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观:看邓超在囧路上乱转,真捉急2012.12.28日

  25日,微博网友“荞麦chen”发表了观看《恶棍天使》的短评——其仅仅观影19分钟便选择离场。王思聪则在昨日凌晨转发该微博,并配文大笑:“哈哈哈哈哈哈。”

  《恶棍天使》虽在热映,但它在豆瓣上的评分却只有3.5。目前所见,影评人的评价都很低:有人认为“《恶棍天使》有毒”,不仅一点也不好笑,而且完全没有正常逻辑;还有人评价其为“走错场的二人转、进错组的甄嬛”;更有影评人叹息:“对不起之前评了的那些烂片了,我要道歉,第一至第十名的烂片都只有一部:《恶棍天使》。”

  当然,片方也声称,这是有水军在故意抹“黑”,“半夜一点钟涌进来一大批打一星的”。而仅仅3天就创下了4.2亿的票房,至少证实了其盈利能力。

  摒弃审美判断,有几点是可以确定的:这是一部屎、尿、屁齐飞,演员表演极度浮夸的喜剧片;另一方面,票房超越邓超上一部喜剧电影《分手大师》(6.5亿),大概没有悬念了。

  这类恶搞型电影,我没有兴趣做点评。我只是和大多数人一样好奇,像邓超和孙俪这样有“国民好感度”的明星,为什么要拍一部那么丑、那么弱智的片子?明星在日常生活里“自黑”,算是幽默,可以加分;但在电影表现上也弱智,甚至缺乏对喜剧的基本把控力和判断力,那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正如“严肃八卦”所说:邓超求你了,咱们安安静静地当个演员不行吗?

  但仔细的一想,真不行。

  因为邓超作为一个“准一线明星”,想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要得到更有效的个人标签。而邓超找到的新标签,就是“喜剧、自黑、恶搞”。你以为他是失败了吗?不,市场给他的反馈是“非常成功”!

  比如,很多人都说《分手大师》是烂片,但6.5亿的票房,足以让作为出品方之一、导演之一和男一号的邓超尝到甜头。这也让他在接下来的真人秀《奔跑吧,兄弟!》中,以高额出场费领衔,从而变得更红。

  随着《芈月传》《恶棍天使》先后播映,孙俪与邓超二人更是在媒体上频频晒恩爱,为作品卖力宣传。生活和节目当中的“蠢萌”形象,自然而然地嫁接到了营销里,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收成,他又何必只在意部分观众,或者是部分专业人士的意见?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像邓超这类的“准一线明星”的焦虑在哪里。这一个层次的明星,包括霍建华、冯绍峰、杨幂、刘诗诗等人,已经红了很多年,有过很出色的代表作,身价已经相当高,商业价值也十分喜人,对他们来说,随便站站台,酬劳都如流水一样地涌过来。可惜,他们又还达不到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行业位置。如何巩固目前的地位,或者突出重围,成为他们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大家心疼邓超一路往“智障”路上狂奔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他的演技惋惜。不管是《少年天子》中压抑而痛苦的顺治帝,还是《甜蜜蜜》中那个混账又多情的富二代,甚至是《烈日灼心》中的死刑犯,都可以看出来,邓超不仅有演技,而且非常有想法。不要忘了,他刚刚才拿到上海电影节的“影帝”。

  但这些依然无法解开邓超焦虑的症结。作为演员,他能选择的余地并不多,要么就是大制作里的男二号,要么就是小投资项目里的挑大梁,要么就是靠频繁接拍电视剧增加曝光——对于有追求(不仅仅是赚钱)的明星来说,想要走出这种死循环,实力、运气、眼光,缺一不可。红了多年的孙俪只靠《甄嬛传》就上位一线;“逍遥哥哥”胡歌最终靠《琅琊榜》《伪装者》实现番位大跨越。但这种“现象级”的好剧,或者是能拿到影视大奖加持的好角色,都是千年等一回。靠等,也许一辈子都无法出头。

  当然,如今的娱乐圈,晋升一线似乎多了一些捷径——利用话题,极大地增加自己的商业附加值。比如范冰冰,她在国际红毯界也是赫赫有名的“毯星人”了;比如邓超,“跑男”加身,一部真人秀就能让他热议度飙升;再比如Angelababy,靠美貌、靠“跑男”、靠与黄晓明的晒恩爱也可维持声望——这些标签,标注久了,居然变成了他们无可取代的资源。

  如果说邓超和Angelababy至少还是有作品(《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寻龙诀》)的,那么,更年轻的一代甚至连代表作都欠缺。比如TFboys和鹿晗们,虽然他们现在还称不上“一线”,但其热度、粉丝活跃度和商业价值,仍然不可小觑。

  回想十年前,中国娱乐界商业价值最高的周迅、章子怡、赵薇等人,至少都拿过大大小小几百尊奖杯了,更不必说早期的巩俐、张曼玉了。成就她们的,都是作品、作品、作品。我确实更怀念那个时代。但如今的现实是,明星们可以靠定位、靠市场取得一定的“价值”。这不是以个人意志能转移的。

  我以为,这个现实与中国影视圈的浮夸,密切相关。电影的门槛似乎越来越低,连所谓“综艺大电影”的票房都是几亿起跳。五年前,“亿元电影俱乐部”还是个稀罕玩意儿,没多久,五亿、十亿的票房都变为寻常,而现在,更是都把目标定为奔向“二十亿”。于是,在拍什么都能赚钱的环境里,大家似乎懵了,不知道电影的标准线到底在哪里,不知道什么样的电影配称“作品”——而不是商品,或小众赔钱货。

  那些拍了烂片,还不服的,也很正常,因为总有更烂的垫底。反正票房成绩好。

  这么一看,中国影视圈“一线明星”评判标准的“混乱”也可以理解了。因为群众基础大,中国的娱乐工业看起来真是花红柳绿,热闹得很。那些大牌明星们,把握着电影红利,坐在丛中笑。但是,没有扎实的作品,会不会让他们的声誉和利益建立在空中楼阁,并且不堪一击呢?我相信时间能擦亮眼的检验这一切。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681 字。

转载请注明: 娱乐观:看邓超在囧路上乱转,真捉急2012.12.28日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