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电影我觉得拍的很好,但是如果作为历史题材的内容。电影为了戏剧效果突出了特务的能力,反侦查一环接着一环,但是这都不现实。所以可以抛开历史去看,是好剧。连着历史看感觉特别荒谬。比如电灯汽车,感觉不是那个时代的中国而是一个平行世界。在当时那个年代,能混到高层的卧底为数不多,肯定还是要继续发光发热直到实在没有办法了才会选择自己主动牺牲的。就像另外一个评论所说的,周乙杀谢子荣只是电影的艺术话创作,让观众看着解恨,好落得一个完美结局。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科长在周乙的背后看了一眼,意味深长的一眼,一眼万年的一眼,看得我毛骨悚然后背发凉!周围都是眼线,都是训练有素狡诈的恶徒,危机四伏人心不古的那个年代。和平年代真幸福了,影片中那故乡的风雪,那故乡的中央大街,那故乡的亚细亚,无关风月总关情。在剧中,谢叛变的事地下党已经知道了,所有和他有关的线会马上掐断,乌托拉行动结案后,他已经没有价值了。但是必须要除掉,这是规定。但是这样的事绝对不会让一个高层卧底去做的,为了杀一个没有威胁的叛徒冒着暴露的风险?会有专门的锄奸队,当年这一块可是由周公亲自领导的。叛徒没用了失去了保护,除掉他并不难。甚至很可能被高科长直接除掉了,免得后患,参照顾顺章。
其实,科长一直知道内鬼是周,不可能是金,但他还是没动周,杀了金。杀了金他还要给金家里送钱,并表示内鬼会自己跳出来。为什么?所以我特别提了科长的领导艺术。所有证据都指向金,所以金不得不死;周很可疑但所有事他都圆了过去,杀了他下面会有兄弟不服,不能凭诛心之论就干掉自己弟兄。注意女特务对周的信任态度;如果科长没有证据就命令杀了周、放了金,以女特务为代表的反动派怕是不但不服,甚至会觉得科长和金股长可能都是卧底。
好像最后是计划了让假的妻子用出卖周乙的方式得到敌人的信任,当时他是知道自己和假的妻子都暴露了,而且家中被监听了。然后想出来二保一的方案,除了自己其他人基本都跑掉了,假妻子也因为情报准确成功打入敌人内部,周乙被枪决了。其实,枪是在撞针上做的手脚,在大部分情况下不拆解保养检查是不能发现的,特别是左轮手枪,本来就是以可靠性见长,对于特工而言,在剧中需要隐藏武器的情形下,是不方便拿出来检查保养的,装填了子弹后就是准备随时用的,所以说大前提是不成立的。
张宪臣、楚良越一流,周乙被反派相信的程度也就越高,反派的智商也就越在线,周乙要担负的情报任务也就越重,要知道,情报是可以左右一场战争的成败的。举个例子,如果当年美国获得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情报。二战怕是要再打个一两年才结束。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让指挥官选择用十个精英换珍珠港,你觉得他会怎么选?并且,你也说了,张译是一流的特工,一流的特工怎么可能做出“偷本书,就被抓了”这种蹩脚特工的活。唯一的解释,就是他是故意的。而一切目的,就是掩护周乙,让他发挥更大的作用,保护更多的人。
首先,我们也承认这个“乌特拉行动”很扯,但是如果没有这个乌特拉,周乙也不会暴露。事实上,周乙最后也没保住。周乙拿毒药片、科长让女特务抚恤老金家人、周乙杀汉奸……种种迹象表面周乙潜伏也失败了。你觉得张艺谋绕这么一大弯子,煞费苦心,埋了这么一条只有作者的火眼金睛才能看出来的暗线,就是为了讲述一个失败的”保护卧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