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班主”成名往事:端茶递水、寄人篱下,曾被关柜子里48小时

在当下的中国,传统曲艺式微是一个令人心痛却又无可奈何的社会现实。而在如此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之下,郭德纲带领的德云社却是一个十足的异类。他们不仅受到了一大批年轻观众的追捧,还走出了国门,进行世界巡演。

至少在当今的曲艺界,德云社担得起一枝独秀,风头无俩几个字。

但是,没有谁的成功是大风吹来的。郭德纲现在有多辉煌,当初他就有多落魄,现在他有多风光,当初就有多辛酸。

郭德纲七岁就开始拜师学艺,跟着老艺人高祥凯学习评书艺术。

在那些年,学徒相当于半个长工,除了学习技艺之外,还需要负责师傅家中的杂活。很多老艺人都一直保持着这个传统,所以郭德纲每天都必须早起,给老师收拾屋子,沏茶水。等老师起床过后,才跟着老师学习段子。就这样在老师那里学了3年。

随后,郭德纲又跟着天津艺人常宝丰学习相声,向盲艺人王田雨学习京西大鼓。学了几年过后,觉得自己略有小成的郭德纲开始不安于现状,要为自己的成名之路奔波了。于是,为了谋求发展,郭德纲前后共去了三次北京。

1988年,郭德纲以白全福徒孙,杨志刚徒弟的身份第一次来到北京,目的是报考全总文工团下的一个说唱团。那一年他才15岁,结果他通过了考试,成功留在了说唱团。但是只在团里待了一年,就因为其他原因被送回了天津。

回到天津后的郭德纲很快开始了他的“跑江湖”生活,跟着一些小戏团到处演出。就这样漂泊了几年,不甘心就此沉寂的郭德纲第二次去了北京。

来到北京后,郭德纲在一个廉价旅馆住下后,便开始四处求人找关系,希望有一个相声团体能够收容提携他。但是在十多天的哀告过程中,没有一家相声团队愿意容纳他。无可奈何,郭德纲只能悻悻离京。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第二次赴京之旅除了让郭德纲充分体验到生活的绝望和残酷之外,没有带给他任何好处。

1995年,在天津经营相声剧场失败,不得已卖房还债的郭德纲再次上京。这一次上京的郭德纲抛去了所有幻想,收敛了一切心性,踏踏实实地从最底层做起,给各个戏团打杂。有时间就窝在狭窄的屋子里进行相声剧本的创作,但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善待他。

在此期间,郭德纲曾经组织了一大批曲艺演员举行相声大会,刚开始反响很好,但八天过后,由于作品重复,观众觉得索然无味,来的人越来越少。

后来不愿意放弃的郭德纲又和张文顺等一批人在广德楼剧场再一次兴办了相声大会,也就是德云社的前身。但是刚办起的相声大会并不挣钱,反而需要郭德纲掏腰包补贴。

演出最萧条的时候,台上台下的演员一大堆,观众却只有一个。观众突然来了电话,演员便只好在台上等他把电话接完。

2003年,他在一个节目里担任主持人,实际上却是一个类似小丑的角色。曾经被节目组关在了一个玻璃柜里生活了四十八个小时。他在柜里表演睡觉和吃泡面,而柜外是繁华街道,车水马龙,往来的行人驻足观看,指指点点。这样的苦,恐怕真没几个人吃得下来。

2004年,在几番努力之下,郭德纲成功拜在相声泰斗侯宝林之子侯耀文的门下,有了这块金晃晃的招牌,德云社在京城打拼也终于多了几分底气。

再后来,电台主持人大鹏听了郭德纲的相声,十分喜爱,就录了几段在自己的节目里推荐。结果大受欢迎。郭德纲和德云社就像一块被尘土掩埋的黄金,终于被大众发现。

2005年,是郭德纲和德云社的转运之年。这一年德云社蹿红,并且火得势不可挡。

2006年,德云社创下了连续25次的返场记录,被行内目为神话,从此德云社声名鹊起,能人辈出。岳云鹏,孙越、郭麒麟纷纷出现在舞台之上,吸粉无数。曾经那个只有一个观众的相声团体现在的粉丝已经遍及了全球。

当初那个在北京四处求人收留的郭德纲大概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会创办德云社,更不会想到德云社会成为相声界最耀眼的存在,而他本人也一跃成为在时下最红的相声名家。一路上经历的风雨,终于化作了彩虹。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13 字。

转载请注明: “德云班主”成名往事:端茶递水、寄人篱下,曾被关柜子里48小时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