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追星不力”的粉丝罚款,显然已逾越了边界。
微博截图。
文|李有理
粉丝追星不力,还要被惩罚?
近日,某偶像艺人后援会因数据未达到预期目标,宣布“惩罚”粉丝一事引发广泛关注。据了解,该惩罚方式中包括罚款、为明星刷数据等。
或许是因为事情实在太出格,也或许是因为舆论争议过大,涉事偶像和经纪公司发表声明,呼吁粉丝停止非理性打榜行为。
如今,偶像和粉丝的互动早就告别了传统的模式,艺人和粉丝的交互更加紧密。近些年来,随着偶像经济的发展,这种互动之中加入了新的变量,圈内俗称“职业粉头”。
“粉头”可以理解为“明星粉丝的头儿、领导”。这些“粉头”不一定是某个艺人的粉丝,反而更像是投机者——
精挑细选一些具有爆红潜质的艺人,在其正式出道前,就在各大平台注册粉丝站,并充当运营者。一旦某个艺人正式出道或“红”了起来,就会有大量粉丝涌入这些人建好的站点,成为他们的“资源”。
面对这些突然暴涨的资源,一方面,“粉头们”挟粉丝以令“艺人”,利用“粉头”地位,要求艺人提供活动、行程的内部消息;另一方面,“粉头”利用信息优势,组织粉丝进行打榜、应援。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粉丝应援,会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
某打榜APP界面截图。
这样的经济利益,驱使着职业“粉头们”持续搅动着饭圈这池水。“粉头们”会编制花样繁多的活动,来增强艺人的曝光度,以换取艺人的配合。
同时,“粉头们”为了增强粉丝的忠诚度和服从度,除了利用偶像来增强自身的权威性,还会编制许多强制的规则。比如此次“追星不力”需要接受“惩罚”等。
通过对粉丝进行“PUA”式控制,进而从中获益。一些粉丝为了完成“粉头们”的任务,不得不节衣缩食,甚至贷款“打投”,花光家底。
长期以来,面对“粉头们”肆无忌惮的行为,各方除了舆论上予以谴责,似乎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因为“职业粉头”的经营行为极难界定,所以在实践中,很难对他们进行处罚。再加上“粉头”把粉丝们圈子化、封闭化,这种内向型管理方式,很容易衍生出一些闭目塞听的非理性群体行为。
就此看,对于“粉头”的经营行为,迫切需要涉事各方尽责。
首先,艺人及团队要主动承担责任。艺人在“粉头”的行为中,很多时候其实是获益的——不仅获得了更多的曝光量,还能撇清关系,一旦事情“出圈”,引发反感,立刻发声明进行呼吁,却不需要承担更实际的责任。这本就需要改变。
此外,类似的行为是否涉嫌违法,当有明确的说法。对于款项的去向,也要加强监管,让“职业粉头”的行为暴露在阳光下,不仅接受粉丝内部的监督,还要受到法律约束和规范监管。
“愿打愿挨”不能成为“压榨”粉丝们的理由,追星活动也要在监管范围内有序运行。粉丝追星不力被罚款之类的离谱情形,显然不该再发生。
□李有理(媒体人)
编辑:陆玖 校对: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