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羽对话尹力 | 电影是一种信仰,对它一往情深


1905电影网专稿 “下半辈子再选职业,如果再问的话,依然无悔,还是拍电影。”面对蓝羽的提问,尹力导演眼神坚定地说出了这句话。

蓝羽对话尹力 | 电影是一种信仰,对它一往情深

说罢,他继续向蓝羽解释,“今天我跟年轻人、跟很多电影学院的学生说,当你走进了影院,你不只是选择一个职业,而是选择了一个人生和信仰。”

最后,他说出了心底的那三个字:“爱电影。”

蓝羽对话尹力 | 电影是一种信仰,对它一往情深

金鸡奖40周年系列访谈,回首光影峥嵘岁月,共话中国电影未来。本期节目中,尹力与蓝羽共同回忆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光影历程,和对电影的一往深情。


蓝羽对话尹力 | 电影是一种信仰,对它一往情深

没毕业就差点得金鸡奖

早在北电美术系读大三时,尹力就以美术师的身份参与到了学校拍摄的《邻居》中,这部电影荣获了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还得了导演、男主角和道具奖项的提名。起步就是主创,一天助理没做过,就直接得了提名。这对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

当年的金鸡奖评委谢飞导演是曾笑谈,这俩还没毕业的学生要是第一部戏直接拿了金鸡奖最佳美术奖,那以后还干不干了?这句玩笑话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金鸡奖在电影人心中的学术地位和业内评价。


蓝羽对话尹力 | 电影是一种信仰,对它一往情深

1990年,刚刚拍完电视剧《好爸爸坏爸爸》的尹力决定把电影处女作献给一部儿童电影。时值北京亚运会,尹力打算把一个孱弱的孩子如何在亚运会的鼓励下点燃心中热情,在这部一个半小时的电影《我的九月》中得以呈现。

当时,社会上有很多对于儿童电影的讨论,基本围绕着哪些电影是关于儿童的,哪些是给予儿童的,孩子演的是不是就是儿童片……尹力决定让《我的九月》打消这些争论,并获得了当时的儿影厂厂长于蓝老师的大力支持,后者也是对尹力的电影事业有着里程碑意义的恩师。

蓝羽对话尹力 | 电影是一种信仰,对它一往情深

或许是注定和金鸡奖结缘,他的第一部作品《我的九月》就荣获了第1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儿影长也在门口贴了大红的喜报,全厂都当作很高兴的一件大事。电影一经问世,就收获了很多业内同行的肯定,大家互相问“尹力是谁啊,冒出一新人”。影协的法国电影专家甚至称赞道,《我的九月》是新浪潮法国左岸派拉丁区纪实美学在中国电影中的完美体现,这些都给了尹力极大的鼓舞。

电影展现了老北京四合院中邻里的人间烟火、和睦关系和市井气息,让观众沉浸在八九十年代老北京的味道。尹力还让90岁整的奶奶客串了一位以观察者视角静观世事变迁的老人。白发苍苍的奶奶就这样永远留在了这部豆瓣8.8分的经典儿童电影中,也让尹力对这部电影倍感亲切,久久回味。

蓝羽对话尹力 | 电影是一种信仰,对它一往情深

这段儿影厂的工作经历,也让尹力对儿童片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如今,身为全国政协委员、导演协会副会长、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金鸡奖评委会主席等要职的他依然在呼吁儿童电影放映的问题。


他在关注儿童电影多元化的同时提倡从小培养孩子对于影像的创作兴趣,还呼吁儿童电影进校园,这在拥有电教室、放映厅、多功能厅的中小学校园很容易实现——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既可以有效避免聚集,又能完成电影的文化教育功能,进而反哺到儿童电影创作的源头,引领其进入良性循环。

蓝羽对话尹力 | 电影是一种信仰,对它一往情深

从《张思德》到《云水谣》

进入新千年,尹力的创作逐渐确立了属于自己的主旋律电影风格。2004年正值张思德同志牺牲暨《为人民服务》发表六十周年,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张和平提出,咱们只有十一个字——“毛泽东、张思德、为人民服务”,能不能拍一部主旋律电影?于是,这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资金少,用心动情回眸那个历史年代,声情并茂诠释出“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的电影重任便交给了尹力。

