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肖像:“女王崇拜”的豪奢与心机

(伊丽莎白一世的“迪奇雷肖像”)

在伊丽莎白“黄金时代”,女王在自己的领土上出巡25次,是个颇高的数字

。究其原因,一则伦敦人口将近20万,拥挤肮脏,每到夏季瘟疫横行,出宫巡游是避祸;二则女王出行典仪盛大,本身就是形象统治的一部分,可以增加权力的“能见度”;三则率众去有实力的大臣家住上数周,可以替女王节省开支,又可以拉近女王与大臣的关系,何乐而不为?当时的贵族好排场,女王驾临会耗去他们的大量财富,不知道是不是女王的政治策略之一。

女王的出行队伍蔚为壮观,随行者最多可达一千五百人,带着两千四百匹马,拉着四百到六百车行李,每天移动十至十二英里。没有足够大的城堡,没有足够多的人手、没有足够丰富的物质储备、甚至没有足够数量的临时帐篷,都无法“接驾”。

1575年,莱斯特伯爵在肯奈尔沃斯堡(Kenilworth Castle)宴请女王,也是最后一次向女王求婚,他花费巨资修缮城堡,花钱如流水,包括为一万人准备纹章,主要宴席由两百多人呈上三百多道菜。为了表演水上节目,湖上搭建了24英尺高的塑像;为了烟花效果,特别从意大利请来工匠;为了女王一句话,一夜之间在女王窗前为她造了个花园。

这十天的狂欢被两位作家详细记录,公认是女王一生中所接受过的最华贵的招待。

(沦为废墟的肯奈尔沃斯堡)

(剩下一个大理石壁炉,见证当时的奢靡盛筵)

另一个情种、大法官托马斯·哈顿为了接驾,斥巨资修了整个都铎朝最大的宅第、意大利文艺复兴样式的霍顿比府(Holdenby House)。塞西尔写信给哈顿指示:“上天给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讨她欢心,就算倾家荡产,也要在所不惜。” 

忠诚的哈顿拒绝在这个宅子里过夜——因为女王还没有住过,而最终女王没有成行,却搞得他债务缠身,死时没有一个便士、没有一个子嗣。有人说哈顿是心碎而死,因为他欠女王五万六千英镑,女王几乎追债到坟墓里。

(霍顿比府17世纪的样子)

伯利男爵(Baron Burghley)威廉·塞西尔(William Cecil, 1520-1598)是女王的重臣,1555 和1587之间

在林肯郡修了著名的伯利府(Burghley House),一楼二楼有35个大房间,另外还有80个小房间和无数的过厅、走廊、卫生间,是考虑到了接驾的需要。伯利在埃塞克斯的乡间宅第还宴请过女王十二次,每次都要耗费一两千磅。后来,女王嫌他的豪宅太远,他索性在伦敦郊区又建了一处!

(辉煌的伯利大宅)

(大臣伯利,也是《哈姆莱特》里波洛涅斯的原型)

之所以砸锅卖铁也要招待女王,除了哈顿那种愚忠痴爱,主要还是利益驱动。伊丽莎白在后世被奉为英国的伟大君主,其实政治没有那么清明,官员薪俸极低,如果不能从女王处获得封地和特许专卖状,日子实在过不下去。所以,在宫廷里追随女王、奉承女王、大兴“女王崇拜”,乃不得不如此。只要女王一开洪恩,流水一般出去的钱还是可能流水一般再进来的。大臣们为了接驾,修城堡修花园、安排娱乐表演、提供精美膳食、在城堡里悬挂女王肖像,均是通例,“迪奇雷肖像”(Ditchley Portrait)就是这类作品。

亨利·李爵士(Sir Henry Lee, 1533-1611)自1580年开始担任女王军械库主管,他还是“女王的首席勇士”(Queen's Champion),在骑士典仪中全副甲胄、替女王接受各方挑战。他设计并主管每年11月份的

“女王节”,这个典礼自80年代后是年度最盛大的宫廷庆祝活动,参加马上长枪比武竞赛的达千人之多,出席的观众则有一万两千多,是伊丽莎白盛世的著名景观

。为此,亨利颇受女王器重。后来,因为与女王的女官公开同居,失去女王的欢心,他离开宫廷达两年之久。1592年,亨利在领地迪奇雷招待女王,有挽回女王垂青的意图。他熟悉女王的喜好和各种排场细节,所以特别请宫廷画师小马库斯·加拉德绘制了这幅女王全身像。它是现存最大的女王肖像,也是流传最广的女王肖像,还是女王晚年肖像画的代表之作。从主题上说,

