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一个瓜,就是郑爽和张恒在美国代孕了两个宝宝,郑爽疑似抛弃孩子独自回国这事。代孕+抛弃孩子,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成年人干得出来的事。
郑爽一贯地说话做事就情绪化,几度在公众场合失控,很多事情别人做不出来,如果是郑爽的话,好像就不意外了。我一直都想写一写郑爽,因为她的行为和她的成长经历高度相关,非常值得为人父母借鉴。
被PUA长大的郑爽
说起郑爽的父母,在那个年代绝对属于极为“鸡血”的父母,艺术成绩两手抓,两手都很硬。
郑爽的妈妈一直想当演员,上节目的时候曾经直言不讳:培养女儿就是为了实现我的梦想。她还说:如果自己有那个机会当演员,那铁定比郑爽更红。不过女儿比自己更能吃苦。
在妈妈的大力推动下,郑爽4岁登台表演,5岁学习各种才艺,学习成绩也没拉下,小学还跳了几级。
一个把女儿当做圆梦工具的妈妈,打心底里认为,自己比女儿更有才华,只是没那个机会。爽妈还在节目中说,自己经常因为郑爽做得不够好,用痒痒挠打她手心。
她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是打压式教育,给予女儿的是有条件的爱。
郑爽不到12岁就被父母丢去了成都,孤身一人独自求学。12岁,小学才毕业,青春期前期,郑爽因为跳级,比同学都小,找不到知己,又没人可以倾诉,她把一切都写进了日记。
郑爽在日记中说:2003年1月19日,心情很悲伤。今年考试成绩一点也不好。数学94分,语文91分,被妈妈大骂一顿,天天不给好脸。每天晚上,我躺在被子里都会哭,哭得很惨。我为什么不如人家呢?人家考第一,我考第19名,妈妈说:“你现在哪点都不让我省心,以前我为你自豪过,可以跟外人说说你的优点,可现在你哪有优点,我对你很失望……”
郑爽妈妈对女儿说的话,看了真令人窒息。她对待女儿的方式,就是典型的PUA。
PUA有两个主要特征:
第一,贬低被PUA者,让其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第二,让被PUA者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错,是自己对不起对方。
郑爽的妈妈两条全中。PUA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让被PUA的人失去自信,并主动讨好对方。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郑爽,非常辛苦。学习也好,练才艺也好,当演员也好,都是为了满足母亲的要求。
换句话说,郑爽的妈妈从小就在培养孩子成为讨好型人格。郑爽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和成绩来讨好妈妈,她和母亲之间没有正常的亲情流动。
长大后,郑爽在和每一个男朋友刚刚开始交往的时候,也都极尽讨好之能事。
郑爽和塘主张翰刚谈恋爱的时候,在节目上被问到如果张翰要问她借20万,她会不会借?她毫不犹豫地说:借。
还有一次,张翰应综艺节目要求,凌晨三点半打电话给郑爽,骗她说自己有亲戚得了绝症,需要做骨髓配型,问郑爽愿不愿意捐骨髓,救他的亲人。郑爽也爽快地答应了。(这是什么神经病节目啊!)
在和张翰感情出了问题的时候,郑爽没有跟对方好好沟通,而是想着整容变得更漂亮,来讨好对方。
郑爽压根就不懂,正常的亲密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她只知道:感情就是我付出付出再付出,只要我做得足够好,你就会更爱我。
被PUA长大的孩子,都对情感有着强烈渴求,凡是没有得到的,必然会成为强烈渴望的。郑爽的每一段感情,都有着同样的相处模式。
第一阶段:给予。
对方要天上的月亮,郑爽也会去想办法搞来。哪怕她没那个能力,哪怕她并不认同对方,哪怕会受到伤害,郑爽的逻辑是这样的:我会竭尽全力讨好你,我要做你的完美父母。
第二阶段:索取。
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要对我好。我没有从父母这里得到的关爱,你要补偿给我。我在父母这里受到的委屈,会向你发泄,你要成为我的完美父母。
第三阶段:撕破脸。
最终郑爽会发现对方成不了她的完美父母,她也成不了对方的完美父母。当初有多爱,发现真相后,她就有多恨。那是被父母背叛的恨。
情感被忽视的女儿
除了PUA式教育,郑爽父母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他们总是习惯性地忽略郑爽的情绪。
郑爽在节目中说,妈妈很不喜欢她哭,听到她哭就嫌她烦。所以郑爽没办法在母亲面前好好表达负面情绪,想哭的时候只能自己蒙在被窝里偷偷地哭。
母亲如此,父亲也不遑多让。郑爽的爸爸上过真人秀节目,即便在节目中,他也经常和女儿发生摩擦。爽爸和郑爽的交流,完全是单向的:我只传达我的想法和情绪,至于你怎么回应,我不想听。
最典型的一个场景,是郑爽的爸爸问女儿:为什么不吃饭。
郑爽说:“我吃过了。”
爽爸说:“没看见你吃。”
郑爽解释说自己是跟别人一起吃的,爽爸没看见很正常。
爽爸继续说:缺营养怎么行呢,你得吃饭。
郑爽的情绪就上来了,说:我在外面压力已经很大了,你就别……
爽爸:别缺营养,我的原则就是别缺营养。
郑爽说:我就不太适合在演艺圈待着。
爽爸:聊这个至于你那么沉重。
郑爽吐了一些苦水,说自己很闹心,压力很大。
爽爸:行,以后不聊这些事情。
这两人的交流就是鸡同鸭讲。郑爽已经强调了好几遍,自己吃过饭了。郑爽爸爸就像完全没听见一样。
当郑爽吐露自己压力大,不适合待在演艺圈的时候,爽爸则彻底回避了这一话题。他并不想和女儿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他宁愿在“吃不吃饭”这种低层次的交流上打转。
可以说从小到大,郑爽的负面情绪只能自己默默消化。(郑爽的父母在情感处理上都很粗糙,他俩能过一辈子也真是奇迹,估计是把女儿推进演艺圈这个共同的目标让他们携手走到了现在。)
郑爽有这样一个原生家庭,她表达情感的方式必然是情绪化的。因为当她正常表达的时候,父母不听,她只能用激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你们不听,我就尖叫吵闹,直到你们听我说为止。
郑爽几次在节目中崩溃,都是因为自己的话没引起重视的缘故。她就像被人捂住嘴,拼命挣扎着大声说出来的感觉。这是她从小到大习惯的沟通方式。
郑爽父母的教育方式,既极端又功利。母亲控制欲极强,父亲回避情感交流。郑爽一直勉强自己去顺从他们,她甚至没有经历过青春期叛逆,乖乖地从一个学生转变为一个艺人,去满足母亲的梦想。
正因为如此,她没能建立起“
自我同一性
”。
所谓自我同一性,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稳定认知:
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要达成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要扮演怎样的社会角色?
郑爽的人生,到目前为止,没有为自己活过。她没有机会去探索真正的自我,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这其实并不仅仅是郑爽的问题。所有在青春期乖乖听话,顺从父母,不叛逆的孩子都会或多或少遇到这样的困境。他们习惯了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听到最后把自己给弄丢了。
这样的孩子成年后,往往要用更长的时间去叛逆,去寻找他们的“自我同一性”。
跳过了青春期,将导致成年后的每一天,都是叛逆期。
郑爽的表现就是对此的最佳注解。30岁了,她始终滞留在青春期,既叛逆,又肆意妄为。
这样的她,就和那些把孩子生在厕所里小姑娘没有任何区别,她远远没有准备好成为一个母亲。
这一场悲剧,整整影响了三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