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流着泪誓要“带领华语音乐进军世界”,让张艺兴成了“努力努力再努力”的励志偶像。
这个flag立了好几年之久,“走向世界”的进度条加载到哪里了呢?
张艺兴发行了第四张个人专辑,其中主打歌《莲》在海外上线,四天播放量超500万,个人频道涨粉超10万。
除了喜人数据成绩单,粉丝路人也好评如潮,以对舞台表现力,编曲质感,乐器融合等技术层面分析欣赏。
但也有人说,所谓的“中西合璧”,不仅是编曲配器上的融合,在歌词部分,不同文明间能否相得益彰,也是内含讲究。
那么,细究文化底蕴的输出,张艺兴是否过关呢?
国风音乐因文化底蕴“翻车”
听张艺兴新专主打歌《莲》、先行曲《玉》,歌词都给人相对简单的感觉。
原因之一在于中文歌词若复杂,海外粉丝不好理解。而潮流曲风,MV场景,个人造型设计……这一切,似乎足以分担歌词作为音乐核心的重量。
但这时,矛盾也就来了。
更关注“文本主题”的听者,会觉得张艺兴是干净礼貌的青春偶像,像还原“莲”的内涵,形象上还比较吻合。
但对于他多次演绎的“项羽”,本是一位视规则如无物的复杂历史人物,这首先与张艺兴大众形象不符,再通过简单歌词演唱,更无法将人物内核诠释透彻。
除了新专辑走“国风”,张艺兴在《我是唱作人2》里,也相继带来《爱莲说》《湘江水》《炎黄子孙》等M-pop实验。
这些歌一出,被部分乐评人连打差评。特别是《爱莲说》结束,丁太升用了“不伦不类”、“狗屁不通”的词汇,直指张艺兴没文化。
丁太升后来的点评即便收敛了许多,可依然不变立场。
听完《小城姑娘》,他奉劝张艺兴在文化底蕴上下些狠功夫。
听完《湘江水》,表示“歌词不是真正从情感出发”。
这首歌的词作者还跟丁太升battle了起来。
到了《炎黄子孙》,作词又回到张艺兴自创,还是被丁太升否了:假大空!
相信若不是《我是唱作人2》,张艺兴的争议不会被如此放大。
毕竟之前的他是顶级偶像,是《偶像练习生》PD。回国这几年,还登上过格莱美。
一个风光打开国际市场的歌手,在国内舞台上三连败不说,还被呛“没文化”?这个场面着实尴尬。
个性音乐往往碰壁大众审美
由于万事万物都有量变到质变过程。张艺兴的M-pop本就处于摸索阶段,外界批评质疑在所难免。
但批评声音里,难免部分出于“为批评而批评”,因为批评张艺兴在内的“流量歌手”,是网络一大言论正确。
再加上年轻歌手唱的歌,很多人的确欣赏无能:曲风上主副歌模糊界限,还有的歌词中英文夹杂,和认知里的传统流行乐很不一样。
试想,这些偶像歌手的个性音乐,要是少了粉丝鼎力支持,还能保证稳居排行榜吗?
同样是超级偶像,蔡徐坤发行的《wait wait wait》,是曲风混合Dance和Electronic Soul的流行单曲。从作品质量说,完成度毋庸置疑。但当这首英文歌被列入年度金曲,问题就来了。
老派音乐人和观众看来,古早时期有张国荣、黎明等人歌曲朗朗动听,圈粉异国迷妹全程中文(粤语)跟唱;
千禧年有周杰伦,哪首歌不是红遍大江南北?周董多次呼吁“中文歌才是最厉害的”。
然而到了现在,却是英文歌拿奖。即使是号称带领华语乐坛走向世界的张艺兴,也因为中英文夹杂的歌词,遭到不少质疑。
当然,更年轻些的歌迷不以为然。
他们在音乐启蒙阶段,华语音乐巅峰时期早已过去。他们更多接受来自k-pop、欧美、小众音乐的熏陶和影响,自然认为外文歌在质感上胜过华语音乐。
用哪种语言演唱,最终各有各的时代立场。我们倒能从中对比发现,在音乐制作日趋全球化的今天,张艺兴其实仍是一个相对“老派”的歌手。
对于传统文化,他有比其他同龄歌手更为执着的表现。
否则,不会在《我是唱作人2》中,接连拿历史古文、地域人情、民族精神作为立意主题。
不会在车澈提到中国传统乐器尺八,被误认为日本乐器时,一脸凝重认真回应,假以时日可以把它推广到世界。
而从结果来看,张艺兴在弘扬文化的路径中,的确收获了回应。海外路人粉丝拍摄reaction,表示听了张艺兴的歌,对其中故事背景产生好奇。
看到这里,不如说张艺兴的中西合璧理念,是一把打破外国人刻板印象的钥匙。
钥匙的作用是启蒙吸引,却不是传道解惑。想要和盘托出民族千年文化,让音乐担负起文以载道的责任。
客观来看,丁太升的批评显得有些较真。
偶像歌手更需要“碰壁现实生活”
张艺兴中西合璧的理念没有错,我们应该庆幸在浮躁音乐环境下,有年轻人付出汗水心血,开辟着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无论在哪个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值得被尊重支持。但如果鼓励化作一味吹捧,却又会让梦想现实差距拉大。
这一点,指的是粉丝经济大环境下,偶像歌手的作品,拼的是流量数据。最后,每家爱豆成绩单一亮,动辄破亿的傲人成绩。至于到底谁的音乐更好,传唱口碑更高,反而没了高低评判。
张艺兴参加《我是唱作人2》和发行专辑,粉丝依旧在评论第一线,无论是客观发声,还是护主发言,最后逃不过评价两极化。
那么张艺兴目前的音乐水平,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最有话语权的,不如说是张艺兴自己。
经过节目锻炼打磨,他发现以前自认正确的坚定理念,其实被现实一击就碎。例如三天三夜做的东西,其他专业音乐人一听,觉得反而不如五分钟做的demo好听。
而面对Gai这位强劲对手,张艺兴又表示,自己羡慕对方经历丰富。而自己呢,写歌都是在录音棚里。
俗话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积累文化素材,感受体验生活后写成的作品,既经得起专业推敲,又能打动芸芸众生。
但离群索居又是偶像歌手的生存无奈。一边,高人气注定他们被私生饭围堵,被狗仔记者盯梢。一边,明星听从经纪公司安排,兼顾演戏、综艺、广告等行程,自我支配时间少之又少。
以全能偶像张艺兴来说,他的音乐缺的不是创新、态度、努力。缺的或许只是投入创作的时间和空间。
作为一个行程排满,一举一动会被放大的偶像明星,又如何在偶像更新换代的激烈竞争中,让自己的实力一步登天,匹配顶流声望?
众所周知,人气是浮云,作品来说话。
无论明星还是普通人,都会在年轻追梦阶段,陷入个人成长与外界期待的矛盾焦虑中。
这时候尤其重要的,反而不是对自我技术理论的全盘推翻。而是调整好个人心态:理智客观听取外界批评,积累更多实践经验。
别看张艺兴之前给人小绵羊的形象感,但其实,他远比外界想象中强大。而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不会畏惧理想现实的激烈碰撞。
随着《我是唱作人2》 迎来决赛,大家对冠军的归属愈发好奇期待。相信对于张艺兴来说,无论结果名次如何,成长才是他迫切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