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正式开幕,开幕式倒计时采用了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相关元素,带着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向世界传达中国图景。
这份“中国式浪漫”,是由总导演张艺谋带领一批主创团队实现的,为了确保主创团队的各项方案可以顺利呈现,开闭幕式工作部各部门需通力合作。而其中,就有一位中国农业大学教师的身影。他叫李辕,带着与少年时不同的身份与心境,时隔14年重回鸟巢。
中国农大教师李辕,带着与少年时不同的身份与心境,时隔14年重回鸟巢。 受访者供图
晋级“双奥人”
“见证了祖国的强大,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
这是北京冬奥开幕式结束当晚,李辕在社交平台上写下的话。今年10月份,李辕入选北京冬奥组委国家体育场开幕式运行团队,成为演出仪式处的主管,直到现在,他已经干了五个多月。“这段时间里,我每天都是充实的。”李辕说。
2008年,李辕在上初中,作为展示特色艺术的演员,他参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的垫场表演,虽然留下的影像资料很少,但在李辕的回忆里,当时的表演情景还历历在目,他说:“虽然当时我参与的是垫场表演,在那个尚在形成世界观的年纪,同样能感受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心里想着的,就是每一个动作都不能做错。”
如今,李辕重回鸟巢,以高校思政教师之名,参与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相关工作,他的身份,也从舞台上的演员变成了舞台下的工作人员。这对于李辕来说,感触颇深。他提到:“起初作为一名学生演员来到鸟巢,我其实是一名被服务的对象,只需全神贯注在舞台上进行展示,而现在,我是一个提供服务的人,我需要服务好运动员、演员、仪式人员三个重要的人群,让他们享受整个开幕式,身份上的转变是最明显的,不是想着怎么去享受奥运会,而是自己能为奥运会带来什么。”
李辕手持中国代表队的雪花造型引导牌。受访者供图
与时间赛跑
晋级“双奥人”的李辕,在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演出仪式处担任主管一职,主要负责开幕式演出仪式运行工作,向上要与主创团队、各分场导演对接运行计划,向下要对所有与演出仪式有关的工作进行梳理和执行,落实到每一位演职人员和服务保障人员身上。“我可以说是一个腰部角色。”李辕说。
时间紧任务重,从10月份接到工作任务开始,李辕几乎没有离开过办公室,他说:“我们需要与分场导演对接,落实创意方案并且指定每日运行计划,确保排练和开幕式当日,国家体育场内演出仪式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行。”有时候,李辕需要与十几个业务领域进行工作对接,常常从白天忙到夜里,“工作完一抬头,可能天都黑了,每天只吃一顿饭是常有的事情。”
“在开幕式的舞台上,每分每秒都是宝贵的。”李辕说,他已经很久没有过过周末了,每天早晨八点,到晚上十二点,他的工作时长在15小时左右,“我的头脑里已经没有星期几的概念了,只有冬奥会开幕式的倒计时还有多少天。”
在李辕的社交平台上,还展示着一张他举着奥运火炬的图片。他说:“当我第一次看到主火炬的点燃方式时,我也被这一颠覆性的点火方式所震撼。”李辕是最早现场看到点火方案的一批人,直接参与到火炬点燃环节的运行工作中,“本次点火方式是百年奥运史上独具一格的创新,众所周知历届奥运会的主火炬点燃都是开幕式的核心亮点,自然也引得公众的高度关注,为了确保点火方案不会提早泄露,即便是面对至亲和朋友,也不能吐露任何内容,把保密工作做到最后,把精彩留给全世界。”
李辕手举冬奥会火炬。受访者供图
那时候,距离冬奥会开幕式,已经不到三个月时间了,李辕顶着压力,他提到:“可能导演需要的是一个创意修改,比如和平鸽的表演形式,这些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我们需要第一时间与多个业务领域进行沟通,确保配合的业务领域明确修改方向,最终得以按期呈现主创团队和分场导演想要的效果。”
惊艳的演出