3月18日定了这件事,主创团队就来到了陕北的南泥湾、枣园、杨家岭、凤凰山等地体验生活,收集素材。而此时距离定在9月8日的全国公映不到六个月,此时剧本还没开始创作。于是,所有人进入“战斗”状态,编剧刘恒4月30日交剧本,导演尹力5月7日到陕北,5月14日开机,7月25号停机,紧接着进入后期,9月5日准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

蓝羽对话尹力 | 电影是一种信仰,对它一往情深

这部将大家耳熟能详的文章影像化诠释出来的电影上映后,很多人深受感动——似乎这种题材的影片一听都会是一种概念化、说教的、标语口号式的作品,但《张思德》却让年轻的观众闻到了火热的延安时期的味道,感人小战士张思德深深走进了当下人的心里,诠释了“为人民服务”背后的含义。

这部电影大获成功,接连斩获金鸡、百花、华表多项大奖,也使得那几年圈里流传着一句话:主旋律找尹力。对于蓝羽的这个提法,尹力解释道,“主旋律电影从九十年代提出来后,从来不会回避说什么能拍、什么不能拍,绝对不是一定用标语口号这种概念来堆砌,最后政府买单;而是也能够通过今天市场化的运作,包括让年轻受众完成审美的接受,在这些方面有很大空间可以做。”

2006年,尹力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云水谣》上映,这部兼具主旋律思想和商业化看点的爱情影片,不但横扫金鸡、百花、华表三大奖项,也让尹力集齐了金鸡、百花、华表三大最佳导演奖。

这部电影将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通过凄美的爱情故事演绎了出来,其中一见钟情、坚守一生的古典式忠贞爱情打动了所有人,后来到全世界很多国家去放,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够看得懂,都能够被感动。很多看过《云水谣》的观众对尹力说,现实的爱情我已经绝望了,但是在黑暗当中,坐在那个位置看到大银幕上的这份爱情,我还是被感动、被震撼了。

蓝羽对话尹力 | 电影是一种信仰,对它一往情深

蓝羽看完《云水谣》后,想起了木心的诗《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在电影中看到了爱情最美好的样子。在尹力看来,哪怕爱情已经变成了理想,但是“相信爱情”或许就是电影的魅力。即使现实中可能不堪,但是在黑暗当中的两个小时,观众被银幕的那份情感所打动,被银幕上所表现的那个爱情触摸到自己内心最柔软那一块,足以证明电影的伟大。


荣誉感、责任感和付出构成了《云水谣》中最重要的精神内核。从《云水谣》坚持上海拔4200米的高原拍摄,到《铁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零上46度的高温中“烧烤”再转场内蒙古呼伦贝尔零下38度,吃没人吃过的苦,做没人做到的事,才能完成对得起观众的作品。

蓝羽对话尹力 | 电影是一种信仰,对它一往情深

蓝羽发现,从尹力的第一部作品到《张思德》《云水谣》,再到后来的《铁人》,成就了陈坤、李冰冰、吴刚、吴军等很多演员。对此,尹力认为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忘我投入、用心动情、灵魂附体,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讲,99%的意识是为了1%的下意识。

在蓝羽看来,尹力的作品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通过平凡的小人物去展现大时代的背景。尹力点了点头说,“在一个洪流的大时代,一个历史变革的时代,要透过每个卑微的生命讲出宏大的叙事,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我们过去看那些经典影片影响,包括《罗马11时》《乌鸦与麻雀》《人到中年》……都是透过生活当中鲜活的生命力,让你感知这样的人。”

今年,尹力再次凭借《没有过不去的年》提名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在他看来,不论电影如何变化,电影科技如何进步,能够留下生命力的电影最根本的还是记录了时代,记录了人心,记录普通人的情感,能够讲好故事,触摸到人内心最柔软的那一块,才是中国电影永远的希望之光。过了五十年、一百年,当后人要通过影像来了解这个时代的人是怎么生活的话,电影是最能够让他们去沉浸在其中,把上一代人、上上一代人看成是自己的同类,并在那个年代的人表达出的情感身上映射出自己的影子。这,就是他从事这个职业内心永远挥之不去的梦想。


蓝羽对话尹力 | 电影是一种信仰,对它一往情深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912 字。

转载请注明: 蓝羽对话尹力 | 电影是一种信仰,对它一往情深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