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戟》:这里有老炮儿,老友和老酒

《三叉戟》:这里有老炮儿,老友和老酒

胡祥

近日,警匪探案剧《三叉戟》热播,剧中三个男主角加起来快150岁,在当下普遍追求流量“小鲜肉”和高糖甜宠剧的电视剧市场,俨然一道“泥石流”,硬是杀出一条血路。一部讲三个“老炮儿”喘着粗气追坏蛋的电视剧为何能赢得观众喜爱?关键在于立体真实的人物和扎实的剧情。

人物是电视剧的灵魂。人物立不起来,对于体量超长的电视剧来说无疑就是灾难。《三叉戟》最成功的地方,是把“大背头”“大棍子”“大喷子”这三个人物性格写到极致,他们相互之间对比强烈,既有深厚友情的基础,也有如鲠在喉的矛盾,或爆裂耿直如惊雷,或冷静睿智如苍鹰,或嘴碎精明如狡兔,这三个人凑在一起本来就已很有戏剧性,再加上一桩桩扑朔迷离的探案故事,想不精彩都难。

“大背头”是三个人的核心,不管是三人出场亮相还是推动剧情发展,他都是那个主导型的灵魂人物。他是经侦出身,最擅长通过扮演各种不同身份的人物混入犯罪集团,看似闲庭信步实则稳准狠,关键时候一剑封喉,有极强的专业本领。比如为了查洗钱集团的路数,他找来地图,画上两个圆圈,从圆圈交叉处的银行入手,很快就搭上线,这一招让年轻干警钦佩不已。虽然他本事大,但是编导也没有神化他,而是一直将他贴着地面写。第一集上来就给他加了个“原罪”--年轻时为了破案导致“大棍子”的线人被杀,这也成了两兄弟最大的矛盾,落得个不仁不义的恶名,在破案过程中,“大背头”虽然经验丰富,但是也不得不面对年龄衰老带来的尴尬,甚至还有尿裤子的糗事。一面是英雄暮年壮心不已,一面是年老体衰跟不上时代,中年男人的无力感刻画得淋漓尽致,不过编导并没有沉迷于自颓自哀,而是用幽默笔法展现人物不甘被岁月打败的壮志豪情,展现老炮们生死之交的兄弟情谊,这就是三叉戟精神的内涵。

其他两大主角亦是如此。“大棍子”和“大喷子”都不是完人,缺点毛病一大堆。尤其是“大棍子”,性格暴躁,面目冷峻,极不容易相处,多次连累“大背头”“大喷子”两兄弟。“大喷子”精明又自私,随时在考虑退休后如何为自己谋一份体面多金的工作,随时在想着去电视台录节目赚外快,活脱脱一个财迷。但是这两人在面对侦破杀死老伙计“大撒把”老夏案件时,都是义无反顾,拼了老命,在紧急关头毅然会放弃个人利益,竭尽全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警匪探案题材的剧集那么多,为什么观众喜欢看这部剧?首先是看这剧中三个鲜活的人物,身上有生活气,更有人味。

《三叉戟》另一大特色是故事好,有一定文学性。这部剧改编自获得金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具有扎实的文学剧作基础,最主要体现在极具专业性的细节处理上。这部剧把刑侦、经侦、治安各方面一网打尽,“三叉戟”轮番上阵,尽展绝活,一看就是具有深厚的警察生活体验才能写出来的。比如抓杀害老夏凶手的案子,“三叉戟”上楼拉电闸,用外地方言吸引匪徒出门这些细节,看着就非常真实而有趣;再比如“大背头”带着政委进入赌博窝点,“大背头”如何设计扔掉耳麦,如何制造混乱让政委打电话,跌宕起伏,让人揪心;还比如“大喷子”用一盘饺子、一段视频连线,撬开嫌疑犯的嘴……这些剧情的设置不涉及多么高的科技含量,也没有多少惊险动作,但是非常接地气,有时候甚至是用落后的“土办法”,但是真实感足,逻辑清晰,这就是扎实的剧作带来的现实主义质感。作为一部行业剧,它巧妙地将专业性与喜剧性做了融合,办案的时候让人紧张,三个老炮掉链子又让人发笑,难怪会看得过瘾。

这种文学性还体现在一种国产剧中少有的情怀抒发上。三个即将退休的老头,自然是拍不出惊险动作场面,拍不出养眼的画面,更多的是夹杂心酸又好笑的人生感慨。该剧的一大特色是每集开篇都以三人年轻时光的故事为引子--年轻时意气风发的青春活力,与现实中体衰发福的样貌形成了对比,岁月悠悠,沧海桑田,但无私奉献默默守护的警察职责从未改变。三人在大排档合唱《少年壮志不言愁》,慷慨激越,那种发自肺腑的豪情让人热血动容;“大喷子”回顾自己为何会当警察,最后想到两个字--理想,也为这部剧披上了些理想主义色彩。其实,剧中每一次破案,不仅仅是猫抓老鼠的二元对立,更是对芸芸众生命运的平视,夹杂了一种人生回首的复杂感悟。仿佛一坛陈年老酒,越久越醇厚,值得品,更经得起品。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98 字。

转载请注明: 《三叉戟》:这里有老炮儿,老友和老酒 - 楠木轩