它一方面歌颂女王、一方面又融入了爵士本身的各种信息。在画面上,女王脚下是英国地图,邻近李爵士的封地——牛津附近的迪奇雷。地图准确地画出了郡、镇、河流。女王君临英格兰的寓意传达得十分直观。

女王身后的天空,一半蓝天白云一半暗夜霹雳,是在表达“宽恕”主题,女王可以发雷霆之怒,也可以春风化雨,隐含着李爵士修补与女王关系之意。而如果作历时性解释,从暗夜到晴天,是在恭维女王将英格兰从黑暗中引领出来,抵达太平盛世,这套手法在“无敌舰队肖像”中已有端倪。女王左肩的粉玫瑰是兰开斯特的红玫瑰与约克的白玫瑰的结合,大有消弭分歧的意旨。女王的左耳耳环有意设计成一只天象仪,既有统领寰宇之意,也在提醒观者注意李爵士曾经的地位:专家们注意到,天象仪曾以纹样的形式出现在李爵士肖像的袖子上,有可能是“女王首席勇士”的图徽。亨利·李爵士于1597年获封嘉德骑士,这是非一般的荣誉,充分说明他的接驾富于成效。有趣的是,1600年左右得知女王又要来小住,李爵士写信给塞西尔表示忧惧:“我的财产已经不容我如此挥霍”。在大臣与女王的勾心斗角中,胜出的总是女王。

(粉色玫瑰)

(天象仪耳环)

(亨利·李爵士,注意他袖子上的天象仪纹样,袖上和颈上的三枚戒指)

迪奇雷肖像中最可观的是女王的这身行头。后颈耸立的前开式扇形领,用硬纱、蕾丝、金属圈做成的,服装史上就以女王的名字命名,叫“伊丽莎白领”。腰被束得纤纤一握,两个袖子里面却要用材料厚厚地垫起来,外面再高高支起一层假袖子。纤腰下的裙子横向里撑将出去,像极了一条鼓满了风的帆船。

整个造型是夸张的X,堪称历史上最堆砌、最矫饰、最不舒服的服装。这衣服不是给人穿的,是给偶像穿的。还有那双脚,不太符合透视,虚浮地飘在裙下,都是神化女王的努力。

“迪奇雷肖像”里的珠宝也很值得一看。衣服是在锦缎上堆纱,每一朵纱花的花心,扣一枚宝石花,有三种形式,分别是金镶红宝石、金镶蓝宝石和金镶珍珠。“伊丽莎白领”的蕾丝上,钉着饰针,镶着珍珠。王冠、项链等常规首饰,更是珠宝的交响曲。

(女王服饰细部,缝上去的珠宝)

(画像细部:撑起来的“伊丽莎白领”)

(珠宝交响曲)

女王的珠宝饰物一部分来自王室传承,一部分来自求婚者的献礼,一部分来自个人购买,还有一部分来自贵族的供奉。

举例而言,为了和女王见面,埃塞克斯的母亲莱斯特夫人,送上了价值300磅的珠宝。1598年掌玺大臣接驾,赠给女王一把珠宝扇、一件钻石垂饰。女王公开收礼是在每年元旦,早期提及新年礼物的时候,她声言“不需要比扇子更高级的东西”,很快,女王收到了以打计数的扇子,大多有宝石装饰,比如史料里记载的这一款:“白色羽毛,黄金扇柄,柄上两条蛇盘绕着钻石球”,必定价值不菲。在“小物件”里,手套也是女王喜欢的,善于谄媚的廷臣自然懂得在其上嵌宝镶金、重重装饰。在1587年的元旦,伊丽莎白收到了80件作为新年礼物的珠宝。负责女王寝宫事宜的女官布兰切·派瑞(Blanche Parry)同年卸任,根据她做的清册,女王拥有628件珠宝,这个数额不算特别巨大,不知道有没有把扇子、手套等等计算在里面。不过女王的珠宝收藏在欧洲已经赫赫有名,就连教皇都生了觊觎之心。

可惜女王的珠宝传世的不多,几颗珍珠目前镶嵌在大英帝国的王冠上,大部分珠宝都在她死后四散了。

(佚名画家绘制的女王肖像,注意看那扇柄的珠宝)

本文为“女王肖像”系列中的一篇。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988 字。

转载请注明: 女王肖像:“女王崇拜”的豪奢与心机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