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岁看老”,许多成功人士在幼年时期就已展露锋芒,让人发出“此子必成大器”的赞叹。姚涞是嘉靖年间的风云人物,据说,姚涞的母亲张氏有一天梦上五色鸟投入怀抱,后生下姚涞。之后,他在1523年登科成了万众瞩目的状元,从此,投身朝廷,成了一代贤臣。
姚涞在很小的时候就已展现了超越常人的天资,记忆力十分出众,被街坊四邻唤作神童。姚涞他爹姚镆原本是个前途无量的京官,可惜,言语有失冒犯了当朝天子,被革职赶回了家里。姚镆丢了官帽后无所事事,打算下海经商另谋出路,结果,屋漏偏逢连夜雨,赔了个倾家荡产,还欠下大笔债务,根本无法还清。
原本,姚家因姚镆赋闲变得备受冷落,这下却热闹起来。债主们每天我方唱吧他登场,轮流来到姚家讨钱,从日出到半夜姚家门庭若市,要不到钱的债主们干脆赖在姚家。急的姚镆如热锅上的蚂蚁,却始终苦无对策。这个时候姚涞才九岁,见父亲整天皱眉苦脸,孝顺聪颖的他出了个主意替父亲解决债务。
姚涞来到父亲面前,提了一个要求,向父亲索要银钱四百文,并发誓能够替父亲解决债务。姚镆半信半疑,自己左右逢源尚且无法应付债主,姚涞一个毛头小子又如何能还清债务?再者说,四百文钱与自己欠下的债务相比不值一提,怎会让债主满意?
本来想拒绝儿子的请求,但是,话刚到嘴边姚镆就看儿子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煞有介事的望着自己。想来四百文钱也不是什么大数目,姚镆病急乱投医,索性就答应了儿子的请求,翻箱倒柜凑出四百文钱拿给姚涞。拿到钱后,姚涞并未直接去找债主,而是悄悄的跑到一个戏子家里。
姚涞对戏子说:“我可以给你四百文钱,请您在入夜的时候偷偷去我家中,打扮成文曲星下凡的模样,在我读书期间,您不需言语,默默的站在我身后就好,只需三天。”戏子不知道姚涞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是,他认为这个小孩子很好玩,便拿过四百文钱答允了姚涞的请求。
连续几天夜里,姚涞照例来到桌前,捧着一本书开始读了起来。戏子伫立在姚涞身后,神神叨叨的盯着姚涞念书。
要账的人们发现每天晚上都能听到姚涞念书的声音,心里觉得:“这户人家虽然欠下大笔债务,但是,他们家的孩子却很有出息,家中出现如此变故尚能坚持学习,日后必定成就大业。”终于一个富商按捺不住了,决定去看看这个好学的小孩,之后,便独自一人循着读书声前往书房。
昏暗的灯光下,富商见到姚涞捧着书本专心致志的念着,而他的身后似乎还站着一个样貌古怪的家伙。富商定睛一看,姚涞背后站着的人不就是下凡的文曲星君吗?此时,富商吓得跪坐在地,他不敢大声喧哗,害怕惊动了神仙,也不敢继续偷窥,就亦步亦趋的离开了书房。
第二天一早,富商对着前来讨债的人们说道,姚家欠他们的钱从此全部由自己承担,大伙可以即刻前往自己家中领钱。债主们见自己的钱有了着落,根本不问其中缘由,兴冲冲的离开了姚家。之后,姚镆对慷慨的富商千恩万谢,富商尊敬的对姚镆说道:“我十分喜爱令郎,不知道我们两家可不可以结成亲家?我把女儿许配给令郎,今后还会找学者帮助令郎完成学业。”
姚镆百思不得其解,可受了人家恩惠在先,并未拒绝富商的好意,两家就这样结成了亲家。之后,富商四处为姚涞找寻名师,不惜耗费巨资帮助姚涞完成学业,果不其然,姚涞在名师指点下进步神速,嘉靖二年(1523),年纪轻轻就已高中状元。
之后,姚涞骑着高头大马返回家乡,特地拜访了当年站在自己身后的戏子,隆重感谢了他的帮助。没想到戏子根本不承认自己曾佯装过文曲星,还一直对姚涞表达歉意,他说:“当年我并没有履行与您的承诺,收了您的四百文后我并未去姚家赴约,所以,当时夜里站在你身后陪你读书的一定是文曲星真身下凡。”
这件事逐渐在民间传播开来,戏子一口咬死自己并未帮助姚涞,使这段往事更加扑朔迷离,人们更愿意相信文曲星伴读这件传奇故事真实的发生在姚涞身上。无数事实证明,天资聪颖之人在年轻的时候就会崭露头角,姚涞的智商令人啧啧称奇,这样的天才高中状元根本不足为奇。
读过这个故事后,本人觉得故事中的戏子也是个聪明人,不知各位看官作何感想?
姚涞在当时有“翰林三绝”之称,即经学、诗学、史学。他论兵,认为:“创业之兵强,守业之兵弱。盖草昧法简而严,中世法繁而宽,简而严故用命,繁而宽,故多败。”姚涞论学曾学说:“大凡学不可立党,立党则必多争。昔朱、陆之辨,虚心求是;今辨朱、陆者,乃私心求胜也。”等等诸多言论,对于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科学的现实意义。
嘉靖十六年(1537年),姚涞为父奔丧,因过度悲伤而去世,世宗曾问:“髯状元安在?”臣告之已去世。世宗深为惋惜,特赐祭葬。
参考资料:
『《明代状元——姚涞》、《翰林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