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路阳导演,陈坤、白宇、聂远、常远、杨颖、孙怡等主演的古装《风起陇西》已经播出过半了,这部剧的成绩确实算不上好,这里都不用上数据了,相信只要有所关注的都知道,网络关于这部剧可以说有着很大的争议。
如果要问我个人评价的话:《风起陇西》算是一部好剧,整体质量放在当前的国产剧中属于一流了,而且它对于当前国产古装剧有一定的突破,但是它自身的问题确实明显,虽然这个问题不像《长安十二时辰》那样明显,但这是导致它市场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
不过,在当前国产影视剧方方面面都束手束脚的环境中,这部综合质量都属于顶级的国产剧。我们不能因为它市场成绩的不佳忽视它的突破,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倒巴不得国产剧都按《风起陇西》这样拍。
《风起陇西》收视率为什么那么低?我们看《长安十二时辰》就知道了这些年古装大剧的问题基是国产剧新的生产模式与旧的生产模式融合,主创在质量上面没有做得很好,最终产生了评价上的争议。这里说说《清平乐》,它是旧有历史剧+《琅琊榜》式大男主权谋剧+《知否》式大女主后宫。
我曾经评价它和《九州海上牧云记》一样分裂,那边有牧云笙朝堂线,穆如寒江江湖线,硕风和叶草原线,帝后后宫线四条线杂糅,却没能像英美剧一样做好(还想搞季播剧)。
《清平乐》是朝堂历史线,皇帝大男主线,与后宫线三条的杂糅。
2018年的《长安十二时辰》则从四条叙事线,三条叙事线,变成两条叙事线的分裂。前面24集反恐线(前面政治权谋是副线,隐藏在后),到后24集政治权谋线的转变(后面反恐弱,大唐政治危机成为主角)。
《长安十二时辰》剧本做得好吗?只要看过剧的都知道,不好!
我们可以说它认真、用心,但你很难说它的剧本有多好。它能成功是中国影视工业全面突破+唐朝和长安的文化底蕴+国产古装剧模式的一定突破。后面的《风起洛阳》明显是《长安十二时辰》成功的跟风作品,从呈现的质量来看,马伯庸可能都是挂名,演员,剧本和影视工业都有一种华丽的平庸的感觉。
我们回到《风起陇西》,从叙事线索来看它没有《长安十二时辰》的分裂,别看这剧角色那么多,但从头到尾只有一条魏国和蜀国双方谍战,诸葛亮和李严的权斗也是为谍战服务(占比不重)。
《风起陇西》的影视工业的顶级用多提,这个剧本只要不烂尾,它的整体完成度甚至比要比《长安十时辰》要高得多。问题来了,既然《风起陇西》整体完成度要高得多,为什么没有《长安十二时辰》成功呢?
《风起陇西》到底是佳作还是庸作?我早就找到了答案这几部剧的问题很严重,其实优势也非常明显,这也是它们能火也是受到诟病的原因。
它们虽然是真实朝代背景,但主角和故事剧情是虚构的。虽然表达上有一些严肃历史剧的味道,但主要还是新时代元素的借鉴杂糅,规避了现在这个越来越严厉的民族问题,解构历史和历史虚无之类的问题。
(现在拍严肃历史剧全是坑,民族问题,真实历史黑暗等等)。
你看《长安十二时辰》学的是西方游戏《刺客信条》和美剧《反恐24小时》,而《风起陇西》则是将谍战放在三国里。《长安》还有大唐危机的政治讨论,《风起陇西》完全没有这种追求。
这让观众既有历史的熟悉感,又对于大历史背景下小人物浮沉有种切身的感受(严肃历史剧不好拍是个问题,早就难以突破也是个问题)。
这种学习英美剧生产模式和内容表达,再和历史剧结合的模式,同时搭配国产剧顶级的影视工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带来的文化底蕴,是它们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即使它们的剧本没有那么好。
那么《风起陇西》为何市场上面没有《长安十二时辰》成功呢?
路阳导演首次拍电视剧,这个影视工业是国产剧最顶级,但画面太暗之类的,还有前期角色出场太多,再到什么台词半文半白等等经常被提及的几个问题,我认为都是表面的问题,不是根本性原因。
根本原因还是这个在熟悉的三国里玩近代谍战模式,太过熟悉的历史朝代,历史事件里融合新题材,本来就挑战了旧有模式下观众的审美。
那些看到是三国的观众跑过来想看三国权谋斗争,结果却看到了近代谍战(吐槽历史常识错误,吐槽台词现代心里多半是这种想法)。那些想看古代谍战的观众,问题来了,之前国产剧有过古代谍战吗?
