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深入现实生活 记录时代变化

纪录片——深入现实生活 记录时代变化

图①:纪录片《山河岁月》海报。

图②:纪录片《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海报。

图③:纪录片《智慧中国Ⅲ:前沿科学》海报。

资料图片

核心阅读

文艺工作者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期的纪录片创作描绘出一幅真切的时代画像:热烈的纪念与历史的沉思,现实的观察与文化的追寻

打捞隐藏在时间里的记忆,激活历史,启迪未来,是历史纪录片的文化使命,也是未来的期待

新生活也是纪实影像里的主角,新职业、新科技、新可能与新趋势彰显我们时代的活力与希望。生活步履不停,纪录片潜入社会深处,敏锐捕捉正在发生的变化,为崭新的生活留下一幅幅肖像

纪录片是国家和民族的记忆。国家广电总局《关于推动新时代纪录片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日前发布,聚焦高质量发展,纪录片创作将迎来更广阔的未来。

文艺工作者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期的纪录片创作描绘出一幅真切的时代画像:热烈的纪念与历史的沉思,现实的观察与文化的追寻。

宏大叙事作品浓墨重彩

宏大叙事统摄了纪录片的创作方向。庆祝建党百年是浓墨重彩的主题,饱满的政治激情、高昂的叙事基调与多元的表现方式,赋予纪录片强大的力量和广阔的空间,《山河岁月》《敢教日月换新天》等一批精品力作接连涌现。

《山河岁月》从百年党史里选取100个重大事件、关键场景、重要人物,以人带史,以人言事,注重从人的角度讲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导演夏蒙以“诗意的表达”为理论文献片开辟新思路。《敢教日月换新天》以时间为脉络,以事带人,选取关键事件和节点,讲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不懈奋斗史,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导演闫东突出表现党的“青春密码”,让人耳目一新。两部作品勇于突破同类题材的原有框架,是值得称道的。此外,《绝笔》《诞生地》《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党的女儿》《幸福落地》《青春正当时》等作品也从不同角度致敬百年大党。

同时,纪实作品深情讲述脱贫攻坚的历程,真情描绘全面小康的画卷。创作者深入扶贫现场,捕捉正在发生的故事,把活生生、热腾腾的生活现场搬进纪录片,焕发出巨大的情感力度与审美激情。

《摆脱贫困》以政论模式讲述了脱贫攻坚的全貌,许多作品以纪实方式讲述小人物的脱贫故事。如《柴米油盐之上》中,云南大山里的扶贫搬迁、女卡车司机、上海杂技演员的故事,让我们久久难忘;《告别贫困》中,湖南城步县山区的带货直播、云南哈尼族旅游扶贫,让人耳目一新;《跑好最后一公里》讲述广东汕尾、清远等地的扶贫故事;《走近大凉山》中导演以个人体验的方式表现大凉山彝族山区的发展变化,等等,都正面表现了贫困群众、基层干部的坚韧努力与扶贫攻坚事业的卓越成就。

社会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人民的时代表情与深沉内涵,为宏大叙事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也是中国纪录片一直受到追捧的原因。

汲取中华文化的丰厚营养

丰厚的中华文化是纪录片拓展新空间、探索新方法的源泉,5000多年文明中有很多灿烂的星光值得重新打量重新传播,可以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传承光大。

《岳麓书院》梳理岳麓书院的千年流变,传承传道济民、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文化精神。《王阳明》突破传统模式,古今对接、时空穿越,演员既以自己的身份寻找王阳明遗迹,又扮演了历史上的王阳明,以今日视点激活传统心学。《书简阅中国》通过书信讲述历史故事,影片选取表现亲情、爱情、友情、家国之情等书信,释放出强烈的情感魅力。《敦煌:生而传奇》再现敦煌的5个历史瞬间,《李白》诠释了诗人李白的传奇人生,《跟着唐诗去旅行》请当代文人追寻杜甫、孟浩然、李白等5位唐代诗人的行踪。