每一场惊艳的演出背后,是无数次准备和预演。1月22日,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第二次全要素彩排,包括烟花、运动员入场,彩排的要素基本齐全,不巧的是,1月21日晚上,北京下了一场大雪,整个地屏被积雪覆盖。
“虽然我们之前做了遮挡装置,但是22日当天零下几度的气温,地面还是出现了结冰现象,为了清理雪水,就耽误了22号白天的排练。”在这个节点上,李辕与各业务领域协调情况,通力合作,一起检验突发情况下的应急措施是否到位,“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经历,因为我们没有人能知道2月4日当天是否还会有降雪天气,如果有,我们要如何应对,都在这次彩排中得到了宝贵的处理经验。”
从22日中午开始,李辕所在的演出仪式处就一直与各个业务领域进行协同,启动应急预案,调配人力,对舞台进行快速清理,他说:“直到当晚的彩排,基本实现了开幕式的要求,这也检验了我们与各个业务领域之间的沟通成效,从一开始的不顺畅、不明晰,到最后对自己的工作流程得心应手的状态。”
为了能够确保排练期内,分场排练和联排日的全要素彩排可以顺利进行,演出仪式处牵头与场馆内各业务领域之间组建了“排练调度会机制”,每天下午5点会在线上或线下,与场馆内十几个业务领域负责人员,沟通排练过程中需要对接的工作,而李辕作为演出仪式处开幕式运行主要负责人员,主持了60余场调度会,自仪式日当日之前,调度会不分节假日、双休日,几乎风雨无阻。
安全的演出
李辕提到,除了开幕式演出的应急准备外,此次冬奥会开幕式首次采用了闭环管理模式,这对他和整个团队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李辕说:“要保证每一位来到鸟巢的人员,都能开开心心表演,平平安安回家。我们需要安排出一条非常缜密安全的流线,确保闭环外的演员可以在封闭舞台区进行表演,同时保证闭环内的运动员可以在鸟巢内出场和展示,他们不会出现密切交集,能确保两个群体绝对的安全。”
李辕所带领的团队。受访者供图
事实上,要实现如此多人的流线管理,是非常困难的。李辕说:“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一旦建立的闭环遭到破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开幕式,所以闭环管理是我们开幕式的一个底线工程。”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一人一策,团队需要对场内的每一个演职人员的动态情况,进行研判,在不可控的情况下,就需要把相关人员纳入闭环管理,保证万无一失。
“非常庆幸,到最后都没有出现破环现象,顺利地完成了开幕式,这对我来说记忆深刻。”李辕说。
“我们”更自信了
如果说,十四年前站上鸟巢舞台的李辕,还是一名懵懂少年,那么现在忙碌在鸟巢各个角落的他,心境已经全然不同。他说,我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也随着时间的迁移,在发生变化。“作为一个学生演员,我更理解当时的心态,就是终于有一个机会让世界看到中国了,所以我们要把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一股脑地向世界展示。”
李辕说,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变得更加从容,“这次冬奥开幕式文艺展演的过程中,没有大的篇章,没有沉重的历史,而是我们每一个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生活细节,我们不再需要向世界展示我们的灿烂文明了,因为我们足够自信,世界足够了解我们。”
开幕式不一定是宏大的,李辕提到:“当我第一次在台下,看到和平鸽的环节,实话实说,我被感动了,完全被带进了导演组想给观众呈现的情绪里,非常浪漫。尤其是每一个小演员,他们在舞台上不是表演,而是真实的、天真的状态,他们可以尽情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动作。”
那是一台由五百名小朋友手持和平鸽模型表演的节目,他们从不同方向穿越鸟巢,肆意奔跑,行将结束时,一只小鸽子掉队,被另一只小鸽子找到并领回队伍,回到中心。李辕说,这是彩排时候的巧合,是导演把这个巧合保留了下来,因为这就是真实的我们,是最直击人心的力量。
新京报记者 陈璐
编辑 唐峥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