行事冲动。
他常在计划外惹是生非,但也总能随机应变力挽狂澜。
在赵宁的指导下,杀马特愣头青小宝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第二任领导者宝哥。
他把亦正亦邪的邵庄招入团队,联手设局揭示了贯穿历史百年的地下阴谋。
事了拂尘去,深藏功与名。
了却江湖宿怨的毛骗们有了各自的目标,过上了各自的生活。
只有宝哥被形单影只地留在了原地。
《城市》的故事也从此开始。
话说宝哥退隐江湖后搬到城中村。
隔壁住着一位罹患老年痴呆症多年的老人,成天念叨着有一块价值不菲的鸡血石。
与此同时,沉寂多年的宝哥突然张扬起来,几次三番故意破坏街头骗局。
砸同行饭碗的举动很快引起了骗子老大猫哥的注意。
他找到宝哥,宝哥自称觊觎鸡血石许久,鸡血石恰好也是猫哥的目标,两人一拍即合。
为了找到鸡血石,几方人马勾心斗角,明枪暗箭步步杀机。
宝哥既要在邻居面前伪装身份,还要提防猫哥的百般算计。
毕竟谁会相信一个来路不明的骗子?
醉翁之意不在酒,区区鸡血石何以劳烦毛骗出马。
二十年间历史悬案在宝哥缜密骗局和队友协助下,慢慢揭开真相……
>>>>归来,仍是少年
最直观的体会,《城市》还是原来的配方,原来的味道。
剧情上它延续系列传统“单元剧+主线”的故事架构。
前半部分偏重于独立骗局;后半部分则专注主线较量。
悬疑点设置依然是《毛骗》传统艺能:
“我预判了你的预判”多重反转目不暇接,“眼见为虚”的叙述性诡计比比皆是。
剧终之前没有真相,单说这一条就可以秒杀一批悬疑神剧。
如果说《毛骗》是一道宴席,那么《城市》就是一道家常便饭。
相较于前作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大开大合,番外篇更强调前后呼应的自圆其说。
猫哥等新角色的引入虽不算惊艳,最起码前世今生塑造得丰满立体。
最大限度抛开前作的独立剧情照顾到新观众,前作细节蛛丝马迹的回扣则满足到老观众。
当年公认《毛骗》是“一根老冰棍钱做出的哈根达斯”。
逻辑重音不在“哈根达斯”,而在“老冰棍”。
十年过去,曾经的三无剧组(无特效、无卡司、无宣发)肉眼可见地阔绰起来。
不用再穿地摊T恤,不用再沙县大饭店庆功,不用再挤在日租房算计“肥羊”。
不用再手持DV拍摄座机画质,踏踏实实拍出的风光写意清晰到不适应。
不用再把筹码全压在烧脑文戏,动作戏、爆破戏乃至枪战戏的加入兼顾斗智斗勇。
最直观的比较在于交通。
早期毛骗团队交通全靠双腿,实在不行公交,万不得已打车。
《毛骗 终结篇》情况改善有限,江湖传说当年为了拍摄甚至找粉丝借车。
如今到了《城市》,当年的街溜子人均开上宝马,玩上了代驾的骗局。
够不到凡尔赛,最起码想象力不会再被贫穷限制。
角色还是那些角色。
宝哥还是那个有勇有谋、重情重义的毛骗。
时过境迁,不同的是他再也无法顶着杀马特发型在大街上口无遮拦。
反而如老队友邵庄那般老成持重、谋定而后动,言谈举止平添几分沧桑和城府。
想当年不愿承认侠盗,对骗子身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宝哥。
如今转型普法卫士、正道的光,见义勇为好市民、惩恶扬善白莲花。
这既是戏外而立之年主创的自知之明,也是剧中被队友“抛弃”的角色成长。
除宝哥外,戏份最重的老角色是包哥。
江湖上鲜有包哥的身影,但处处流传着包哥的传说。
他还是那个神出鬼没,专为填补剧情bug而生的王牌助手,气质拿捏得死死的:
“我就是过来演演戏,过把瘾而已。毕竟我的演技,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新角色同样值得关注,全员素人的主演团队终于加入了专业演员。
《小舍得》“大反派”钟老师的饰演者章涛在《城市》饰演反派猫哥。
略带话剧味的演技时刻,在气势上减弱了系列骨子里的土腥味。
《毛骗》系列优良传统之一,反派犯罪动机无法非黑即白界定。
第一部反派自比犯罪艺术家,第二部反派自称复仇者。
《城市》反派则化身极致贪婪的情种。
