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 | 靠蹦迪出圈的于和伟:还好我有作品

2021年,50岁的于和伟成为霸屏演员,从电视剧《上阳赋》《觉醒年代》到电影《刺杀小说家》和《悬崖之上》,带来巨大流量的同时也收获一众好评。

深挖 | 靠蹦迪出圈的于和伟:还好我有作品

其实在去年,于和伟就因《新三国》里一句“接着奏乐,接着舞”的魔性台词意外“出圈”,成为大家争相模仿的对象。更有网友把他在《一出好戏》中梳着大背头,口里叼着雪茄,随着音乐舞动的动作剪辑成蹦迪视频,在网上广泛流传。

于和伟近日接受《鲁豫有约》的采访,被问及如何看待自己辛辛苦苦拍了二十年戏不如在抖音“蹦迪”两个月时,于和伟的回应是:“还好,我有作品!”

深挖 | 靠蹦迪出圈的于和伟:还好我有作品

人物塑造,千人千面各有魅力

出道至今,于和伟共参演电视剧68部,参演电影15部。

1992年,21岁的于和伟放弃话剧团的工作,考入上海戏剧学院。他第一次走进电影片场,就是在张艺谋的电影里。那是1995年,《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开拍,请了一批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生做群演,在舞厅跳舞。于和伟当时读大三,也被拉了去。“电影上映时,我特地去看,在那些跳舞的人里拼命找,但没找见自己”。

深挖 | 靠蹦迪出圈的于和伟:还好我有作品

1996年,于和伟在上海戏剧学院出演了个人首部话剧《借我一个男高音》。1999年,参演个人首部电视剧《曹操》,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然而进入演艺圈后,于和伟并没有翻起多大的水花。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似乎变成了配角专业户,但是并没有放弃自己。《深圳女人》《省委书记》,在这些戏里,哪怕只是一个很小的角色,他都努力做到最好。他知道每个机会都来之不易,他所有的资本就是自己的努力。

2003年,于和伟参演高希希执导的抗战剧《历史的天空》,饰演坚持理想却因情生恨,最终成为大反派的角色“万古碑”一角,让人印象极其深刻。从此以后,于和伟便成为高希希的御用男配,也渐渐有了名气,两人还合作了《搭错车》《纸醉金迷》《光荣岁月》等。

深挖 | 靠蹦迪出圈的于和伟:还好我有作品

随后他出演电影《老炮儿》里痞气又嚣张的龚叔,演技让人眼前一亮。2017年上映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他饰演那个扶额崩溃、说着口头禅“我很被动”的郑县长,获得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2018年,于和伟在《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饰演挟天子以令诸侯,戎马一生的曹操。于和伟饰演曹操时经常用“笑”来表达人物情绪,让观众得以一窥曹操的深邃内心,从中领略一代枭雄在乱世争斗中的无奈和人生悲凉。不论是放声大笑,还是含糊不清的笑,抑或别有深意的微笑,无一不霸气得令人心生畏惧。他将曹操或柔或刚或残忍凶狠的性格形于色中,被荧幕外观众称之为“曹霸霸”。

除了曹操,于和伟还饰演过鲁肃、文若和刘皇叔。这些早已深入人心的形象,于和伟却能做到不让观众产生走错片场的错觉。

深挖 | 靠蹦迪出圈的于和伟:还好我有作品

网友们调侃式地夸奖:“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演曹操,今天下三分,于和伟占其二。”

最近热播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中,于和伟饰演革命先驱陈独秀。他演活了一个革命者身上的坚定无畏与诗意达观。这是他第三次饰演陈独秀,2010年和2017年,于和伟曾分别在电视剧《中国1921》和电影《建军大业》中两度扮演陈独秀。即使是同一个角色,于和伟还是重新翻阅了陈独秀的史料、传记,民国历史,中共党史,还有许多知识分子的日记、笔记,去理解这个人物,靠近人物,塑造人物。

深挖 | 靠蹦迪出圈的于和伟:还好我有作品

最新上映的张艺谋导演的作品《悬崖之上》中,于和伟饰演我党秘密安插在特务科的间谍周乙,是一个真正在刀尖上起舞立于悬崖之上的人物。这个人物不是那种把精明写在脸上的人,周乙整个人的状态非常日常和松弛,容易让人对他放松警惕,看起来是个挺混不吝的人。于和伟演出了那种似正似邪的气质,为角色增添了神秘感和层次感,成功地将周乙这个前有狼后有虎的复杂角色推向了观众的视线中心。

