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聿来23岁那年出演了顾长卫的《孔雀》,抱着偷菜一般的心态去了柏林电影节,却没想到,之后的他一下成为文艺片宠儿,频频参加电影节,成了圈内的实力派。
有人问:为什么一拍文艺片,都爱找你呢?
吕聿来表现得很自信:因为我合适,没别的原因,拍文艺片就是简单纯粹,只要合适就能演,不用考虑票房,也不用担心投资人喜不喜欢你。
大约是文艺片演多了,吕聿来当导演拍起电影来也是相当纯粹,只管出好作品,不考虑其他,于是,我们看到了超大尺度的《扫黑·决战》。
吕聿来拍这部影片,就是让咱们观众不仅能在新闻报道中看到扫黑除恶,还能在大银幕上看到恶霸有多么贪婪、暴戾和嚣张。
在《扫黑·决战》中,开局就上演村霸暴力拆迁,贪污拆迁款,卫生间掉出70多万元现金的画面。
随着村霸背后的势力孙志彪出场,一个个场景越发惊心动魄。
孙志彪有多贪婪?
为了赚钱,他逼着未成年人帮他贩D,囚禁一群女子卖Y,他是暴力拆迁的幕后人。可以说,只要是暴利的行当,他都做,至于犯不犯法,根本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他充满暴戾,直接往无辜女孩嘴里倒白粉,揪着女孩的头发在地上拖拽,把人打进血池里逼供,将人挂在众多猪肉中间。
无论哪个场景都看的人心惊肉跳,连墙上喷红油漆这种画面都成了小意思。
把一个恶霸拍到这个程度,吕聿来觉得还不够,为了表现孙志彪的嚣张,片中还设计了一幕路边撒钱的场景。
看到这一幕,观众隔着屏幕都知道孙志彪要完蛋了,但是他不服。对着调查组车辆一边叫嚣,一边撒冥币,疯狂至极。
嚣张如孙志彪,连县长都掐着他的脖子质问:你有没有人性。
人性,在这些人身上毫无表现。而孙志彪背后,还有更大的靠山,就是这位县长,内心的黑暗,人物的狡猾,分裂的人格,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一个复杂的角色,却被张颂文演活了。
张颂文说:接不住姜武的戏,我就别当演员了。
观众则说:张颂文演戏是在太逼真了,演什么像什么,演贪官真是太适合他了。
张颂文饰演的县长曹志远,深谙官场之道。
他可以当着基层百姓的面大喊:把魏河县最脏最黑的地方给我挖出来。表现得正义凛然,还拍着桌子发誓:我见一个,我就抓一个。
他每天加班加点,不去娱乐场所,也不和商贩吃饭,他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别人不怀疑他,还以为只要做足够多的好事,就可以抵消自己身上的罪恶。
这样的官员贪婪,却又隐蔽,他们表面上是好官,实际上与黑暗势力勾结,看得人触目惊心。
比起孙志彪那样的恶霸,曹志远这样的人更可怕,他这样的人心机城府深,迷惑性大,颠倒黑白对于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事,在地方上只手遮天。
为此,片中还专门给曹志远安排了一句经典台词:你要知道在古代,县长就是县太爷,在当地权利像皇帝一样。
这话就是说给调查组宋一锐听的,足见曹志远也很嚣张。
等到他快要落马的时候,又来了一句更经典也更嚣张的话:你敢保证下一任会是好官吗?
虽说是句极为嚣张的话,却看得人一边拳头硬了,一边陷入深思。
曾几何时,曹志远也是一个朴实青年,他积极向上,想做一个好官。上大学的时候,曹志远在校刊上发表过一篇文章,说他崇拜文天祥,想做他那样的英雄。
可是,在金钱面前,他一边喊着让别人不忘初心,却不知真正抛却初心的是自己。
曹志远的父亲是县委书记,他是个官二代,从小接受良好教育,青年时代扎根贫穷地区,积极入党,要求进步。
但是,当他作为中层干部去美国学习的时候,别人请他吃饭,一顿饭600多美金,相当于曹志远当时半年的工资。
这一下让曹志远自卑了。
如果说,曹志远只是因为这一次就立刻堕落,就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他只是不再想当文天祥了,至于接受别人邀请,收好处办事,曹志远依旧没有做。
真正拉曹志远下水的,是拆迁工作。
曹志远担心有勇无谋的孙志彪办事不力,就给他找了一个搭档林巧儿,等到拆迁工作完成,政府拨了钱,林巧儿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为曹志远在瑞士银行开了账户,曹志远默认了。
被拉下水的曹志远体验到了贪腐带来的快感,也带来了罪恶。
为了洗刷罪恶感,他时不时就要去放生;他睡不踏实,总是怕出事,直到被关起来,才总算睡上踏实觉;为了让别人不怀疑他,经常加班加点,不去娱乐场所也不吃请。
可以说,金钱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感,反而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加糟糕。外表的嚣张只是为了掩盖内心的惶恐。
站在他的角度,“谁能保证下一任是好官”倒是不像一句嚣张话,反而在警醒官员思考如何抵住诱惑,如何加强教育,如何做好监管。
这样的题材直击社会痛点,同时告诉观众,所有情节都有现实原型。如此大尺度的电影能放映出来,真是机会难度,也许以后再想看到这样的影片就没有那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