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于灰色地带的打假人,是"打假"还是"假打"?

游走于灰色地带的打假人,是"打假"还是"假打"?

  文丨华商韬略 王 寒

  每年315,随着“打假黑心商家”被送上热搜,“打假人也需要被打假”的话题也在广受热议。这一切,既是社会声音的写照,也是为了推动“打假”的功能回归。

  【01】

  说起打假,没有人不提王海。

  这位自称吹哨人和清道夫的中国初代职业打假人,履历丰富,早在1996年就上过崔永元的《实话实说》,还和当时访华的克林顿夫妇对过话。

  2020年,王海盯上了快手头部主播辛巴。彼时,辛巴刚刚斥资7000万结婚,光是现身婚礼的明星就有40多位,名利加身的他还未意识到,一头猎豹正在肆时向自己发起进攻。

  对王海来说,辛巴有问题,是一个用常识就能判断的问题。

  因为网红也好,演员也罢,最擅长的是娱乐搞笑或者表演,但卖货涉及价值评判和风险管控,不是他们的强项。但2019年,辛巴直播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10亿元,2020年更是喊出了1000亿的目标。

  顺着消费者提供的线索和材料,王海发现,辛巴直播间卖过一款碗装即食燕窝,从配料表上看就知道是假的——燕窝最重要的成分是唾液酸和蛋白质,后者通常要占50%以上,而这款产品只有5%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含量竟然为0。

  王海还拆解了这款产品的成本,连原料加包装,合起来差不多10块钱,但辛巴卖到40元,居然还说是在赔钱赚吆喝。

  打击头部主播,低调多年的王海再一次名声大震,此后,更多“虚假功效、谎报原料、产地”等问题被王海挖出。而罗永浩的直播还债生涯中,也曾遭到他的重创。

  如果仅看这一面,王海是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英雄角色。然而,他还有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就在2021年10月,王海在抖音上开过一堂打假公开课,在聊聊价值观的part他说,“打假人需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

  然而,在刚刚过去没多久的辛巴燕窝打假案中,王海鼓励受害的消费者委托自己维权,条件是收取50%赔偿款作为委托费和律师费,还设定了打假起步费为1000元。

  “分散没有关系,量大就行。”

  他算过,如果有1000位消费者委托维权,每人赔偿3万,团队就可以拿到1500万。

  事实上,王海在北京和深圳有两家职业打假公司,团队二十多人,营收在八位数以上。

  在“为人民服务”的旗帜下,把打假盈利化,这样的作派难免落人口实。

  王海把打假做成了公司,但更多情况下,打假人以“游兵散勇”的形式存在,而他们赚钱的方式,远比王海狡诈和赤裸。

  这些打假人往往建有自己的QQ或微信群组,有人负责搜集法律知识,整理打假技巧与话术。

  发现能攻克的商家链接,他们便有组织地在后台申请退款,理由是“虚假宣传”,然后留个联系方式要求赔钱,不然就举报到工商局。

  “成本太低了,揪商家的‘小辫子’只需要看个商品详情页,再用键盘打几个字,和商家扯几句,就拿到钱了。”

  2块钱的商品换来400块的赔偿、500元的本金撬动2000多元的封口费、下单2000块获赔1万多……

  这类所谓的“打假人”,已经是“蛀虫”般的存在了。

  【02】

  索赔之外,打假人还有更多生钱之道。

  其中一项,就是通过在各大种草平台发布测评内容,积累粉丝,再通过商务广告、直播带货等方式盈利,有时,也收一点“封口费”。

  他们发现,“黑品牌”“黑产品”的打假内容,尤其对消费者的胃口。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某平台#打假#话题总播放量已达到121.7亿,参与人数高达4.4万,此外#测评打假#、#打假侦探社#等相关话题的总播放量也都超过了2亿。

  而在这个领域,目前已闯出头部博主,如文首提到的@老爸评测,还有@阿纯是质量测评家在某平台均有千万粉丝,而像@陈泥玛评测、@阿甘评测、@打假侦探社、@熊老三打假测评、@精致大姨夫等专注打假类的博主,也都是百万级别的粉丝量。

