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联合抵制,官方定性抄袭,为何郭敬明、于正仍能屹立不倒?

郭敬明、于正摊上事儿了。

他们拒不为抄袭道歉的黑历史再次被提及,遭到了宋方金、汪海林、余飞等111名影视人联合署名抵制,呼吁行业严厉打击。

同行联合抵制,官方定性抄袭,为何郭敬明、于正仍能屹立不倒?

编剧行业的合体发声时间点选得很不错,当下郭敬明有新电影将映,于正手握《演员》、《特优声》两档综艺资源,随后还有多部影视作品。

此时他们的负面信息被推到风口,一般情况下,可以来场精准打击。

同行联合抵制,官方定性抄袭,为何郭敬明、于正仍能屹立不倒?

但,从网友的反馈来看,编剧行业的抵制结果似乎不太乐观,虽然路人普遍反感两人,但热门评论里支持与反对声却是各占一半。

同行联合抵制,官方定性抄袭,为何郭敬明、于正仍能屹立不倒?

支持郭、于两人的网友很懂辩论,他们把编剧团队里与《三生三世》、《甄嬛传》合作过的两位编剧拿出来当典型,指责他们“又当又立”。

同行联合抵制,官方定性抄袭,为何郭敬明、于正仍能屹立不倒?

粉丝的逻辑很清晰,你们可以与抄袭小说合作,又凭什么针对别人?感叹郭、于“太惨”,暗指两人因成绩出色遭到同行嫉妒。

对此,有人赞同,也有人觉得是诡辩,因为于正、郭敬明是本人抄袭,被提及的编剧则是与购买了有争议小说的制作方合作改编,界线是不一样的。

同行联合抵制,官方定性抄袭,为何郭敬明、于正仍能屹立不倒?

但无论郭、于支持者辩论理由够不够扎实,都不得不承认,在111(编剧团)PK2(于正、郭敬明)的情况下打成平手,说明于正、郭敬明已经间接胜利了。

情理之外,却也在意料之中。

针对抄袭问题,于正和郭敬明被锤的死死的,但同样也是打不死的小强,不仅不受影响,反而越走越高,同行、舆论都一直拿他们毫无办法。

同行联合抵制,官方定性抄袭,为何郭敬明、于正仍能屹立不倒?

编剧联名抵制于正早在他与琼瑶产生纠纷时便出现过,打官过程同行无一人愿意给他站台,败诉后人日直接称其为“文贼”。

同行联合抵制,官方定性抄袭,为何郭敬明、于正仍能屹立不倒?

但,无论大众对抄袭事件多么反感,在于正官司败诉后,他出品的电视剧仍旧受平台青睐,并且通过《延禧攻略》让个人影响力再上一层楼。

郭敬明更不用说了,败诉之后进了作协,转型当导演的作品《小时代》广受追捧,综艺里能与陈凯歌平起平坐,随便一句抱怨就能上热搜。

同行联合抵制,官方定性抄袭,为何郭敬明、于正仍能屹立不倒?

他们占理吗?明显是不占的。

在劣迹艺人广受舆论反噬的环境中,明星家人成老赖都会影响出镜的情况下,郭敬明、于正有足够的理由被行业抵制。

但,为何在舆论一直对这两人好评度不高,官方定性抄袭、同行抵制都阻挡不了他们越来越好的事业线呢?

同行联合抵制,官方定性抄袭,为何郭敬明、于正仍能屹立不倒?

直观来看,似乎与流量明星一样,他们被“死忠粉”保护起来了,但作为制作人、编剧、导演,这两位的铁杆拥护者,并没有明星那么强大。

支持他们前行的根本,其实在市场。

一方面,郭敬明、于正的市场价值高(仅指商业)。

于正的《宫》系列、《延禧攻略》等皆创造了现象成绩,当下待播剧里许多作品同样很被市场看好,他的作品能扛收视,这是市场承认的。

同行联合抵制,官方定性抄袭,为何郭敬明、于正仍能屹立不倒?

郭敬明抄袭、审美皆被大众吐槽,但正如编剧芦苇所说,他的作品类型很清晰,又很懂自己的观众群,总能收获足够的商业回馈。

同行联合抵制,官方定性抄袭,为何郭敬明、于正仍能屹立不倒?

于正近两年专注做制作人,把编剧工作转移给了团队,但无论做编剧还是制作人,在挑选题材方面,他一直走在观众诉求前列。

大女主宫斗文火爆时,他立马翻拍了《美人心计》,清穿网文爆红后,他赶在《步步惊心》之前先整出《宫》,迅速抢占穿越剧市场。

同行联合抵制,官方定性抄袭,为何郭敬明、于正仍能屹立不倒?

