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寄生虫》横扫国际大奖之后,韩国电影似乎进入了一个短暂的沉寂期。前不久韩媒爆出了备受期待的电影《胜利号》的首支预告片,给韩影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胜利号》由宋仲基、金泰梨担纲主演,还请来了英国知名演员“大舅”理查德·阿米蒂奇加盟,卡司阵容不可谓不顶级;但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关注度,在于《胜利号》是韩国首部以宇宙空间为背景的太空科幻片。>>>视频:《胜利号》首曝预告,宋仲基金泰梨外太空探险
《胜利号》预告片截图。
作为一种成熟的类型,观众对于太空科幻片并不陌生。这类影片起兴于欧美,近几年更是为国内所热捧——位列中国大陆票房排行榜第三名的《流浪地球》,就是国产太空科幻片的扛鼎之作。
太空科幻片向来是“大厂的游戏”,因其在剧本创作、演员表演、布景道具、后期视效制作等方面要求较高。因此,这类电影不仅烧钱,也极度倚赖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
按理说,韩国电影工业高度发达,尤其是技术相关领域,从业者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居世界一流水平,不少韩国工作室甚至包下了欧美科幻电影的后期制作,韩国在太空科幻电影领域的话语缺失,的确出乎意料。
《胜利号》预告片截图。
出乎意料的表象背后,有着情理之中的原因:民族心理、产业背景和路径依赖三重因素,注定了韩国太空科幻片的疲软。
因为地理位置特殊,韩国在历史上一直是被大国环伺与侵入的对象;韩国由来已久的“恨文化”,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其饱受屈辱的历史所造就的。
上世纪中后叶韩国经济腾飞,但阶级分层愈发明显,整个社会内卷化加剧的问题随之而来——长期以来的受压迫、竞争激烈的现实环境,无法给需要想象力的科幻创作提供适宜的土壤,更有甚者,科幻作品往往被视为无用的“空想艺术”。
韩国科幻评论家高章源在著作《韩国科幻小说如何存续至今:韩国科幻小说百年史》中指出,直到上世纪90年代开始,韩国科幻文学才开始系统性发展。至今,韩国已有数十名专攻科幻的作者。这一形势自不能与欧美相提并论,甚至落后于相邻的中国与日本。创作层面的疲软致使优秀剧本缺失,令韩国的太空科幻片呈现出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式的困局。
《胜利号》预告片截图。
如果说无米之炊的情况正随着韩国科幻文学近年来的系统性进步而有所改善,那么韩国航天工业的短板,对太空科幻电影的发展来说不啻为沉重打击。
因为特殊的政治原因,韩国航天工业内外交困,整体处于委顿状态,产业资源、行业技术与工业成就严重匮乏,就必然无法满足太空科幻电影在设定方面所需的强大且自洽的背景。这也反向加剧了韩国人的逃避心理,以及由此生发出的对于太空科幻类型片的“选择性无视”。
民族心理与产业背景两个客观因素,使得韩国科幻片主要聚焦在灾难科幻的单一类型中,“路径依赖”问题十分明显,而这也是太空科幻片在韩国受掣肘的重要主观因素。
事实上,韩国不乏广义上的科幻元素电影,更不乏像是《雪国列车》《魔女》这类内核深刻、视效优秀的代表作。但在擅长融合的韩国导演手中,科幻元素往往会与灾难元素相生相伴,后者才是主流,科幻元素仅仅是一种设定和表达,是点缀在灾难题材蛋糕上的一颗樱桃。
《雪国列车》剧照,披着科幻元素的灾难片,考验人性。
可以说,这类影片大多是“向内看”的:是通过对极端环境或者荒诞社会中人类生存状态的直白描绘,来达到探讨人性、反思人性的目的。它们在内核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又因为经常以虚讽实,容易引发大规模共情,甚至形成社会现象。
韩国电影又是高度市场导向,观众愈爱看,灾难科幻片数量就越多;市场蛋糕就这么大,分给其他科幻片的资源就愈发缩水。
诚然,太空科幻电影与人性表达的内核并不冲突,但既然设定在宇宙,对于开放世界的观察想象、对于权力争夺的空间呈现,同样也是值得探讨的母题。
韩国科幻电影过分依赖单一的灾难题材,并且在内生的艺术性和社会性上呈现出高度饱和、水满则溢的状态,二者共同导致了其“向外看”的想象力和探索力严重缺失。至于《胜利号》能否打破长久以来的这种创作桎梏,开创韩国的太空科幻电影发展的新纪元,还需等到几个月后见分晓。
□沈持盈(影评人)
新京报编辑 吴龙珍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