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妃娘娘的睿智如空谷幽兰,善于隐忍寂寞,却日日继续能量;一朝花开,便是馥郁清香充盈空谷。
一刷《琅琊榜》时,我便被静妃娘娘的睿智所折服,仅凭一本《翔地记》中几个减笔字,便能推测出苏哲就是葬身梅岭的林殊。
可三刷《琅琊榜》后,我却觉得这个逻辑十分站不住脚。
正如卫峥被捕时,梁帝所言,“当年在梅岭,谁都可能活下,唯独林殊不会”。
当年金陵城中那个飞扬的少年将军,如正午的骄阳,太过耀眼,谢玉也好、梁帝也罢,都不得不心生忌惮。
无需名言,他们都心知肚明,若林殊活下来,终有一日,会将赤焰翻案,而他们这些赤焰案的主谋,必将为此付出代价。
所以,虽未明确表述,但也可推知,当年,谢玉对林殊所在的赤羽营是怎么样的赶尽杀绝。
林殊,又怎么可能活得下来?
仅凭一本《翔地记》,静妃娘娘何以这么大胆地猜测,坠入的地狱的鬼魂竟能重返人间?
2.《翔地记》中避讳林殊生母闺名的减笔字,不足以推定苏哲即是林殊。
从十三先生对苏哲这个小主人的敬重,可以看出,林殊生母晋阳长公主德行甚好,仰慕、敬重她的人很多。所以,这个避讳她姓名的人,也可能是晋阳长公主的其他敬重者。
为此,我一直不解。《琅琊榜》是一部很良心的剧,每一个细节都经得住推敲,何以会出现这么大的一个BUG?
直到我读了《琅琊榜》小说原文之后,才深切地明白,苏哲都弄不清楚的,静妃是如何识破梅长苏的身份。
在《琅琊榜》原文中,无需梅长苏表明自己真实身份,即一眼识破的,共有三位。
第一位,太皇太后,一个众人都认为她糊涂了的老太太;
第二位,佛牙,一匹靖王与林殊自幼饲养长大的狼;
第三位,便是静妃娘娘。
我对比了太皇太后与狼牙的共同点,太皇太后糊涂了,本就记不清孩子们的相貌,她认人全凭感觉;而狼牙,作为一匹狼,它凭气味识人,而这种气味,不单单指以人的嗅觉闻不到的气味,更多的是这个人身上的气韵。
而静妃娘娘如空谷幽兰般睿智的女子,从她后期争宠、固宠、管理后官的手腕,就可以看出,她是真的有能力帮助梅长苏为赤焰翻案。
她的睿智,在很多时候,安安静静地叫人心惊:她的语调平缓,不疾不徐;她的神态祥和,不骄不躁;她的步伐稳健,不紧不慢。
好似有一种看破红尘,重活一世的智慧。
这样的人,看人识物,瞧得不是表面,一眼便能洞察人心。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
何为字如其人?
是因为字体形状和人很像吗?不是的。
是因为每一个人书写出来的字,都带着主人的气韵。
一个的笔迹可以改变,但是气韵却不会变。
纵然从地狱归来的梅长苏,在他的内心深处,在他的骨子里,他仍是林殊;那个骄阳似火、爱国爱民的少年将军。
一本《翔地记》中,满带着林殊气韵的标注,又特意规避了晋阳长公主的闺名,一个声名赫赫的琅琊榜首、江左盟宗主,放着太子、誉王的招揽无动于心,却却执拗地选择了毫无胜算的靖王。
这样的人,不是林殊,又该是哪个?
至于林殊是如何从地狱归来的,静妃娘娘在多次向靖王询问梅长苏状况时已经推测得差不多了。
在后面我们知道,静妃娘娘是知道火寒之毒的,尽管医术不如老阁主、蔺少阁主精湛,但至少可以缓解病症,自然也是清楚如何拔毒。
因此,当得知梅长苏,一个面容大改的孱弱男子,不会武功,怕冷畏寒,又联想到梅岭的那把大火,以及梅岭独有的雪疥虫。
林殊是如何变成梅长苏的,自是那需要挫骨剥皮才能拔得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