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和男生大半夜村口约会,母亲非但没阻止,还劝女儿注意走远点!
>这难道是小剧不充会员就可以看到的情节?
>《黄石》前传《1883》,被网友尊为西部片的天花板,自开播以来广受好评,现评分9.3。
>该剧依旧由泰勒·谢里丹担任编剧兼导演,故事结构、色调风格继承了《黄石》。
>如果说《黄石》关注新旧观念、保守和现代的矛盾,那么《1883》则聚焦西进运动下的人口迁移、种族和文明冲突、人与自然的对抗。
>詹姆斯·达顿和玛格丽特·达顿,这对夫妇怀抱着梦想和膝下的一儿一女,向西出发,穿越大平原,前往美国最后一站蛮荒之地,希望在应许之地蒙大拿寻求到美好的未来。
>然而,浪漫的西行之旅并不太平。
>故事一开场,看似农民的詹姆斯·达顿和一帮匪徒火拼,本以为是个青铜,没想到是王者,枪战场面火爆,詹姆斯·达顿以一人抵多人,完胜!一下子就被打上了硬汉标签。
>途经一座小镇,没走几步就被扒手抢走钱财,詹姆斯·达顿眼疾手快,一顿枪子就把扒手吓倒在地上,詹姆斯·达顿准备拍拍屁股走人。扒手却被小镇居民们乱打一顿,施以绞刑,当街处死。
>西行之路上,杀人比偷窃几率还要高。所以“没有枪,你会在这里死得很惨。“
>也就是在这个小镇上,达顿与警长结缘,开启了搭伙西行之路。
>接下来的情节,小剧只能说:野蛮,太野蛮,太对味!
>一行刚走到镇外河边小憩,男人们外出围捕野牛时,
>偶遇匪徒,打来打去大混战开始,要说“枪法“和“计谋“那是没有的。
>找野牛回来的男人们见状,准备去镇上找治安官说理。
>治安官二话不说,带着他们去往酒吧,就是干!
>干净利落,十秒结束战斗后,撂下狠话:
>沃思堡只有一个人能随便杀人,那就是我!
>剧情野蛮到了天花板。
>肆虐屠杀的背后离不开一直存在的印第安人和白人之间的矛盾,该剧将这样的残酷展现得淋漓尽致。
>印第安人割白人头皮当战利品,而白人在集市上卖印第安人的头皮。
>殖民者的入侵,让印第安人被屠杀殆尽。这也就有了开篇第一幕,女主被印第安人追杀。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被编剧塑造较为成功的女主——艾尔莎·达顿。
>全篇以她第一视角进行回忆叙事。
>一个被家庭观念束缚,骨子里渴望自由的女子。
>在火车上被邻桌男人挑逗,春心荡漾,妈妈喊回来时,姨妈还以扇脸教她恪守妇道,保持淑女形象,这次扇脸以她道歉结束。
>和父亲落宿村子,醉汉却误入房间,险些被QJ,幸好父亲赶到,头部来一枪。
>血溅了艾尔莎一脸,也让她彻底明白:
>这个世界,淑女形象并不能让自己顺利活下去。
>于是,她脱掉了长长的淑女裙,穿上了裤子。
>父亲詹姆斯·达顿持有和她一样的观点,他认为:
>这世上的淑女够多了。
>出发时还在女儿的马鞍上放了一把枪,女儿问有何用处时,他回答道:
>我不确定,但真到用的时候,我不希望你没有。
>这个姑娘怀揣着对未来的期望,
>这份对未来的期待也来自于旅途中遇到了第一个喜欢的人——牛仔,
>两人在赶牛的路途中感情逐渐升温,原本经过前半夜的激情,决定私定终身。
>然而,感情戏戛然而止。接下来的一场匪徒混战中,牛仔被匪徒一枪毙命,
>死前不忘对女主父亲坦诚他对女主的爱意。
>艾尔莎痛哭流涕,远离文明的世界,爱与痛苦都变得更加直接而汹涌,
>牛仔的死让她理解了那句“自由有倒刺”的真正含义,
>她目光所及,都失去了神采,站起来走向匪徒,朝着他不断地开枪,
>倒在镜头里的匪徒诠释了西部的隐喻:这个时代人命如浮萍,唯有强者才能走完旅途。
>女主从一个坐在车上的淑女蜕变成长为了一名最原始野蛮、最直接了当、最独立主张的西部牛仔。
>她的成长伴随了许多令人感动的内心独白。
>当追问痛苦的本源是什么时,
>亲人都因天花离世的队长告诉她灵魂互相拥有才会痛苦,
>坚持活下去的意义在于,携带着另一半灵魂,用我们的眼睛去帮他看世界,
>正是这段心灵对话,让身处地狱的艾尔莎即使中箭,也未曾畏惧,仇恨和愤怒在内心燃烧,正面冲击马背上的印第安人。
>女主举枪绝望走向对方,眼里的世界残酷又冷漠,她知道:这个世界不在乎你的死活也听不到你的呐喊,
>那个刚下火车,认为世界“很美”的小女孩,最终被这个野蛮、直接、杀戮、无情的西部世界击碎了!
>这部粗犷中还夹杂着角色细腻的内心成长历程并未就此戛然而止,艾尔莎和家人们还会继续一路向北!
>坎坷不是西进之人的动力,而是他们怀揣的梦! 西部不是天堂,是地狱。bangbangbang! 开火,开火,再开火!期待后续一如既往是那直逼感官的野蛮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