  “打假”已成内容创作生态的一部分,而当打假博主们拥有了更多话语权,其在内容上是夸是赞、是褒是贬,也意味着更大的寻租空间。

  美妆和护肤类品牌是受其影响的重灾区。比如老牌国货珀莱雅的爆款单品红宝石双抗精华,就曾是居心叵测之徒瞄准的对象。

  2021年6月,有测评类视频称,该产品的核心原料“乙酰基六肽-8”浓度不及品宣,认为该产品涉及“概念添加”和“过度宣传”。

  之后,珀莱雅研发中心公众号“美丽研制”发文表示,目前国内没人可以准确检测出六胜肽含量,是珀莱雅自己研发了检测方法并将浓度公之于众。

  最终,该视频博主公开发布致歉信,承认“表述不严谨,误导消费者”,并删除了视频。

  然而,若非消费者紧跟事件后续,珀莱雅一类无辜躺枪的品牌很难正名。

  对于部分打假博主来说,搞爆炸内容,可以没有底线。而我们在各大平台上,经常会看到某些测评博主不加任何解释,放出一张红黑榜,直接给品牌定性,其中部分甚至“只做黑榜”。

  更荒谬的是,这些榜单时不时的还会“撞车”——一博主打假的产品,另一博主号称“好用”,明显是恰了不同的饭。

  这反映了一个事实,就是大多数测评博主并不具备专业素质,通常仅凭借自己的感受就给产品打上“不好”“避雷”的标签。在“暴富”的诱惑下,就算只是打点擦边球,他们也希望蹭上品牌的热度,成为社会注意力的焦点。

  种种迹象表明,“打假”人们走偏了。

  【03】

  打假之所以存在,是某些违规行为无法被及时发现,破坏企业、消费者,乃至社会秩序,打假人的存在很有必要。

  例如,曾经与喜茶、奈雪同属第一梯队的网红奶茶品牌鹿角巷,就是个血淋淋的例子。

  山寨鹿角巷几乎与正牌鹿角巷的爆火同时出现,最疯狂时,正牌门店只有100来家,而盗版鹿角巷居然达到7000多家。

  不只是品牌方,不明状况的加盟商,也是受害者。

  央视财经就报道过一个案例:一位创业者投资90万元加盟了山寨“鹿角巷”,短短一年就赔了130多万。

  2019年,鹿角巷创始人邱茂庭开始打假,仅当年就诉讼了800多家山寨店。

  如今,其维权仍在继续,累计花费已超过一个亿。而鹿角巷的掉队已是不争的事实,以新式茶饮行业激烈的竞争来看,重回一线希望渺茫。

  在接受采访时,邱茂庭也曾无奈说,“山寨问题是我在内地市场收获的最惨痛的教训”。

  除鹿角巷外,网红烘焙店鲍师傅打假山寨门店,也是孤立无援。

  面对需要打假的2000多家山寨门店,创始人鲍才胜曾表示,2018年,自己几乎80%的精力都在打假,80%的公司高管也都在打假,最绝望的时候,甚至都想要换掉鲍师傅这个名字。

  各行各业,各类品牌,几乎都受到山寨问题的困扰。这样的假,才真正值得打。

  然而,因为乏利可图,鲜少看到有打假人站出来,为他们“主持公道”。

  对此,汉娜·阿伦特在《平庸之恶》中的论述,点明了打假人的行动逻辑,她说:

  “把人完全同化于制度之中,服从制度的安排,默认制度本身隐含的不道德,甚至反道德的行为,甚至成为这类行动的实践者,虽然良心不安,但依然可以凭借体制来给自己他者化、冷漠的行为,提供辩护。”

  打假的“变形”,也吸引了司法的注意。一位法律界人士表示,“从判例来看,如果认为打假人并非真实消费者,起诉是为了牟利,就无法获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

  而今年315期间,一名19岁“打假”少年一年起诉800多次,获利十余万元的事件也吸引了众多关注。据了解,该少年所在地区公安局已决定对其立案侦查。这无疑表明,任何以敲诈勒索为目的的“打假”终将被法律制裁。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每年315,随着“打假黑心商家”被送上热搜,“打假人也需要被打假”的话题也在广受热议。这一切,既是社会现实的写照,也是为了推动“打假”的社会价值回归。

  恶是平庸的,你我都有可能坠入其中。道德原则是我们务必紧紧抓住的绳索。

  【参考资料】

  [1] 亿邦动力《卧底“打假群”1个月,我发现了他们不可告人的秘密》

  [2] 聚美丽《当打假成为流量密码,是卖货还是翻车?》

  [3] 潮商业评红餐网《花1个亿打假,被山寨“毒害”的品牌,远不止一个鹿角巷》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298 字。

转载请注明: 游走于灰色地带的打假人,是"打假"还是"假打"?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