以不同角度演绎现代历史故事的3部纪录片也值得关注。《九零后》以西南联大杨振宁、许渊冲等16位年过九旬的校友为主人公,传递他们探索真理、热血报国的精神。这种很难被拍成电影的群像故事,在导演的精心编织下,成为一部思想饱满、妙趣横生的力作。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两位西方人来到中国,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38年,荷兰电影人伊文思将中国人民抗日的英勇形象拍成电影《四万万人民》。临走前,他将自己的摄影机赠给正在筹备的延安电影团。《伊文思看中国》讲述了伊文思与中国人民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痛感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被西方忽视,经过长期研究,最终将中国古代科技安放在世界文明坐标系上,《李约瑟和中国古代科技》讲述了这段往事。

从今天出发,打捞隐藏在时间里的记忆,激活历史,启迪未来,是历史纪录片的文化使命,也是未来的期待。

参与生态文明的国际对话

2021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在中国的成功举办,推动了各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国际社会对于生态文明的关注上升到新高度。与此同时,中国生态纪录片取得跨越式发展,《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王国》《雪豹的冰封王国》《生命之歌》《同象行》《荒野至上》《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长江之歌》等作品,有效参与生态文明的国际对话,传播“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

《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王国》首次聚焦中国国家公园,按照地理分布讲述了不同环境下的自然生态、动物栖居与人文生活,不仅呈现了众所周知的大熊猫、东北虎和藏羚羊,也拍摄了行踪诡秘的兔狲、腾跃丛林的长臂猿、行动敏捷的花栗鼠等动物,以准确景别捕捉动物的表情和眼神,并将生态意识灌注全片,提升了中国生态纪录片的视觉表现与文化高度。《雪豹的冰封王国》可谓一部真正的雪豹纪录片。故事发生在青海省一处海拔超过3500米的隐秘山谷,虽然只有50分钟,却全部围绕雪豹展开,雪豹走出谜一样的高山大泽,清晰地来到我们面前。《生命之歌》是致敬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的影片。云南因其特殊地貌和气候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天然条件,影片以山脉、河流、森林、湖泊、草原、田野和家园为主题,姿态万千的自然生物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相得益彰,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样是云南,一群来自热带雨林的亚洲象突然向北迁徙,吸引了全球目光。《同象行》跟踪象群脚步,既有前途未知的悬念叙事,又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从某种意义上说,亚洲象给人类提出一道生态考题,而云南群众给出了满分答案。

生态文明不仅是中国课题,也是全球课题。从征服自然、消费自然到保护自然,纪录片在前进,在行动。中国生态纪录片带着独特的东方哲学与智慧参与国际对话,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彰显时代活力的影像书写

新生活也是纪实影像里的主角,新职业、新科技、新可能与新趋势彰显我们时代的活力与希望。生活步履不停,纪录片潜入社会深处,敏锐捕捉正在发生的变化,为崭新的生活留下一幅幅肖像。

《Hi新职业》以短小篇幅讲述一些新兴职业:驯犬师、铁甲设计师等,呈现了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新工种;《智造美好生活》展望科技创新带来的新生活,物联网、智能家居、机器人、无人机、无人驾驶等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智慧中国Ⅲ:前沿科学》讲述了中国人工智能、航天航空、生物技术的最新成果;《新兵请入列》描述了一群00后新兵在部队的训练故事,呈现了年轻一代的风貌;《小小少年》记录了一组普通家庭的天才少年;《归田》里90后男孩饶志伟放弃城市打工生活,回到家乡韶关,在80后种粮大户邓瑞庭的帮助下种植水稻,开启自己的事业;《重返红旗渠》以海外视角审视红旗渠,激活这一宏大工程的现代价值;纪录电影《大学》以四代清华校友为主要人物,呈现了中国大学的人文传承与学术精神。美食纪录片广受欢迎,《风味人间》第三季跨越中国漫长的海岸线,探寻海中美味,记录人与海的和谐相生。从这些纪录片可以发现,中国社会趋于多元,年轻群体拥有更多选择、更大发展空间。

世界在变化,生活也在变化,纪录片留下一个年轮的丰富表情与多维思考。2022年,期待纪录片深入现实生活,挖掘文化力量,激活历史资源,记录时代变化,陪伴我们继续前行。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

版式设计:赵偲汝

[ 责编:杨帆 ]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256 字。

转载请注明: 纪录片——深入现实生活 记录时代变化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