爱而不得反生恨的人性张力,令尔虞我诈不再是金钱游戏,处处凸显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
最后额外聊几句粉丝最关注的老朋友。
坦率地讲最大卖点“毛骗团队回归”稍显突兀,宝哥找老朋友们帮的忙,别人也都能做。
于是理由也只能朴实无华到可怜:
“我就是想借和机会,跟大家聚聚。”
戏里戏外我们都会成长,幸运的是朋友总会及时出现在身旁。
借用彩蛋中暗示下一部《毛骗》的神秘女性台词:
“看到你们几个又聚在一起,我很高兴。”
>>>>大人,时代变了
2019年5月,网剧《张良计与过墙梯》开机。
除了几张剧照,再无音讯。
不久再次听到消息,网剧已经改名为《城市的边缘》。
对于观众来说,《城市的边缘》曾经是《毛骗》剧中提及的网络小说。
对于剧组优映文化来说,它和《张良计与过墙梯》都曾是《毛骗》的备选片名。
这时对,那时错。
这些年优映文化产出极低,自嘲“只拍不播”剧组。
两部上线网剧《杀不死》《输不起》反响平平,总被当作靶子调侃《毛骗》情怀。
得到资本助力,他们拍出更精致的作品同时。也开始面对来自主流的掣肘,不得不做更多的妥协。
《城市》导演是系列第一部导演车志刚(志微)。
曾经的《毛骗》突出一个豪横。
编剧由着性子写,想写几集写几集;导演由着性子拍,想拍多长拍多长。
《城市》则框死在30集,每集掐头去尾10分钟左右的片长。
如果继续沿袭前作架构,必然会有取舍。
或是压缩骗术展示和角色塑造的空间。
被进度赶着跑的骗局容不下细节,骗术看起来像科教片般单薄。
或是消减脑洞逻辑和剧情反转的力度。
拷打戏刚入前戏,观众情绪正在酝酿,突然强行反转打断,让人摸不着头脑。
反派猫哥戏剧专业表演加持,专业没得质疑。
只是每当和素人演员对戏时,收不住抑扬顿挫的过度表演总显得格格不入。
不是说不好,只是“我说前门楼子,你说胯骨轴子”的不搭。
和千层套路层出不穷的宝哥相比,反派的智力和能力也全程被碾压。
拢共三板斧:请演员、安监控和请演员安监控。
按照《毛骗》的跷跷板理论,势均力敌这一块儿,差的还有点远。
妥协是一回事,求生欲是另一回事。
《毛骗》之后,犯罪悬疑剧的日子并不好过。
悬疑神作《白夜追凶》续集难产。
早在2017年就已经写好的剧本难以过审,导演最终只得宣布放弃。
《毛骗》则是时至今日在视频门户网站还处于“暂时下架”的状态。
过审压力下,如今的宝哥听说邻居像他曾经那样自称侠盗,劫富济贫。
第一反应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诫:什么盗亦有道,都是胡说八道。
警察不再是游离于正义之外的隐形角色,骗子们不再拿江湖规矩做道德保护伞。
所有的违法犯罪行为,理应受到相应的惩罚。
甚至包哥那句最经典的“真 牛 *”都给生生摁住。
孩子还小,不能说少儿不宜的脏话。
人还是那些人,江湖早已不是那个江湖。
>>>>曲未终,人未散
总而言之,《城市》反转烧脑的剧情还是原来内味儿,经不起细琢磨的瑕疵可能需要情怀抚平。
说到情怀,一向警惕被粉丝情怀绑架的我,唯独对《毛骗》系列持保留意见。
因为它就像属于中国影视的童话。
几个一穷二白,只有一腔热情的草根大学生拍了部土得掉渣的网剧。
竟然一炮而红,硬是一路拍下去,从无到有拍出了观众公认“第一网剧”。
就在观众担心网上的东西都是虚拟的,他们把握不住的时候。
他们仍停在原地,拍一些对于目前市场来说不合时宜的作品。
佛系的剧组靠观众口口相传一步步走到今天,凭硬实力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站在顶点的人,无论往哪个方向走都是下坡路。
立于巅峰,仍步履不停、忠于表达的创作者本身便值得尊敬。
但愿《毛骗》的童话不会止步于《城市》。
宁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停。
也愿《毛骗》的童话不再只如“童话”般稀奇。
守得云开见月明,念念不忘,必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