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朱棣的统治期,全国的各项发展都是积极进步的,他在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很大努力,比如说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就是在这一时期被编纂成的。剧中曾经有这样一个片段:朱棣向监国的汉王朱高煦发难,责备他监国不如他大哥朱高炽搞得好,他大哥监国好几年,从来没有因为银钱的事情向自己伸过手。而汉王直接开始反驳了:国家一年财政收入也就是七千五百万两,而您修《永乐大典》一项就要一千五百万两,更不要说其他各项杂七杂八的开支了。最后气急败坏的汉王,直接怒摔衣服而去。
其实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修《永乐大典》的确是个很烧钱的事情,在修书上的开销,丝毫不低于打仗的开支。但是,对于朱棣来说,这修书却是一项不可停止的事情。首先,明太祖时期,朱元璋就有过想要修纂类书的打算,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此事被搁浅,并未完成。而到了朱棣时期,一是为了完成老爹夙愿,二来也是为了证明自己。
其次,朱棣是推翻自己的大侄子朱允炆以后才上位的。虽然说成王败寇,但是这个皇位终究来得不够正派。所以,朱棣就更希望正史上自己能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而编纂书籍无疑是改变自己形象的最好方法之一。毕竟,笔杆子掌握在文人手里,在朱棣看来,只要自己在文学上做出足够好的贡献,或许可以改变一下自己留给世人的影响。所以,朱棣费尽了一切心思,也要修成《永乐大典》。
从1403开始,到1408年结束,历经六年、共有两千多人参与了《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书终于是完成了。《永乐大典》被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全书一共有22877卷,其中目录占了60卷,总计11095册,大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的图书七八千种,是中国文化的一种标志,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取得的光辉成就。然而,如此重要的一本文献集,现在到底是何状态呢?经过数百年的流传,它还保持着最初的状态吗?
不,并不是这样。此书修成后,从明代开始就已经在不断地流失了。1449年,南京文渊阁大火,《永乐大典》所据原稿被烧毁,而后来流传的本就是抄本。到了清朝末年时候,一部分因为看守者的监守自盗,导致书本大量流失。到了1900年的时候,义和团纵火烧了翰林院,导致《永乐大典》抄本剩下的那部分也所剩无几。也有说法是当时的八国联军烧了此书,但是尚未得到证实。也就是说,关于《永乐大典》的正副本的去向,其实历史上也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记载,后面传世的大多是当时的抄本。
只可惜,如此一部旷世巨作,却没能完整地保存下来,这实在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大憾事。如今,遗留下来的《永乐大典》抄本,经历各种动乱和战火后,总计只剩下约400册,810卷,也被分散在了世界各地,一共30个单位分别收藏。这样的现状,实在令人唏嘘!不过,在2002年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正式推出原大仿真影印的《永乐大典》,并且他们还立志将世界现存的《永乐大典》全部影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