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完整地听完《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歌,从此再也无法忘记。后来专门找了电影《洪湖赤卫队》来看,没想到这部歌剧影片中还有那么多经典好听的歌曲——如《没有眼泪,没有悲伤》、《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小曲好唱口难开》、《这一仗打得真漂亮》等,至今都难忘。
而著名歌唱家王玉珍所扮演的女主角韩英的形象,也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之中。
1961年,一部由著名演员、导演谢添执导的民族歌剧电影《洪湖赤卫队》与观众见面了。这部电影一上映就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剧中的很多插曲,一时之间就唱遍了大江南北,《洪湖水浪打浪》更成为几十年来中国人民最喜欢唱起的歌曲之一。
而在剧中扮演女主角韩英的王玉珍,也随着这部电影的上映,而成为广大观众最喜欢的明星。直到现在,仍然有太多影迷和歌迷在问:老演员、老歌唱家王玉珍的近况究竟如何呢?
王玉珍,我国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她可以说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优秀歌剧演员。因在歌剧和电影《洪湖赤卫队》中扮演女主角韩英,而声名鹊起,成为广大观众最喜爱的老演员之一。而由她演唱的《洪湖水,浪打浪》、《看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等,更是久唱不衰,成为经典。
1959年,王玉珍艺术才华闪亮绽放的时刻来到了。这一年,为了向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十周年献礼,王玉珍所在的湖北省地方歌剧院创作了歌剧《洪湖赤卫队》。王玉珍回忆说,为了能更好地表现这部歌剧,团里的领导、编剧、演员都去洪湖地区收集素材,体验生活。在那里,他们听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主人公“韩英”的原型原本是男的,但当时剧组觉得从艺术角度上看,不太好表现,就将人物性别改成了女的。曾有人认为“韩英”的原型是贺龙的姐姐贺英,而实际上取名“英”的原因,一是在唱腔上比较响亮,二是想借鉴点贺英的气概。当时,团里对主要角色扮演者采取了公开竞选的办法,谁演得好就由谁上。结果,王玉珍以其深厚的舞台功底、明亮甜美的音色拔得头筹,担任“韩英”A角。
王玉珍表示,在饰演“韩英”的过程中,她也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刚开始我并不喜欢这个剧,认为剧情太简单,没有起伏跌宕的剧情。”但当王玉珍深入生活,听老红军讲述当时的革命故事和经历后,她重新阅读剧本时,就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听到这些烈士的故事之后,我觉得每一句台词,每一句话,都不是口号或是一种台词,甚至是用他们斗争的鲜血来凝成的。”
王玉珍说,当时他们常常是含着眼泪化装上台,渐渐地,“韩英”的形象在她的心中越来越丰满,她开始用心贴近这个角色。
歌剧《洪湖赤卫队》的第一场演出被安排在洪湖地区,结果大获成功。
1959年10月,《洪湖赤卫队》进京演出,第一场在儿童剧院的演出就一炮而红,散场时,观众是哼唱着“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的旋律离开的。
1961年,电影《洪湖赤卫队》在全国放映,随即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洪湖赤卫队》热。
歌剧及电影《洪湖赤卫队》的成功,使王玉珍声名遐迩,也将她的歌唱事业带到了一个巅峰状态。
1981年,王玉珍的丈夫沈崇刚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专家,被调往北京工作,王玉珍一同前往,成为了中国音乐学院的教授。她的丈夫沈崇刚是中国第一批留苏学生,是知名的水利水电工程专家,生前曾担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关于他们的婚姻,王玉珍形容说是一土一洋,土洋结合。
作为一名歌剧演员来说,王玉珍在这个年龄,其实是能够继续在歌剧舞台上放声歌唱和施展才华的。可是,偏偏,她患上了肾病综合症。1991年,王玉珍因病住进了医院。“我是演英雄的,我要用英雄的意志战胜病魔。”病痛中的王玉珍完全是靠着顽强的意志支撑下来的。为保持体型和嗓子,王玉珍拒绝服用激素药品,坚持服用中药一年多,但医治效果不佳。激素药的服用让她身体发福,最大的打击莫过于让她的嗓子受到损伤。
对于一个歌剧演员来说,嗓子就像自己的生命一样啊。为此,无法再重登舞台的王玉珍曾经感到十分伤心难过。她说,我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在《洪湖赤卫队》中扮演了韩英,让全国人民认识了我,让大家听到了一首特别好听的歌《洪湖水浪打浪》。但我也是有遗憾的,我最大的遗憾,就是这一辈子,就只有《洪湖赤卫队》这一部作品。“我本可以为人民演更多戏”。她说。
百灵鸟”失去歌喉,但她并没有停止歌唱。为让人们对“韩英”永远保持英雄的美好形象,康复后的王玉珍告别演艺界,到中国音乐学院做教授,从事民族声乐的理论研究。
一部歌剧,一部电影,其光辉历经数十年的风雨沧桑而不衰,整整影响了几代人。
时光流逝半个多世纪,《洪湖赤卫队》主角“韩英”的扮演者王玉珍,晚年生活淡定而充实,她对故乡仍然保持着那份浓浓的思念之情。
她健谈的话语,和蔼的笑容,朴实的衣着,略略雍容的体态,举手投足间尽显如歌人生,透露出一派艺术家的雅致,她永远是我们心中洋溢着浩然正气的女英雄。
如今,老伴沈崇刚早已去世,退休后的王玉珍与独子生活在一起,过着淡定而充实的晚年生活。
还记得《洪湖赤卫队》这部电影吗?会唱《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歌吗?快到留言区告诉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