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在写关于《大宋宫词》的文章时,就说过古装剧最容易流于水戏和多线头情节推进。因为,前不久的《清平乐》就已经给我们筑下前车之鉴了。我们只要对去年的连续剧做一下盘点,就依然会记得那些噩梦一般的注水剧,比如,《清平乐》、《新世界》,这是两部狠不得把导演杀了的慢节奏作品。特别是前者,《清平乐》很多人都没能坚持看到最后。当然也有坚持到最后的,你们都是伟大的。
之所以小编提出《清平乐》的注水和磨叽,主要还是为了凸显《大宋宫词》的剧情节奏。节奏迅捷、炸点密集,这本身是一件好事儿,特别是对观众来说,绝对是一件很爽的事儿,可是在豆瓣网友那里却变成错误了,就给了4.1分。难道他们也希望《大宋宫词》走出《清平乐》那样的便秘节奏和戏曲节奏吗?如果连这样的影视节奏你都接受不了,那你如果到院线看电影的话,那你肯定会变成RZ。
还一点,就是豆瓣上的网友都在吐槽刘涛的年龄太大,不适合饰演15岁入宫的刘娥。想象一下吧,刘涛饰演15岁的刘娥太老这件事儿,连你都看出来了,你以为制片、监制、导演会看不出来吗?其实,在我写第一篇关于《大宋宫词》的文章时,我也对刘涛的年龄稍感不适,后来仔细一想,当时15~16岁的刘娥的戏份大约只有6集,而整部剧就有着61集的体量,就是说在55集的剧情里都是刘娥30岁之后的戏份。
所以,作为制片、导演、监制都清楚,剧组不太可能因为6集剧情而再去找一个只有15岁演员的,所以,15岁的刘娥也便由成熟的刘涛一个人全包了。钱啊、人吃马嚼的开支啊,制片人和导演会不去考虑吗?大家还记得《大秦赋》吧?也是一个15岁的嬴政,也是由一个更加成熟的张鲁一来扮演,观众们也是颇多议论和吐槽,而张鲁一当时在接这个15岁的嬴政角色时,他也早都想到这一点了。
所以,你觉得张鲁一当时的决定和艺术见识,会不如观众吗?并且导演也会看不出来这种违和感吗?还有《上阳赋》里章子怡饰演的王儇,大家又在不断地吐槽,你以为她当时会想不到观众的吐槽吗?但艺术和投资是一回事儿,观众的感受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何时应该融合在一起?什么时候应该果断分开?这才是对聪明、理智导演的考验。往往凡是那些大演员饰演小角色的,他都有着戏份比重的通盘考虑的。
如果拍的是《少年刘娥传》、《少年嬴政传》、《童年王儇传》之类的剧作,导演绝对不会用成年演员担当主角的。所以说,观众或网友真没必要在这大演员扮小角色这件事上纠结或吐槽了,老是秀艺术智商的下限,也不是什么好事儿。接着咱们再回头说一下网友们所吐槽的剧情节奏问题。我觉得,与院线电影相比,《大宋宫词》的节奏都已经够慢的了。作为我等普通观众,这是最为适合的爽剧模式了。
这部剧,目前小编看到第10集了,一直都是一条矛盾叙事线,并且镜头叙述还紧贴着戏剧冲突来写。请大家放眼看一下,当下的国产剧有哪个剧是如此单线条叙事的?为了注水,编剧在立项时,就已经给后期注水留下了N多条叙事线了,然后导演就可以在多镜头的来回切换中不干实事、不推进剧情,而是跟观众开展磨叽大战。而单线条推进剧情,让导演没时间和机会注水、磨叽。所以,剧情推进得自然就快、就爽。
其实,只要大家到《大宋宫词》的豆瓣主页上一看就知道了,很多人打的分,都是戾气分、情绪分。哪怕是一个根本不影响全局的小问题,那些网友都会因此只打一星。比如“父皇自幼喜欢三弟”这一句错误的台词,就被很多网友们把整个剧作打成一星。这已经成了豆瓣网友的常规情绪了,前面99个好是应该应份的,但只要有1个不好,那就是一星差评。而这就是豆瓣的打分,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理性、客观。可是与豆瓣打分截然相反的却是该剧的收视率却一点都不低,猫眼排第三;酷云排第二,这无形中打了豆瓣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