虐心宫斗、IP改编泛滥后,他把前两年流行的爽文融入影视,让团队原创了一部《延禧攻略》,双男主泛滥之后,他又提前抓住了当下流行的女性主题。

这样的制作人、编剧、导演,资本喜欢,市场喜欢,甚至有时候,厌恶他们的观众,也会忍不住关注他们的作品,这些皆是他们屹立不倒的筹码。

同行联合抵制,官方定性抄袭,为何郭敬明、于正仍能屹立不倒?

市场回馈决定了平台对他们的追捧,娱乐圈很现实、资本更现实,谁能为资本带来更好的商业价值,谁便会是受追捧的香饽饽。

另一方面,编剧行业可替代他们的团队,又是欠缺的。

在娱乐圈,作品能俘获观众的人拥有更多话语权,一个明星在低谷与作品爆红后,他的同一个言论,可能会收到两种完全不同的解读。

同行联合抵制,官方定性抄袭,为何郭敬明、于正仍能屹立不倒?

编剧同样如此,路人大多数倾向于支持抵制有抄袭劣迹的编剧,但很无奈,懂特定观众群的郭敬明、擅长更新作品看点的于正,“对手”太少。

以抵制于正、郭敬明的编剧团队为例,他们中有很多相当大牌的编剧,比如《沂蒙》赵冬苓、《鬼子来了》史建全,个个都有深厚的戏剧、文学底蕴。

同行联合抵制,官方定性抄袭,为何郭敬明、于正仍能屹立不倒?

但,他们并不是郭敬明、于正的竞争对手,他们追求有厚度的作品,反而不被普通观众熟悉,有资历但话语影响力有限。

而与郭敬明、于正同批次的年轻编剧,有相似号召力的几乎为零,可替代郭敬明、于正为这些观众群服务的知名编剧,同样找不出太多。

同行联合抵制,官方定性抄袭,为何郭敬明、于正仍能屹立不倒?

这种情况下便出现一个滑稽的现象,大多数人都不希望市场追捧郭敬明、于正,却又没有兼具艺术底蕴与职业素养的好编剧去顶上他们的市场份额。

有市场价值又缺竞争对手,这两大筹码让郭敬明和于正一路高歌,除非官方出面干预,否则编剧行业想要靠职业良心来击垮他们,几乎是不可能。

站在现实的角度,若通过市场让他们自动陨落,便先要把观众抢回来,这便涉及到国内编剧话语权、成长的问题。

客观来说,郭敬明、于正虽然劣迹斑斑,但他们的团队其实掌握了一个国内影视行业非常需要、有利于编剧成长的制作方式:剧作中心制。

同行联合抵制,官方定性抄袭,为何郭敬明、于正仍能屹立不倒?

作家出身的郭敬明、编剧出身的于正对剧本重视度,且都有足够话语权,这让他们能将个人对市场、观众的预判更好的传递给作品,不受外因干扰。

但普通编剧团队便没有这么多主动权了,因为曾经采用“导演中心制”的影视行业,慢慢变得杂乱起来,干预剧本的人太多。

制作方为捧人会提出给角色加戏要求,芦苇参与《赤壁》创作时被便邀请增加小乔饰演者林志玲的戏份,与他想要的正剧思路完全不一致。

同行联合抵制,官方定性抄袭,为何郭敬明、于正仍能屹立不倒?

导演、演员也时常参与改剧本,但并不是每个导演都能像姜文般改出《鬼子来了》,也不是每个演员都能像陈道明般改的让编剧心服口服。

大多数情况下导演和演员的乱改都会影响剧情,汪海林便遭遇过导演、演员觉得逻辑不对擅自改戏,看了后续剧本才发现前面改错了,只能越改越乱。

同行联合抵制,官方定性抄袭,为何郭敬明、于正仍能屹立不倒?

多方干预导致很多作品面世后已经不仅是编剧原本输出的内容,这不仅影响了一部剧的核心,还使国内编剧话语权越来越低,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111位编剧号召力PK不过2位有劣迹的编剧,便是典型体现,组内话语权影响了他们的作品,作品又影响了他们的公众话语权。

虽然郭、于两人本身不值得学习,但他们坚守的剧作中心制却值得行业借鉴,想淘汰他们,也更需要剧作中心制的普及。

只可惜,这一变革之于国内影视行业,仍旧道阻且长。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534 字。

转载请注明: 同行联合抵制,官方定性抄袭,为何郭敬明、于正仍能屹立不倒?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