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2018年的时候,选秀节目就开始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面。
选秀最开始在国内不是很流行,但依旧出现了像是《超级男声》等等的节目,也出现了很多实力强劲的人,那个时候国内还没有流量这一类的说法,从吴亦凡率先开始回国之后,流量之路开始打开。
接着三小只的出现和逆袭,再来就是2018年的《偶像练习生》,选秀和流量元年,随着选秀节目正式开始打响。
说实话,小编现在看见选秀其实是害怕的。
从2018年开始,陆陆续续的有很多的流量小生和小花爱豆出现,并且热度也很大,从刚开始的NPC男团,到后来的UNINE男团。
然后就是R1SE男团等等。
3年的时间,不同的平台大概有6档选秀。
但结果都是限定团,时间一到原地解散,后面粉丝们也只是在为爱发电,也就是大家常常说的割韭菜。
现在应该已经解散了三四个限定团了,有流量的也只剩下几个。
要是算上女团们的话,那么有知名度的就是蔡徐坤,孟美岐,周震南,其他的,小编就真的不知道名字了。
然而让大家觉得闹心的是,依然有选秀像是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并且依然是一样的套路,一样的选人制度,一样的解散套路。
再看看现在重新推出来的男团或者是女团。
已经没有了刚开始的光环,不管怎么样都是在复制第一季的经典,剩下的毫无创新。
现在时间过去了三年,将近6档选秀,假设每一档选秀都是100个人,那么选秀之后,600个男孩或者是女孩,都将面临人生巨大的考验:何去何从?
从众多选秀的海报可以看出来,国内到底举办了多少的综艺,包括央视的《向上吧!华彩少年》也被算在内,选中了的,有希望转型,成为演员,歌手,或者是像蔡徐坤那样有名的唱跳型全能爱豆。
那么失败的人呢?
可能幸运的会参与公司的强制转型,打包分配工作,运气不好的,收拾行李回家,或者面对高昂的解约费。
这是考验之一。
第二就是选秀人才的不断突进。
为了提升自己的口碑和知名度,哪怕是网红都要来参加选秀,先不说国内的,海外的选手也看中了选秀的热度,直接来分一杯羹。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选秀这个市场正在不断地国际化,如果不是特别优秀的话,可能会输给海外的选手。
那么国内的小哥哥就会不断的像回锅肉那样重复的选秀,再选秀。
第三个考验,就是转型的饱和度。
爱豆在选秀出道之后,有些大公司会争取到影视的资源,那么这个时候爱豆就会往影视方面流动,也就是转型的开始,如果对演戏有天赋的话,一部剧就可以得到很高的话题度,并且有时间磨炼自己的演技。
就像是陈宥维,虞书欣,张艺凡一样。
要是转型成功的话,在影视市场里面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但是这对于大多数的爱豆们来说都是很难的,因为没有演戏的经验。
所以在今年,两档男孩选秀综艺轰轰烈烈结束之后,又有哪些男孩子们会重复的开始“回锅肉”之旅呢?
这可能就是选秀的弊端吧,可惜很多人都看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