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景天事件前,我写了一篇关于他的颜值分析文章,数据一般。
事件爆发后,那篇文章的阅读量、评论量不停地增长,而我却自始至终不敢点开评论区。
因为怕被骂。
我知道,里面的一些溢美之辞在这个时间点是极其危险的,会被人说成是营销号、洗白、无脑粉。
或许有人会看到首发的时间点,不会把攻击的枪口对准我,而是转向事件的主角,但不代表会是风平浪静,因为狂扫的结果是满地狼藉。
吃瓜时候的我总是会不停告诉自己,慢一点,等一等。
为什么要慢,因为怕未看到全局,立场站太快,不够客观;
为什么要等,因为怕有反转,发声太早却成为网暴的一员。
余景天事件霸占热搜好几天,锤越来越多,情绪化的表达也越来越多,而有个声音却是空缺的。
那就是风暴眼的主角们。
爆料出现,公司发声明,质疑声变大,余景天母亲发声,质疑声更大,余景天哭着感谢粉丝,然后就没了。
他们没有回应网友的质疑,而是都沉默了。
说好的危机公关5S原则,承担责任原则、真诚沟通原则、速度第一原则、系统运行原则、权威证实原则,哪一个做到了呢?
可是,如果我们把没发声就等同于默认的话,是不是也失掉了客观呢?
推理论证是大众接近事实的方式之一,可是却不能代替官方的调查取证公布结果。
我不赞成“媒介审判”,也不赞成“无条件支持他”。
凡事都是有条件的才对,具备媒介素养,拥有基本的判断能力,不越权,保持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懂事。
不然当感情又成为引导舆论的主要方式时,我们把真相置于何地,又把公序良俗放在哪里。
我不希望年年都在践行“后真相”,也不希望,一种暴力在另一种暴力面前产生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