深挖 | 靠蹦迪出圈的于和伟:还好我有作品

在80多部作品中,于和伟塑造了很多的经典角色,有典型的机关干部,有投机倒把的奸商,有谍战风云里的特工,也有现代都市“恐婚族”,可谓是跨越过去与未来,正反派类型通吃。纵观于和伟演绎生涯,其对待多面角色灵活驾驭,以独到见解赋予角色灵魂。其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很丰满很有层次感的。台词功底过硬,细节揣摩到位,靠的都是台下的苦功夫。

深挖 | 靠蹦迪出圈的于和伟:还好我有作品

1971年5月4日,于和伟出生于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他在家里是老幺,上面还有八个哥哥姐姐,母亲在45岁才生下他。那时条件艰苦,在于和伟3岁的时候,父亲患癌症去世了,母亲是靠卖烤地瓜拉扯大一堆孩子。

深挖 | 靠蹦迪出圈的于和伟:还好我有作品

于和伟在读初中时喜欢唱歌,在校期间,学习一般的他第一年中考成绩并不理想。因为不想做待业青年,决定补习一年再考。于和伟两次中考后,成绩还是不理想,恰好当时抚顺市幼儿师范学校第一年招男生,毕业后可以去小学当音乐老师。在补习班老师的建议下,进了抚顺幼儿师范学校学音乐。毕业后,因为爱好文艺,后来考进了抚顺话剧团。

深挖 | 靠蹦迪出圈的于和伟:还好我有作品

于和伟当年到抚顺市话剧团面试,他给考官唱了首歌,又模仿每天上学在车上看到的卖瓜子盲人,被录取。进入剧团后,于和伟就只是个跑龙套的,每天演舞台上的路人甲,“没有词,从这边走到那边,或者公园里的背景情侣”。

在两年时间里,他参演了一百多场《雷锋的足迹》。但因为是群演,演出单上并没有他的名字。但是对于于和伟来说,这段经历弥足珍贵。没事做,他就看别人演。团里有出话剧《雷锋的足迹》,演了一百多场。老演员都记得,于和伟总会搬一个小板凳,坐在边幕条斜眼看演出,看了好多场。

刚进入舞台的于和伟演技还很生涩。1990年他第一次演电视剧,吃饭的时候副导演说他是专业剧团的演员,怎么连普通话都说不好?于和伟显得有些尴尬,伸筷子搛盘里的土豆,却被副导演打了回去,让他说“四是四,十是十”,年轻气盛的他说不出来,撂下筷子就走了。

经此一事,于和伟对演戏更加执著认真。每次在台上跑完龙套,他都会搬个小板凳,坐在台侧认认真真看人演戏。于和伟还时刻揣着《新华字典》,看见招牌就查,春(cun)风理发馆、饺子(zhi)铺,到底是平舌翘舌。等他考到上海戏剧学院上学,和徐峥成为同学时,他的口音就是标准的普通话了。

深挖 | 靠蹦迪出圈的于和伟:还好我有作品

除了一如既往的努力认真,于和伟还是一个很包容开放的人。即使已经过完50岁的生日,于和伟依然是个很愿意去拥抱年轻人的生活的人,愿意接纳时下年轻人喜爱和流行的文化,能抛梗也能接得住梗。在《悬崖之上》首映礼上被问及跳舞视频,可以现场给大家展示蹦迪。被问到如果匿名给周乙发弹幕会发什么,他说会夸周乙沉着、冷静……帅气、太帅了、怎么会那么帅。从贴吧、B站到抖音,于和伟一直在互联网的前沿冲浪,毕竟10年前就在采访中“翻牌”过“玄亮党”的MV,一直很懂年轻人的“梗”。

在这个艺人们都为流量或作品疲于奔命的时代,于和伟似乎做到了两者兼顾。在他身上,“要流量还是要作品”这个困扰着很多艺人的问题似乎有了一个答案,“花若盛开,蝴蝶自来”是一步步的踏实累积。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693 字。

转载请注明: 深挖 | 靠蹦迪出圈的于和伟:还好我有作品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