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网络上一些造谣的言论,郭德纲和曹云金的曾经的一些恩怨有逐渐占据了网络的主流。这似乎是一个循环一般,过些日子这些事就被拿出来放到网上谈论一番,并且准能收获一波流量。
对于曾经发生的种种,谁又能完整准确地复述;古来称清官难断家务事,师徒亦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也就只能说一下是非,但是谁的对错,也许永远无法评定。
总而言之一句话:师徒情感是假的,深情陌陌是假的,涕泗横流是假的,唯有利益是真的。
所有的事情,当事人诉说的都不一定可信,更别说一些旁观者。许多人将郭德纲的小舅子王俣钦编写的《我眼中的德云社》奉为圭臬,这并不精确。
这个小舅子来的时间并不早,早期的许多事情都未亲历,因此得到的多是添油加醋后的内容,甚至是郭德纲改编后的版本,这种说法可不是空穴来风,郭德纲在此书的序文中写道:“我摘出了将近一半的内容。”
所以,就算不是郭德纲指使,也相去不远。
挺鄙视郭德纲的小舅子这种拿着“师徒道德”评述别人,算不上旁观者的旁观者最不可信,理性的人都该明白,德云社出走事件双方都有原因,一个巴掌拍不响,可在文中,将原因原原本本的归置到退出的人身上,将郭德纲刻画成了一个无可附加的大圣人,可信度又有几何?
若要将师徒的恩怨划归阶段,大致可以分为“面和心和”、“面和心不和”、“面不和心不和”三个阶段,所谓的时间节点并没有那么清晰,也是外人给予的考虑。
要了解真相,或许是在几十年之后,有考古学家将相关文献整理出来,或许能得到一个真相。
面和心和矛盾的起源就是利益,而没有利益的时候就是关系最融洽的时候。从曹云金跟随郭德纲学艺,到徐德亮、王文林退出之前。
这一段时间出现了德云社突然火爆、郭德纲火遍南北的盛象,矛盾也就由此激发。郭德纲有种暴发户的感觉,钱攥在自己手里不往外拿;徐德亮等看着眼红,又考虑资历,难免有隔阂。
多大的角唱多大的戏,多大的手端多大的碗。曹云金此时依旧对郭德纲尊敬有加,一是尊师重道,二是有自己的公司,能接私活,生活还能说得过去。
面和心不和在徐德亮王文林退出之后,德云社就进入了前期成员不稳定的时期。像是何云伟、李菁、曹云金等人都因为利益问题和郭德纲闹翻,这种说法没什么可争议的,许多成员退出之后,才有了薪酬制度的改革。
至于何云伟表忠心、曹云金表忠心,又是曹云金关公面前发毒誓等等话题早都耳熟能详,这里我也没必要再提及。两人还有不同之处:何云伟退社是跟郭德纲完全断了联系,曹云金退出依旧承认郭德纲是师父。
若从人品上来说,曹云金似乎还高一些!至少没有出现跳门之类的恶心行径。
当时的工资水平是这样的:何云伟李菁一场300、曹云金一场150,在何云伟退出之后,郭德纲就要求曹云金签订一份合同:内容大致是提高曹云金的工资水平,一场300;但不允许外出接私活,必须遵从德云社的统一安排。
这对曹云金来说是不能接受的,接私活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一旦禁绝,就相当于断了财路,因之拒绝签订,退出了事。直到重修家谱之前,保持了面和心不和的局面。
面不和心不和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就是郭德纲重修家谱事件。所谓德云家谱的修订更是郭德纲睚眦必报的见证,曹云金等人退出固然不对,但给徒弟们留条后路,在明面上也好看也好听,郭德纲并没有。
一个云字,成为了师徒彻底反目,以至不可修复的导火索。之后的6000字,7000字长文更是将这种矛盾推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直到今天一直持续着矛盾,毫无解决的可能性。
至于曹云金的回归,那只能是一个没有结果的猜疑,毕竟赵云侠的例子摆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