《风起陇西》最大的突破,最大的卖点,以及它最大的问题是它的谍战,也就是剧本没有达到《琅琊榜》的水平。《琅琊榜》是架空朝代下的爽文大男主权谋巅峰,它和《大明王朝》的严肃历史剧的政治博弈巅峰不是一个东西。
我一直认为网上拿两部剧比权谋的分析,真的很扯。
《风起陇西》剧本的完成度还算高,但细节处理上有较多的问题,比如我在这里提一个细节。
前四集里因为烛龙街亭案失败了,冯膺派荀诩去查。陈恭被蜀国的司闻曹怀疑。又被曹魏的糜冲怀疑,虽然有郭刚保护但被糜冲步步紧逼。然后陈恭下线谷正被荀诩误杀,小珑山上的蜀军小队也被尽数诛灭。
这里剧本设置了一个荀诩和陈恭弹尽粮绝,又处在绝境的剧情当中。
按照《琅琊榜》的套路主角应该用计谋或者金手指绝处逢生,然后走出活路反败为胜。《风起陇西》也用了,但用的又是挑战严肃历史剧观众审美的滑翔机竹雀,这个朱雀本身不是问题,毕竟都没怎么用。
最大问题是陈恭向郭刚一说竹雀,郭刚顺势说了青萍计划,然后糜冲主动提出他陪陈恭去蜀国,还安排马车事故让两人假死。前四集两位主角最大的困境如此顺势而解了。其实剧本的逻辑还算是顺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这真的不爽啊!
不管是古装爽文权谋剧还是近代谍战剧,这个影视剧都要让观众体现到智斗的爽感,也就是所谓的戏剧冲突。这种剧观众不会有共鸣和共情,只会有沉浸感和代入感,这种智斗才会有代入感。
《琅琊榜》和很多谍战剧就是这样做的,至于背后表达什么深度是另外一回事。
《风起陇西》处处充斥着这种“不爽”差了一口气的感觉,这个再和导演路阳首次拍电视剧,较暗的滤镜,前几集角色出场较多,节奏处理失衡等问题结合,最终导致前期赶走大量普通观众,直到现在整部剧播了大半市场成绩都不佳的真正原因。
如果要准确形容《风起陇西》的问题,那就是国产剧最新的生产模式(学习英美剧),与旧的生产模式(过去历史剧)融合的问题,由于主创在质量上面没有做得很好。为此,这种新的模式的挑战观众的审美习惯,导致这部剧的市场成绩不佳。
《山河月明》和《风起陇西》差不多是当前的国产历史剧,这个旧有模式和新有模式的一个镜像,它们的问题就是国产历史剧的问题。
《长安十二时辰》大而无当,《风起陇西》华而不实?国产剧需要马伯庸大家以为我是批评《风起陇西》吗?答案恰恰相反,我个人还挺喜欢这部古装剧的。《风起陇西》的核心在于设置一个又一个小悬念,然后不断破解,从一开始的抓烛龙,到最后牵扯出一个大的幕后故事。现在已经播出一半有余烛龙已经出现了,所以故事核心并不仅仅是抓一个魏国间谍烛龙这么简单。
其实能不能看下去完全取决于观众能不能喜欢这样子的尝试,之前看到说马伯庸的优点在于在历史背景下的合理开脑洞,所以这个剧是虚构,是脑洞,别把它当成历史,重点应该看的是这个故事是不是精彩。
这就像《达芬奇密码》说的也不是宗教的真相,而是丹布朗的虚构故事,所以当初遭到教会的反对,因为确实有人是没办法接受传统认知被重新解构。如果你想看新鲜的故事,可以尝试看看《风起陇西》。
如果你想看真实历史或者《三国演义》,那确实不适合看这部剧。
这倒没有什么门槛不门槛的问题,而是这种旧有题材拍到巅峰,用新时代的题材去尝试突破,如果成为标杆还好说(像《琅琊榜》),当质量没有达到这样的时候。一定是有人是不喜欢的的,这很正常。
最后,虽然《风起陇西》剧本完成度算高的,当然细节毛病也不少,但在这个国产影视剧的环境。它的勇于尝试,这本身非常的值得鼓励!毕竟现在严肃的历史剧真的很难拍,本来就难以突破了,现在限制还越来越多。
前十年的大女主古装剧明显也走到了尽头,这个《将夜》《庆余年》《雪中悍刀行》中国季播网剧的模式,直到今天也不算成熟。
我个人倒知道几部可能重现严肃历史剧辉煌的项目(完全是因为导演和编剧),但当前马伯庸这种历史大事件下的小人物浮沉+顶级影视工业+学习新时代的类型杂糅,目前来看确实更适合这个时代。
我们仔细想想,如果《风起陇西》没有烂尾,它虽然不是什么绝世神作,但也是一部各方面都非常上乘的古装大剧;而如果未来同类作品能够解决《长安十二时辰》《风起陇西》的问题呢?(《风起洛阳》真不是一回事)。
比如路阳导演未来的《天启异闻录》,解决了《风起陇西》的剧本问题,滤镜,节奏的问题也更有经验。我们不能说这是不是古装剧的未来,那至少比当前苟延残喘的严肃历史剧,以及大女主古装剧好看多了
——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