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已有580多年历史的岑溪市岑城镇樟木古街,群众正在书写春联,古街处处洋溢着浓浓年味。何华田 摄
最近,网络上冒出了一个新热词:新年气氛组。“新年气氛组”是能带来年味的种种元素,它可以是一首首喜气洋洋的贺岁歌,一个个香喷喷的大年粽,一张张红彤彤的春联……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新年气氛组”。
贺岁歌曲唱起来
听到家乡的山歌,70后黄秉战就会感到春节已近。他是南宁一家出版社的编辑,老家在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平安村平安屯。在记忆中,每到春节,山坳里就响起动听的山歌。他把家乡的歌圩用文字描述了下来:“你出一句,我对一句,内容不外乎孝敬父母、勤劳善良、教育子女、耕亩耘地等传统农耕时代主题。从日常劳动生活中提炼歌声,人人都有从业经历和情思体悟,临场发挥,难不倒天生的歌手……”
“山歌一度被流行歌曲冲击,但网络通信工具让山歌‘复活’了。”黄秉战说,在他小学同学微信群里,老同学们喜欢用微信语音对歌。春节的歌圩上,更是“东巴凤”歌王们大展歌喉的时候。
1月28日上午,60后市民林先生在朋友圈转发了歌手卓依婷的贺岁歌,配文:“又‘见’卓依婷,离春节还会远吗?”林先生说,卓依婷发布了上百首贺岁歌,《数红包》《初一到十五》《迎春花》等歌曲一度在大街小巷传唱。直到现在,听到了这些歌,就感觉春节快到了。
同样,扎根南宁20多年的何先生,受到疫情影响,已3年没有回陕西老家过年。他觉得城里年味最浓的场所是超市:“我只要在超市里听到刘德华那首《恭喜发财》,就有欢天喜地过大年的快乐,忍不住买买买!”
山村爆竹迎新春广西不少农村依然保持着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
黄秉战告诉记者,在他的家乡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平安村,每年春节都必须放三次鞭炮。第一次在吃年夜饭之前;第二次在大年初一家里第一声鸡鸣之后,一般是凌晨四五点钟,据说谁放鞭炮最早,来年的运气就越好;此外,大年初一,全村人都会拿出一些肉菜,在土地庙前聚餐,那时也要燃放鞭炮。
“还有朋友来拜年,进门前通常会点一封鞭炮。”黄秉战说。
属于自己的年味
近日,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民众,询问“你觉得怎么样才有年味”,答案五花八门。
阳朔县普益乡留公村的黎家秀说:“写春联、贴春联,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村里组织舞狮闹春;放鞭炮,发红包……这都是我心目中的年味。”
合浦县曲樟乡的张清锐说:“回家烤番薯和窑鸡就是年味。”
网友“家和毅成”说:“春节天气要够冷才有年味。全家人待在家里,围在一起烤火、吃火锅、聊天,真是惬意。”
网友“达通”说:“两个孩子在外省因为疫情都不能回家。我就给他们邮寄了一些老家的大米、辣椒酱、芝麻盐,让他们知道妈妈在想他们,在异乡也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作者:巫碧燕
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